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瑩
(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分析心理護理在白血病患兒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鐘 瑩
(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總結分析心理護理在白血病患兒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常規護理40例白血病患兒以及心理護理40例白血病患兒的相關資料。結果 在抑郁評分、焦慮評分以及治療護理完全依從性方面,兩組組存在較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白血病患兒治療期間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有效地心理護理可改善其心理狀態,保證治療護理依從性,從而改善患兒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心理護理;白血病患兒;心理狀態
白血病近年來在兒科疾病中發病率較高,同時也是兒童癌癥中發病率最高的。根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每年新發白血病中,有超過50.0%的患者屬于兒童,年齡以2~7歲占多數。兒童白血病對化學藥物治療較為敏感,因而治愈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患兒多存在有心理問題,影響到實際的預后[1]。本文結合我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者,就心理護理在白血病患兒治療過程中的作用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護理與心理護理組,各40例,常規護理男21例、女19例,年齡5~13歲、平均年齡(7.2±0.8)歲;心理護理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14歲、平均年齡(7.1±0.7)歲,兩組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按照臨床護理要求進行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則在常規護理同時增加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有:(1)強化病房環境護理,保證患兒所處的病房安靜、整潔、溫度和濕度適中、同時排除病房周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比如:避免病房內的尖銳物體、易碎物品等;(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地與患兒進行交流,同時通過患兒感興趣的圖片、動畫片、動物模型以及玩具等,消除患兒對護理人員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2];(3)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通過動畫影視的形式對患兒開展健康教育,就白血病的病理以及治療過程以動畫形式呈現,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告知患兒采用的藥物就好比是孫悟空,而自身的疾病就是各路妖怪,只有孫悟空才能戰勝妖怪,因而需要聽醫生護士的話,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戰勝妖怪,獲得康復,通過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3];(4)重視人文關懷,定期開放患兒親屬、同學以及老師等前來探望患兒,在探望中通過親情、友情等作用幫助患兒建立自信,消除不良心理。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觀察指標主要有:(1)兩組患兒護理后的抑郁評分以及焦慮評分;(2)患兒臨床治療護理依從性。
1.4 評價指標
抑郁、焦慮評分分別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評價后換算為百分制,分值越高,抑郁越嚴重。治療護理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以及完全不依從[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治療護理依從性采用率(%)表示,SDS以及SAS評分采用“±s”表示,前者采用χ2檢驗,后者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
兩組不同方法對應的焦慮抑郁評分,根據表中數據以及最后的統計結果可知,在SDS以及SAS評分方面,心理護理優于常規護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白血病患兒不同護理方法對應的焦慮、抑郁評分(±s,分)

表1 白血病患兒不同護理方法對應的焦慮、抑郁評分(±s,分)
組別 SDS SAS常規護理 67.32±5.48 65.17±6.25心理護理 38.55±3.21 39.28±4.14 t 28.650 21.841 P<0.05 <0.05
2.2 治療護理依從性比較
心理護理組完全依從38例(95.0%)、部分依從2例(5.0%),治療護理完全依從性為95.0%;常規護理組完全依從30例(75.0%)、部分依從7例(17.5%)、完全不依從3例(7.5%),治療護理完全依從性為75.0%,在治療護理依從性方面,心理護理組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白血病已經成為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也是影響兒童生存質量的重要疾病,但是許多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承受化療產生的較大痛苦,而且還會有較多的不良反應發生,影響到患兒的外觀形象,部分年齡較大的患兒可能從大人口中聽說過白血病,并認為白血病是一種不治之癥,內心存在著對死亡的恐懼,部分患兒很懂事,由于擔心過多的醫療費用,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抑郁等,而這些不良心理都會影響到實際治療效果,同時還會影響到實際的治療依從性[5]。
白血病患兒由于患兒的特殊性,在心理護理中首先應保證病房環境的舒適性,讓患兒治療中不會感到不舒服,其次就是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興趣,并以此為出發點,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患兒對護理人員的恐懼,最后同樣是結合患兒的興趣愛好,對其進行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同時依靠社會資源體現人為關懷,幫助患兒建立自信,積極地配合治療護理工作。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白血病患兒治療中通過使用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兒的抑郁、焦慮狀態,同時極大地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保證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白血病患兒治療期間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有效地心理護理可改善其心理狀態,保證治療護理依從性,從而改善患兒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1] 王建麗,李彩霞,張春會.23例學齡期白血病患兒的心理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0):139-140+143.
[2] 王懷素.心理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病人心理狀況影響的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1):1489-1490.
[3] 李 靜.綜合護理對白血病患兒治療依從性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12):1501-1504.
[4] 王 玲,肖延風,李金娜,等.論人文關懷在白血病患兒長期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04):639-642.
[5] 翟秋艷.白血病患兒存在的心理問題與護理措施[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09):1132-1133.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9.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