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暢,鄭璐娜
(武警廣東總隊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507)
臨床護理路徑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易 暢,鄭璐娜
(武警廣東總隊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507)
目的 研究和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進而為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保障。方法 制定合理的臨床護理路徑,以此探究以維持性血液透析疾病患者68例為主要研究對象,依據臨床護理路徑表對其進行護理工作,保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經過臨床護理路徑之后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引起的并發(fā)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以及相關護理工作的滿足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結論 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的血液透析患者有利于進一步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促使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大大提升,同時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所謂臨床護理路徑,又稱為臨床護理程序,是指以一種疾病為治療的基礎條件,以時間為其橫軸長度,并以入院之后,接受診療、檢查、治療以及護理、活動、教育等等方面的護理方法為縱軸長度,形成一個合理有效的日程時間表,進而幫助更好地料理患者的生活起居,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這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且有效的護理工作模式。維持性血液透析旨在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的患者,利用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需要延長到患者終生。為此,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醫(yī)院應當對其進行積極的健康教育,進一步強化患者對自身病癥的理解和認識,實現患者健康痊愈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水平。選取本院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有效治療,用以實現預期的顯著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本院血液凈化中心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26例,年齡16~77歲。其中,根據受教育程度劃分,小學教育程度的患者有25例,高中教育程度的患者有27例,中專教學程度的患者有10例,大學教育程度的患者有6例。根據原發(fā)病情況劃分,慢性腎炎的患者有31例,高血壓腎病的患者有11例,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有13例,紫癜性腎炎的患者有4例,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的患者有3例,狼瘡性腎炎的患者有4例,多囊腎的患者有2例。所有患者皆已經接受了臨床治療,血液透析的時間超過2個月,每周透析超過2次,病情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沒有其他并發(fā)癥的情況。患者根據入組時間進行排序,主要分為臨床路徑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患者,對其進行全方面比較,包括文化教育程度、病情以及性別等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方法
臨床護理路徑的相關工作人員,包括醫(yī)生主管、責任護士以及護士長等等人員,需要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制定合理有效的血液透析臨床護理路徑的時間表,在入院時、檢查之前、透析期間以及透析結束等方面做出詳細的工作計劃。患者的相關責任人員應當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患者對自身疾病情況的認識程度,以便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另外,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具體的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有效評估,直到患者完全掌握為止。護士長應當定期對患者的治療情況盡心檢查,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修改臨床護理路徑表。臨床路徑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6個月的觀察。
1.3 療效判定標準
第一,患者的透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患者透析并發(fā)癥主要涵蓋透析失衡綜合癥、抽搐情況以及皮膚感染等等方面的內容。第二,健康教育達標情況。健康教育具體內容主要分為10項,每項設有10分,滿分記為100分,如果分數超過80分,就視為健康教育已經達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利用x2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的檢驗工作。
2.1 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進一步降低患者透析的并發(fā)率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路徑組中,產生并發(fā)癥的患者有7例,并發(fā)癥發(fā)生頻率為20.59%。對照組中,產生并發(fā)癥的患者有20例,并發(fā)癥發(fā)生頻率為58.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0.691,P=0.001)。見表1。

表1 患者并發(fā)癥的組間對比(n,%)
2.2 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程度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路徑組中,健康教育達標的患者有34例,達標率為100%。對照組中,健康教育達標患者有28例,達標率為8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570,P=0.033)。見表2。

表2 健康教育達標人數的組間對比(n,%)
2.3 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的滿意程度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路徑組34例患者中,滿意患者有34例,達到了滿意程度的100%。對照組34例患者中,滿意患者有25例,滿意率達到了73.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1.725,P=0.001)。見表3。

表3 患者滿意度的組間對比(n,%)
3.1 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血液透析并發(fā)癥的引發(fā)
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長時間的透析治療而經常產生身體疼痛等其他疾病,進而對自身,乃至家庭都產生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容易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心理,比如心情焦躁、易怒、易激動以及悲觀等消極態(tài)度,進而促使患者產生感染、血壓偏低以及透析失衡等嚴重問題和并發(fā)癥。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減少透析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臨床護理路徑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患者進行合理的日程表,各個工作人員各司其責,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行動,做出適當的護理工作,進而為并發(fā)癥的減少提供了保障,有助于保護患者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和有效性,也避免了人員所造成的疏忽和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護理的質量和水平。
3.2 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可實現患者健康教育指標的提高
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經過相關責任人員的不斷完善和進步,通過自身評價和患者及家屬的評價,用以彌補臨床護理路徑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確保健康教育活動的制度化和具體化,進一步加強臨床護理路徑在患者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使用效果。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組的健康教育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使患者達到預期的教育程度,深化人們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行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引導患者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上的時間和規(guī)劃,實施更為精確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活動,為患者提供恰當的服務。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可保證患者身心健康,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應當需要尤為注意,在飲食方面應當進行積極引導,向患者介紹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及提醒患者小心謹慎,通過與患者的主動溝通,以實現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患者的治療效果。
3.3 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可強化患者的滿意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組的患者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程度,主要原因在于在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的過程中,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有計劃、主動的護理,有利于培養(yǎng)相關工作人員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提高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并在這種環(huán)境下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治療參與主動性,從而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滿意程度。
[1] 秦玉霞,安 穎,蔡國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01):54-55.
[2] 蔣美珍,譚 偉,彭軍香,劉維旺.臨床護理路徑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9):196-197+200.
[3] 郭 盈,崔 丹,于亞梅.臨床路徑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02):5-8+75.
[4] 張新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07):70-7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9.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