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蘭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循證護理在ICU患者氣管切開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孫 蘭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ICU患者氣管切開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6月1~12月收治的ICU氣管切開患者80例,依據護理方法分成基礎組35例和循證組45例。基礎組給予常規護理,循證組給予循征護理,并對兩組ICU氣管切開患者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護理后,循征通氣時間和住院天數同基礎組比明顯較短,并發癥發生率同基礎組比明顯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ICU氣管切開患者實施循征護理可以使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值得在臨床上實踐。
循證護理;ICU患者氣管切開;護理效果
ICU中較易使用的治療手段為機械通氣,該治療方法分為兩種,一種為無創通氣,另一種為有創通氣,要想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以改善,實施氣管切開至關重要。但是,患者完成手術后較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復,因此,在治療期間配合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使治療效果進行提升,對患者病情康復起到促進作用[1]。此研究分析不同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抽取我院收治的ICU氣管切開患者80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月1~12月收治的ICU氣管切開患者80例,依據護理方法分成基礎組35例和循證組45例。其中男65例,女15例,年齡40~89歲,平均年齡(62.7±4.7)歲,腦出血18例,呼吸衰竭33例,中暑1例,顱腦外傷7例,多發傷15例,心律失常4例,農藥中毒1例,消化道出血1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基礎組給予常規護理,嚴格遵循操作流程。循證組給予循證護理,詳情護理內容如下。
臨床問題進行明確:將氣管切開護理效果和并發癥影響因素予以明確,主要為:吸痰管深度、準確工作、口腔護理以及氣道濕化等,與此同時還需關注患者的體位護理和心理狀況。
循證支持:將以上問題作為檢索詞,在知網和萬方中進行檢索,并將證據進行收集,而后將證據的質量和可使用性進行分析,在此期間需結合護理經驗、專業技能和個人需求,最后將循征護理措施進行制定。
護理內容:循證護理小組予以建立:首先提出問題,以患者病情為依據,對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并對既往經驗相結合,對文獻進行循證,將問題提出,氣管切開的問題包括:體位、氣道濕化方法、避免脫管導管堵塞、吸痰方法及時機、傷口、肺部及氣道感染預防等。之后尋求循證支持,以提出的問題為依據,對國內外氣管切開護理及并發癥預防文獻進行查詢,對研究領域實證進行尋找。實證查找,并進行分析,以取得最佳證據,與臨床經驗及氣管切開并發癥發生因素相結合,對護理計劃進行制定,對護理干預進行嚴格實施。具體循證護理干預內容為:(1)體位。以循證結果為依據,并結合疾病類型、實際病情,手術當日體位不應多次轉變,防止脫出氣管套,針對煩躁及危重患者體位應為平臥位,用砂袋對頸部兩側進行固定,病情得以緩解之后以病情為依據對體位進行變換。(2)吸痰。對合理時機進行掌握,實現有效排痰,以循證結果為依據,針對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分壓下降、通氣機壓力提升、存在啰音、吸引不通暢、咳嗽有痰等臨床指征予以吸痰。選擇合適質地小于氣管套管內徑1/2吸痰管,在套管中緩慢插入吸痰管,10~15 cm插入之后緩慢轉動行吸痰處理,一般旋轉一邊退出,吸痰時間<15 s/次,<2次反復吸引,防止低氧血癥發生。(3)導管堵塞或脫管。翻身牽拉、患者躁動或頻繁刺激性咳嗽、過松氣管套管系帶為氣管套管脫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對松緊度進行檢查,患者翻身時保持胸、頭頸、氣管為一條直線,防止套管活動過度;針對煩躁和意識障礙的患者,予以適當約束;在對內套管進行取出時,輕柔的動作,防止拔出外套管。氣道濕化不良為套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應根據痰液的分度選擇合適的濕化方式。(4)感染。對感染進行預防,病房環境保持清潔,床邊隔離要做好,同時做好標準預防;切口保持清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食物誤吸及反流進行預防;加強口腔護理,時間為6 h[3]。另外,還應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并將患者的床頭抬高30~45°(禁忌癥除外),避免出現誤吸。
1.3 觀察項目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通氣時間和住院天數進行統計,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7.0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通氣時間和住院天數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護理后,循證組通氣時間為(8.33±1.13)d,住院天數為(9.48±2.02)d;基礎組通氣時間為(10.09±1.57)d,住院天數為(12.53±3.08)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5.8292,T2=5.3341,P<0.05)。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護理后,循證組和基礎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4.4%、2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機械通氣患者行切管切開具有以下幾種優勢,如:①可以將呼吸道阻力氣體交換阻力進行減少。②對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可以使呼吸道負擔得以減輕,將通氣功能有效改善。③可以對氣管吸入治療和霧化吸入治療奠定基礎。但是,在治療期間較易出現多種并發癥,由此可見對其實施護理措施至關重要。循證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了解,而后尋找證據并結合臨床經驗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護理,循證組的通氣時間和住院天數相對較短,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基礎組(P<0.05)。
由上可知,ICU氣管切開患者實施循征護理可以使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1] 王 敏.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西部中醫藥,2013,(9):123-124.
[2] 徐曉娟,黃瀟湘.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58-61.
[3] 俞密花.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術后氣道濕化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204-205.
[4] 范盛英.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氣管切開術后76例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4):441-442.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6.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