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昭
(內蒙古包鋼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改善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護理效果
李 昭
(內蒙古包鋼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目的 觀察創新性護理流程模式對改善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現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ICU中接收行機械通氣治療的76例患者進行研究,為其提供創新性護理流程管理模式,納入觀察組;同期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接收的76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僅提供臨床常規護理模式。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僅有3.9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42%;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以及出科(出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上述差異對比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采取創新性護理流程模式,不僅能夠降低ICU機械通氣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對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應用。
創新性;護理流程;ICU;機械通氣;護理質量
重癥監護病房(ICU)為集中收治危重患者的重要病房,由于ICU環境相對特殊,護理工作繁雜、嚴格且風險高,因此為降低護理不良事件,提高ICU護理質量,加強護理流程管理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1]。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對ICU中接收的76例患者實施創新性護理流程,探討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調查資料均來源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并符合入住ICU條件的患者,均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等侵入性操作。其中2012.1~2013.12中共接收76名患者,為其提供臨床常規護理,納入對照組,包括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齡24~63歲,中位年齡44.5歲;選取2014.1~2016.1月中接收的76名患者提供創新性護理流程管理,納入觀察組,包括男性39例,女性37例,年齡25~64歲,中位年齡45.0歲。本研究開展前已通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收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ICU常規護理流程。而為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創新性護理流程模式,主要內容有:①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計劃表實施護理操作[2],護理人員嚴格表格內容進行操作,并對每日的護理效果進行總結分析,查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將討論結果上報給質量監控小組;②實施再造流程,合理分配當班護士,以達到教學、學習、實踐、改進的效果;同時根據疾病種類,最大限度的安置患者,合理安置搶救藥物、搶救車,以便在突發情況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ICU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③成立質量監督小組,由ICU護士長擔任組長,另選取兩名主管護士擔任小組成員,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借鑒臨床路徑及流程再造,制定ICU科室護理管理流程,要求每班次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并詳細記錄工作內容。每班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向監督小組匯報小結,并及時收集患者、家屬提出的反饋意見上報,進行評估,提出實施建議。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機械通氣并發癥情況,具體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氣管壞死、聲帶受損、潰瘍等疾病;比較兩組護理質量總評分;記錄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出科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僅有3.95%,對照組高達18.42%,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n(%)]
2.2 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及住院恢復情況(±s)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及住院恢復情況(±s)
組別 n 護理質量總評分(分) 機械通氣時間(d) 出科/出院時間(d)觀察組 76 99.86±17.65 12.65±2.49 15.16±2.84對照組 76 75.42±15.38 16.73±2.61 19.85±3.76 t -9.101 9.860 8.677 P -<0.05 <0.05 <0.05
ICU患者病情普遍危重,進展快,加上ICU科室環境特殊,與外界隔離。使得臨床護理工作難度大、風險高,也是醫院中出現護理不良事件與護患糾紛事件最多的科室之一[3]。雖通過護理流程管理的實施能將醫院業務流程最大限度的優化,但ICU科室中護理流程管理相對落后,在解決實際問題上時間較長,護理質量難以落實到位,對機械通氣患者預后影響甚大[4]。本研究實施創新性護理流程模式,主要將臨床護理路徑、流程再造以及質量監督管理三種管理方法相結合,形成一個可控性強、效率高且規范性的新型護理流程模式[5]。
觀察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僅有3.95%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質量總評分較對照組更高;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以及出科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多項結果表明創新性護理流程模式可提高臨床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總結得出,創新性護理流程模式可顯著提高臨床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質量,達到預防并減少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時間,降低創傷,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李洪靜,等.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在綜合ICU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10):1216-1218.
[2] 沈小楓,等.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2015,(16):1479.
[3] 劉清宏,周春蘭.ICU機械通氣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J].護理學報,2014,(6):42-45.
[4] 劉桂蘭,等.循證護理對ICU機械通氣患者APACHEⅡ評分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5):717.
[5] 任麗麗.專業護理小組在機械性通氣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8):1022.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1
B
ISSN.2096-2479.2017.09.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