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淑穎,柯昌云,王風琴*
(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婦產科護理?
延續護理對年輕宮頸癌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艾淑穎,柯昌云,王風琴*
(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討延續護理對年輕宮頸癌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年輕宮頸癌患者7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延續護理,使用焦慮抑郁調查量表(HADS)和FACT-G中文版量表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焦慮及抑郁評分比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年輕宮頸癌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可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推廣。
延續護理;年輕宮頸癌患者;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在首位,給女性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并具有較高死亡率[1]。全子宮切除術是宮頸癌的主要有效方式,但術后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會因認知錯誤,普遍存在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并導致夫妻感情惡化,給家庭關系帶來不和諧,同時不利于恢復,給其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2]。本研究通過對年輕宮頸癌患者進行延續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年輕宮頸癌患者76例。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及病理檢查確診為宮頸癌,均行子宮切除術;②年齡≤35歲,可正常溝通交流;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精神類疾病者;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8.85±4.34)歲;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9.13±5.4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延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成立延續護理小組:由主管護師、主治醫師及責任護士組成延續護理小組,均接受延續護理相關培訓,出院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邀請患者進入延續護理微信群,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互動答疑及督導。
1.2.2 延續護理實施:出院前,對患者術后情況全面進行評估,進行健康教育及自護指導。包括:①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多食新鮮的綠色蔬菜、水果以防止便秘對術后恢復的負面影響;②康復鍛煉:指導患者自助底肌訓練,進行縮緊肛門陰道訓練,收緊時間≥3 s/次后放松,連續做20 min左右,3次/d,并進行自我記錄和管理;③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并進行性生活指導,以使患者家庭關系和諧,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早日回歸社會生活;④定期復查:患者術需定期來院復查,進行常規檢查,及時監測疾病發展、復發或術后放化療的不良反應。
1.3 評價指標
釆用焦慮抑郁調查量表(HADS),按照0~3分4級法分別從焦慮(7個問題)和抑郁(7個問題)兩個分量表進行評分,總分累加后評分為7~9分則為癥狀可疑,評分>9分則表示有明確的抑郁或焦慮癥狀。采用FACT-G中文版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評價,按照5級評分法分別從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等領域進行評分,總分與患者生命質量水平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HADS評分比較
延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A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HA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焦慮 抑郁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8 8.96±2.17 3.27±1.42 8.85±3.07 3.57±1.15對照組 38 9.04±2.28 6.54±1.58 9.23±3.08 5.84±1.48 t 8.912 3.862 9.135 4.583 P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出院后3個月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巨大痛苦,且對其心理上也有著巨大的創傷。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常擔憂自己失去女性特征及生育能力而影響家庭和諧,從而會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這些負面情緒是導致年輕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延續護理是住院護理的延伸性服務,可滿足出院患者的需求,從而利于其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生命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生理狀況、生理狀況、功能狀況、社會/家庭狀況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通過延續護理,從日常飲食給予合理指導,根據患者的不良情緒狀態,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并協調其家庭生活,加強對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指導和督促,從而使患者樹立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促進其早日回歸家庭與社會。由此可見,延續護理可改善年輕宮頸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臨床值得推廣。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生理狀況 社會/家庭狀況 生理狀況 功能狀況 量表總分觀察組 38 19.38±3.17 21.34±3.46 20.38±3.26 18.42±3.25 78.68±3.78對照組 38 14.55±2.36 16.78±4.39 15.57±2.47 13.16±3.13 59.63±3.45 t 2.179 2.429 2.738 2.547 2.652 P <0.05 <0.05 <0.05 <0.05 <0.05
[1] 段秋霞.年輕宮頸癌患者的病理特點和預后分析[J].醫藥前沿,2015,12(8):125.
[2] 汪 霞.護理干預對年輕宮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3):159-160.
[3] 葉 沙,諶永毅,袁玉蓮,等.悅納進取狀態對宮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5,(2):6-1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
A
ISSN.2096-2479.2017.16.112.02
王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