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滿意,黃沁園
(1.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科,湖南 衡陽 421001)
心理干預對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不孕癥患者的影響探討
周滿意1,黃沁園2
(1.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科,湖南 衡陽 421001)
目的 分析心理干預對開展輔助生殖技術不孕癥患者的臨床影響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于我院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不孕癥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39例)與在常規基礎上開展心理干預的觀察組(39例),對兩組妊娠成功率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進行比較。結果 開展心理干預的觀察組成功妊娠23例,妊娠成功率為58.97%,未開展心理干預的對照組成功妊娠17例,妊娠成功率43.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并對于提高妊娠成功率也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
輔助生殖技術;心理干預;不孕癥;影響;焦慮
輔助生殖技術即體外受精-人工移植以及相關衍生技術,此種技術是幫助不孕癥患者實現妊娠的有效技術手段。相關研究顯示[1],心理因素能夠影響輔助生殖技術對于不孕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心理干預,能夠提升妊娠成功率。為從進一步明確心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從近年來收治于我院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不孕癥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與在常規基礎上開展心理干預的觀察組,各39例,比較兩組的護理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于我院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不孕癥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不孕癥女性接受體外受精人工移植治療,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觀察組年齡27~39歲,平均年齡(33.42±2.98)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3.4±0.6)年。對照組年齡27~38歲,平均年齡(34.52±2.08)歲,病程1.5~7年,平均病程(3.2±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如基本知識宣教,體征監測,就醫引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心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在傳統護理方式基礎上增加生殖技術、不孕癥講解內容,并著重介紹此種的顯著效果,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情。為患者講解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治療方案以及不同藥物的作用,明確患者日常治療需要關注的事項。患者在日常治療期間,要嚴格遵守醫師的醫囑和醫院的管理規定。
1.2.2 心理疏導干預
從醫院、患者家屬以及社會這3個方面切入,除護理人員疏導外,還可以嘗試與家屬溝通,使患者獲得家屬支持[2],疏導時要注意語氣和態度,通過該方式來增進護患關系,排除掉患者內心的擔憂。可添加患者及家屬的微信、QQ,定期通過網絡通信技術進行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解答患者疑問,并在交談中給予患者信心,患者時刻都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狀態以及生活狀態,積極健康的面對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還可以邀請一些受孕成功的患者,到醫院對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之間交流經驗。
1.2.3 調節壓力
除通過語言調節患者情緒外,還可在胚胎前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如體操、瑜伽、健身舞蹈等,制定運動計劃表,每日提醒患者進行運動,幫助患者從不孕癥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達到調節心情的效果。對于已經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孕婦,要求其臥床休息,多聽舒緩放松的音樂,電視節目等,達到調節患者心理狀態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妊娠成功率及焦慮心理情緒進行比較.焦慮心理情緒由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表示焦慮心理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妊娠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的妊娠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成功率比較[n(%)]
2.2 焦慮心理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入院時 出院時觀察組 39 68.06±5.92 20.52±3.07對照組 39 67.91±6.05 43.08±4.22 P >0.05 <0.05
不孕癥患者指男女同居超過1年,在未采用避孕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房事,但仍未妊娠的人群。輔助生殖技術即體外受精-人工移植以及相關衍生技術,此種技術是幫助不孕癥患者實現妊娠的有效技術手段。引起不孕癥的原因并不唯一,除性器官功能障礙的病理性不孕外,心理性因素也是能夠引起不孕癥的重要因素[3]。一些婦女因家庭壓力、或自身原因渴望妊娠,但又一直未見妊娠,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負擔,焦慮情緒嚴重,導致內分泌紊亂。相關研究顯示[3],長期嚴重的負面心理情緒會刺激腦神經中樞,引起多巴胺以及腎上腺素失調,進而影響促性激素分泌,導致宮頸粘液變化以及輸卵管痙攣等問題,引起心理性不孕。同理,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存在嚴重的不良心理情緒,也會影響妊娠成功率。因此從理論上來看,為提高不孕癥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除采用輔助生殖技術外,還應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心理干預。本次研究中開展了心理干預的觀察組成功妊娠23例,妊娠成功率為58.97%,未開展心理干預的對照組成功妊娠17例,妊娠成功率43.5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并對于提高妊娠成功率也有顯著效果,值得在不孕癥患者的輔助生殖技術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1] 熊玉鳳.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實施輔助生殖技術患者焦慮與預后影響的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01(18):3517-3518.
[2] 王云香.心理干預對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不孕癥患者焦慮及受孕情況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5,06(04):653-654.
[3] 姜漢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不孕不育癥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63-6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16.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