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河南信陽息縣婦幼保健院,河南 信陽 464300)
腦梗塞患者護理中康復護理的應用及效果評估
王 玲
(河南信陽息縣婦幼保健院,河南 信陽 464300)
目的 總結腦梗塞患者護理中康復護理干預價值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方法 選擇我院2013~2016年期間收治的腦梗塞患者90例作為實驗對象,分為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45例)以及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實驗組(45例)。對比兩組腦梗塞患者的總有效率以及護理干預前后語言功能、肢體功能評分。結果 護理前組間語言、肢體功能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5.5%,護理干預后語言功能評分為(82.0±4.8)分,護理干預后肢體功能評分為(66.0±6.5)分。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5%,護理干預后語言功能評分為(61.8.0±5.0)分,護理干預后肢體功能評分為(49.6±8.0)分。經計算,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P<0.05)。結論 腦梗塞患者早期采取康復護理干預,利于語言以及肢體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建立和諧護患關系。
腦梗塞;早期康復護理;語言功能;肢體功能
腦梗塞(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是腦補血液供應障礙,在缺血、缺氧條件下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壞死問題。腦梗塞作為心血管疾病代表之一,常合并心肌梗死、器官感染、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關系密切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等[1]。此類患者以昏迷、半身不遂以及語言、智力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2]。有研究指出,康復護理干預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盡早恢復身體功能[3]。因此,本文就我院90例腦梗塞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分別采取常規護理以及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總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價值。內容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是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治療的腦梗塞患者,總計90例。患者均行常規腦梗治療,在患者知曉實驗方案的情況下,進行護理隨機分組。實驗組:45例腦梗塞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齡在45歲,年齡均值(75.8±3.6)。對照組:45例腦梗塞患者,男30例,女15例;年齡在45歲,年齡均值(76.0±3.2)。兩組腦梗塞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入院后常規護理干預。
實驗組: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首先,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腦梗塞患者常合并多種病癥問題,增加焦慮、抑郁、暴躁等消極情緒表現,護理人員需要主動為患者進行腦梗塞疾病知識普及工作,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疾病治療的影響,通過有效病例作為參考,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另外,鼓勵患者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條件下盡早參與康復護理。同時,護理人員要與家屬溝通,告知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以及護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共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4]。其次,體位變動、飲食護理。部分腦梗塞患者需要長期臥床,而長期臥床則造成局部皮膚長期受壓的問題,最終造成褥瘡問題,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能夠避免感染、降低褥瘡發生率并保證患者身體清潔情況。若患者病情平穩發展,可以在醫囑下幫助患者進行主動翻身鍛煉,并逐漸向患者主動改變體位發展。另外,此類患者胃腸功能較弱,所以飲食上要避免大量進食,避免消化不良問題。同時,做好家屬健康飲食普及工作,保證患者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最后,肢體康復鍛煉。患者病情以及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肢體功能康復計劃。但是要注意,康復計劃的實施強度以及時間要循序漸進,訓練優化進行肌力恢復鍛煉,患者可在床上進行主動訓練,從大關節到小關節,并從健側逐年向患側轉移,肌力恢復后安排患者進行坐位訓練、站立訓練、跨步訓練。
1.3 評價標準[5]
1.3.1 效果評定
顯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無病殘問題。
有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未達到顯效標準,病殘1~3級。
無效——以上指標沒有實現。
1.3.2 功能評分
借助漢語失語檢查表進行語言功能評分,百分制標準,80分以上為良好,60~80分為一般,低于60分為差。
借助FMA標準進行肢體功能評分,百分制,分數越高表示功能恢復效果越好。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腦梗塞患者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評分以及護理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計算90例腦梗塞患者實驗指標。護理總有效率以%形式展開,進行卡方檢驗;護理干預前后功能評分行±s形式展開,進行t檢驗。P<0.05,證明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腦梗塞患者進行護理總有效率結果對比,數據見表1。經統計學分析,實驗組具有優勢,P<0.05。對兩組腦梗塞患者進行護理期間語言、肢體功能評分對比,數據見表2。經統計學分析,實驗組患者功能恢復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腦梗塞患者護理總有效率對比(n,%)
表2 兩組腦梗塞患者護理期間語言、肢體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腦梗塞患者護理期間語言、肢體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語言功能 肢體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45 49.8±4.5 82.0±4.8 39.0±5.0 66.0±6.5對照組 45 50.0±4.6 61.8.0±5.0 39.2±5.6 49.6±8.0 t值 0.2084 19.5504 0.1787 10.6729 P值 0.8353 0.0000 0.8586 0.0000
早期康復護理是在綜合既往診斷特點、護理研究成果、患者基本表現等基礎上擬定的護理干預措施,結合患者具體身體情況以及病情恢復情況,為患者安排語言功能、身體功能鍛煉,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生活能力。
結果顯示,實驗組腦梗塞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護理干預后身體功能恢復效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在改善患者肢體功能、語言功能等方面的價值,符合腦梗塞疾病特點,建議推廣應用。
[1] 陳勤佩.腦梗塞恢復期患者的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4):40-41.
[2] 孫玉玲,謝 萍.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4):731-732,765.
[3] 韓 微,夏義容.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4,(19):2958-2960.
[4] 余姍姍.中醫康復護理在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10):159-160.
[5] 欒照敏.腦梗塞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療法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1):1614-1616.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9.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