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花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心血管內科,安徽 巢湖 238000)
循證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圍術期中的效果觀察
高桂花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心血管內科,安徽 巢湖 238000)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圍術期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本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療的3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雙盲法納入循證組與參照組,各160例。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循證組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循證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護理干預后循證組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效果比較理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建議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冠心病介入治療;圍術期護理
介入治療是一種冠心病新型治療方式,療效明確、創傷較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但是患者手術后再狹窄及并發癥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多存在著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循證護理干預方式能夠基于醫學護理的角度,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患者的自主護理能力。本文選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本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療的3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不同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康復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本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療的3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8例,女72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6.01±3.21)歲。采用雙盲法納入循證組與參照組,各1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循證組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方式如下。
1.2.1 明確循證問題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3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以及4名護士組成,小組成員基于多年經驗以及查閱文獻,通過討論與分析的方式,總結如下常見的循證問題:(1)局部滲血;(2)前臂張力性血腫[1];(3)假性動脈瘤。
1.2.2 循證方法
基于患者提出的問題查找相關的文獻,檢索詞匯主要包含冠心病、介入治療以及護理等,基于檢索的內容制定明確的臨床護理干預方式[2]。
1.2.3 實施循證護理方式
(1)局部滲血。止血器壓迫不當[3],使用肝素抗凝時,短時間內動脈多次反復穿刺或腕部過度活動,患者出現穿刺局部過量滲血、淤斑、血腫。臨床護理中,每15 min觀察患者出血傾向、穿刺部位紗布是否干燥,有無滲液、滲血、橈動脈搏動及術側肢體有無腫脹、皮膚顏色及皮溫等。
(2)前臂張力性血腫。術中反復穿刺損傷橈動脈、導絲或導管進入橈動脈細小分支致其損傷,或穿破動脈、操縱導絲、導管粗暴引起橈動脈損傷甚至撕裂、先天性橈動脈細小、發育不良等導致血腫。臨床操作中應選擇親水涂層導絲,要保證導絲先行、導管輕柔跟隨、勤造影的原則,若遇阻力時應立即停止前送導絲導管并行血管造影,防止損傷血管;對已有血管損傷而繼續完成PCI的患者,術后應正確壓迫止血,要嚴格觀察防止出現血腫。
(3)假性動脈瘤[4]。因反復橈動脈穿刺橈動脈局部及周圍皮膚損傷過大、術后壓迫不正確。臨床中表現為前臂局部出現搏動性腫塊,體檢可聞及血管雜音,治療給予超聲引導下壓迫法或超聲引導下瘤腔內注射凝血酶法,必要時行外科動脈修補術。術后要嚴密觀察,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評分進行評價,主要包含生理機能、軀體疼痛、情感健康以及精神健康等內容。
1.4 統計學方法
選取SPSS 20.0統計學軟作作為數據資料計算的方式,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狀發生率
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循證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并發癥狀發生率對比(n,%)
2.2 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干預后,循證組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效果比較理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些年來冠心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且逐漸成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隨著介入診療技術的快速發展,逐漸成為臨床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方式。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全面預防,能夠保證手術治療的效果,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生理機能 軀體疼痛 情感健康 精神健康循證組 160 86.76±7.12 80.13±4.54 86.52±5.16 86.35±5.12參照組 160 43.42±6.54 48.54±5.13 37.81±5.75 42.62±6.26 t—8.18 7.79 8.52 8.21 P—<0.05 <0.05 <0.05 <0.05
循證護理是基于循證醫學角度發展而成的護理學理念,其核心價值在于全面利用當前最新、最可靠的科學證據,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需求,彰顯“以人為本”的臨床護理理念。循證護理理念能夠轉變傳統的臨床護理管理理念。循證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應用,能夠通過明確循證問題,提出循證方法,實施循證護理方式等方式,積極尋找相關實證,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基于檢索的內容制定明確的臨床護理干預方式。
積極利用實證開展臨床護理干預活動,制定針對性的臨床護理管理理念,為患者介紹手術治療的價值,常見的術后并發癥,比如局部滲血、前臂張力性血腫、假性動脈瘤等等,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力求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本次臨床護理實踐研究中,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循證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63%。實踐研究表明,循證護理干預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康復。同時,護理干預后循證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效果比較理想,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方式。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建議推廣應用。
[1] 廖少琴,吳菊嫻,李夏明.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致上肢血腫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22(22):2017.
[2] 張 歡.循證護理在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的應用及評價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0(13):276.
[3] 高桂花.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后低血壓的預防與護理[J].當代護士雜志,2016,4(43):28-30.
[4] 莫襯南,林愛玲,蔡偉英.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術并發癥的預防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3):100-101.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6.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