李 群,曾素冰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1.護理部;2.神經科,廣東 廣州 510655)
目標管理模式在新護士理論培訓中的應用-3
李 群1,曾素冰2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1.護理部;2.神經科,廣東 廣州 510655)
目的 研究目標管理模式在新護士理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5年7月進入我院工作的新護士作為對照組,按2015年制定的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方案進行,所有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2016年7月的新護士作為實驗組,在原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培訓目標,并在每次培訓后對該次培訓內容進行考核,所有培訓結束后,再進行考核,將2組教學質量指標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在理論考核成績、對培訓的滿意度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目標管理模式在提高新護士理論培訓質量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目標管理;新護士;理論培訓
新護士是指從醫學院校畢業并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1 年內的護士。由于新護士缺乏臨床經驗、工作協調能力較差和心理成熟度較低,且新護士須盡快由實習生的身份變為專業的護理人員,且需要適應復雜的臨床工作,處理醫護關系、護患關系等。因此,對新護士進行理論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階段不僅是新護士必經的成長階段,同時也是加強新護士臨床能力、形成職業規范的重要內容。為了使新護士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盡快適應繁雜的臨床工作,減少勝任臨床各種護理活動所需的時間,確保新護士為患者護理服務的質量,根據我院的人力結構特點、結合廣東省護士崗位管理指導意見,制定了2015年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方案,自2016年起,實施目標管理模式,對新護士實施基礎理論培訓,以滿足各護理崗位的基本要求。
1.1 對象
對照組:我院2015年參加工作的新護士83名,女性79名,男性4名;年齡20~24歲;學歷:大專60名,本科23名;按2015年制定的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方案進行。
實驗組:我院2016年參加工作的新護士86名,女性82名,男性4名;年齡20~25歲;學歷:大專60名,本科26名;在原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培訓目標,并在每次培訓后對該次培訓內容進行考核,結束所有培訓后,對患者培訓內容進行考核。
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新護士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培訓內容
1.護理文書書寫的相關要求;2.安全護理系列之—標本采集、各項輔助檢查禁食方法及安排技巧;3.患者體位管理;4.安全護理系列之—患者轉運方式:輪椅、平車應用與扶抱技巧;5.冷熱療護理;6.用藥護理—常見搶救藥物作用及用法;7.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匯報處理流程;8.院發壓瘡的原因分析與對策;9.內鏡檢查前的胃腸道準備;10.常見置管護理及非計劃性拔管的防范與應急處理;11.靜脈輸液常見并發癥產生原因及其防治;12.如何做好靜脈輸液管理和輸液工具選擇;13.如何進行病情觀察;14.如何組織搶救;15.人際溝通技巧;16.職業暴露防護;17.手衛生;18.如何做好健康教育指導;19.灌腸術
1.2.2 課程安排
每周一課,一課兩講(周一、五),每個內容為1個課時,新護士每周參加一次課即可。
對照組:參加所有課程,在所有課程結束時,進行理論考核
實驗組:參加所有課程,由護理培訓小組在每節課開頭設制教學目標,課后隨堂測試,所有課程結束時,進行理論考核
1.3 評價方法
對比分析兩組新護士不同年度的理論成績。本研究所用的規范化培訓滿意度為護理培訓小組所設計,在培訓結束后由新護士進行填寫。從總體滿意度、、培訓形式滿意度、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內容等方面進行滿意度的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護士在2015年度與2016年度的理論考核成績的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理論考核成績的對比
2.2 2015年度與2016年度新護士滿意度比較(表2、3、4、5)

表2 總體滿意度對比

表3 培訓形式滿意度對比

表4 課程設置滿意度對比

表5 培訓內容滿意度對比
目標管理是一種在組織過程中,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一起參與管理目標的制定,在由員工在工作中實施自我管理控制并實現工作目標的組織管理方法。其工作內容是將目標管理的原理與新護士的護理培訓進行融合,加強對護理培訓的重要環節管理,制定新護士培訓計劃以及量化指標,最后以評定培訓質量為手段,不斷完善工作方法,并提高工作質量[1]。
目標設定后,培訓老師能夠將課程內容講解的更為精透,利于新護士對培訓內容的消化和吸收,增加了培訓老師和新護士進行互動[2],特別是對每次培訓內容進行測試,有利于保持新護士的專注力,牢記所講的知識點。
除此之外,以目標管理為基礎的護理教學,將新護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極大的調動了其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有利于護理教學行為的規范,避免了傳統教學的盲目性與隨意性,有利于護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以目標管理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從計劃表格制定,還是到計劃實施的全部過程中,都將新護士作為主體,增加了對其的重視程度,使其親身加入到科室目標制定與評估的實踐中,充分發揮了新護士的自主性,利于其積極主動的學習。
[1] 曾明珠,鄭淑鵬,等.目標管理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11,10(6):259-260.
[2] 洪 花,周麗娟,等.新護士崗前培訓方法改革對培訓效果的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6):103-10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5.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