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從容
(武漢市中醫醫院肺病腫瘤科,湖北 武漢 430014)
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田從容
(武漢市中醫醫院肺病腫瘤科,湖北 武漢 430014)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臨床路徑護理。結果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慢阻肺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天數,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護理質量,值得臨床大規模推廣使用。
臨床護理路徑;慢性阻塞性肺?。蛔o理
在臨床上為某一種疾病的患者開展護理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護理質量,結合患者疾病的實際特點,建立起一套標準化的護理模式,并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開展護理工作,從而發揮良好的提升護理質量的作用,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有效的降低醫療成本[1],為了減少其過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于不同的小組實施不同的護理,從而探究臨床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颊吣挲g40~75歲,平均年齡(53.6±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時監控患者的呼吸道,做好護理工作。
實驗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計劃時要與醫生等相關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和研討,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前提、入院時間為起點,從患者入院的相關檢查、飲食方案、臨床用藥、運動指導、健康宣教等方面著手,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臨床護理路徑,并確保其正確實施、按時按量完成[2]。具體措施如下:(1)入院第1天:執行呼吸內科護理常規,評估病情,監測生命體征,針對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級別護理和飲食護理,遵醫囑執行相關檢查、治療和護理,行入院衛生處置、住院風險及制度告知,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協助患者進行生活護理、皮膚護理、口腔護理等。(2)入院第2天:協助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告知患者檢查、治療和護理的目的和相關注意事項,做好辨證施護(環境、飲食、服藥、情志,預防并發癥)。(3)入院第3-6天:觀察治療的療效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宣教疾病相關基礎知識。(4)入院第7~13天:遵醫囑繼續完善治療和護理,觀察療效,做好呼吸功能鍛煉健康指導。(5)出院日:病情好轉者遵醫囑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做好出院健康指導和回訪。特別注意:護理路徑內容需要循環、遞進和有針對性的,完成常規的臨床護理路徑計劃之后,做每一次健康教育之前都要對患者當前所掌握的健康教育的程度進行了解,以方便此次健康教育有效及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周期比較其他疾病來說要長一些,患者可能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在每天固定一段時間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觀察了解,及時疏導患者,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使其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平均住院天數、并發癥發生率等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住院天數及滿意度對比
護理工作雖然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及時察覺危害患者健康的因素,延緩疾病發展的速度,減輕患者的痛苦。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為患者在住院期間,制定一系列針對性護理措施的護理工作,將相關檢查和治療方法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安排中,針對慢阻肺患者制定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計劃,因此,護理人員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是有預見性和計劃性的,這種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增強護患溝通,護理人員可以及時察覺患者最新的狀況,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使患者可以更好配合醫生的相關治療和檢查,從而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護理質量[3],還可以提高患者對本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表明,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從而減輕醫療成本,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王瓊祥.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發作期的應用及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29:92-93.
[2] 畢紅燕,謝金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70例的護理[J].光明中醫,2009,24(9):1790-1791.
[3] 薛 軍,劉振顯,黃先濤.臨床路徑概述[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9):1695-1698.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6.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