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蘭,廖旭嘉,毛素鳳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廣東 佛山 528000)
探討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低氧血癥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
何偉蘭,廖旭嘉,毛素鳳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討主動脈夾層術后低氧血癥危險因素及總結護理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108例患者主動脈夾層術后氧合指數的臨床資料,將其分為低氧血癥組(PaO2/FiO2<200)和非低氧血癥組(PaO2/FiO2≥200)。評估術后低氧血癥的危險因素。結果 主動脈夾層術后低氧血癥37例,發生率為34.26%,死亡6例,死亡率為16.22%,非低氧血癥組死亡3例,死亡率為4.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現低氧血癥與體質指數、長期吸煙史、急診手術、體外循環時間、深低溫停循環時間、術后24 h輸血量等有密切關系。結論 低氧血癥是主動脈夾層術后常見并發癥,體質指數高、長期吸煙史、急診手術、深低溫停循環及手術時間過長,術后24 h大量輸血是術后低氧血癥危險因素。因此,應充分評估低氧危險因素,及時有效的醫療和護理干預后大部分低氧血癥可糾正,且預后良好。
主動脈夾層;低氧血癥;危險因素;護理對策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動脈內膜局部撕裂,在強有力的血液沖擊下,內膜逐步形成真、假兩腔,導致撕裂樣疼痛等一系列癥狀[1]。手術是臨床常用的急救治療方法[2]。低氧血癥是主動脈夾層術后常見并發癥,及時評估和處理低氧血癥危險因素,能較好糾正低氧血癥,促進康復。我院心血管外科于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08例主動脈夾層患者,經積極手術搶救治療,治愈成功率高,恢復較好,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主動脈夾層術的10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3例,女35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48.3歲。
1.2 研究方法
主動脈夾層術后送入監護室6 h后,根據患者動脈血氧分壓(mmHg)與吸入氧濃度(%)比值(PaO2/FiO2)分為:低氧血癥組和非低氧血癥組。分析10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兩組患者體質指數、發病至手術時間、吸煙史、體外循環時間、深低溫停循環時間、手術總時間及術后24 h輸血量等指標間的差異,并評估術后低氧血癥危險因素。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Epidata 3.0雙向核查,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比較
3.1 設置呼吸機最適呼氣末正壓(PEEP)
PEEP可增加功能殘氣量,提高肺泡-動脈血氧分壓,改善氧合。對于體質指數>27 kg/m2的患者,結合吸入氧濃度、動脈氧分壓等設置最適合的PEEP為5~8 cmH2O。
3.2 設置間斷純氧通氣
每6小時進行純氧通氣1次,1 h/次。間斷純氧通氣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癥。
3.3 抬高床頭30~45°
抬高床頭30~45°后膈肌下降,胸腔擴大,減輕心肺壓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肺部通氣,預防墜積性肺炎,對術前有吸煙史患者尤為重要。
3.4 加強氣道護理
氣管內吸痰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按需吸痰,吸痰負不超過0.02 MPa,及時清倒呼吸機管冷凝水,使用加溫濕化,設置溫度32~36℃,保持氣道溫暖和濕潤,防止氣道干燥和痰栓形成。
3.5 使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AIRVO2濕化治療儀)
拔除氣管插管后使用AIRVO2濕化治療儀,該機內置高性能氣流發生器[3],加溫加濕器,可調節溫度31℃、34℃、37℃,氧峰值流速可調節為2~60 L/min的氧流量,可調氧濃度為21~100%,根據氧分壓情況調節所需參數,逐步糾正低氧血癥癥狀。
3.6 電按摩儀的應用
電按摩儀按摩左右背部促進排痰,2次/d,5~10 min/次。
3.7 深呼吸及使用呼吸訓練
拔除氣管插管后指導患者縮唇腹式呼吸和使用呼吸訓練儀,3次/d,5~10 min/次。縮唇腹式呼吸和呼吸訓練儀均能增強胸廓的活動,協調呼吸肌功能[4],增加肺活量以改善心肺功能,達到逐漸改善低氧血癥的目的。
低氧血癥是主動脈夾層術后常見并發癥,臨床文獻報道主動脈夾層術后低氧血癥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體質指數、發病至手術時間、吸煙史、體外循環時間、深低溫停循環術、術后24 h輸血量等,本組108例患者主動脈夾層術后低氧血癥發生率為34.26%,這與徐佳[5]等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符合當前國內醫療條件下,心胸外科手術后并發低氧血癥的普遍水平。同時,低氧血癥組病死率明顯高于非低氧血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低氧血癥組患者體質指數、吸煙史、急診手術率、深低溫停循環術時間、術后24 h輸血量與非低氧血癥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體質指數較高患者胸壁肥厚,在呼吸運動時需要克服更大阻力,耗氧量增加;長期吸煙的患者氣道黏膜功能減退,肺氣體交換功能較差;急診手術患者術前PaO2/FiO2明顯下降,手術應激加重了患者的氧需求;深低溫停循環術中肺部再灌注可能直接損傷肺泡血管,破壞肺泡的結構功能;術后24 h輸血量過多在許多臨床實踐中證明:庫血紅細胞功能較差,攜氧能力較弱,這些因素均可導致主動脈夾層術后低氧血癥[6-7]。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加強氣道護理,保證充足氧供,適當間斷式純氧通氣。減少不必要的急診與深低溫停循環時間,嚴格控制術后輸血量,從而降低術后低氧血癥的發生。
[1] 易定華,段維勛.中國主動脈夾層診療現狀與展望[J].中國循環雜志,2013,28(1):1-2.
[2] 王 鵬,黃年旭.臨床藥師對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用藥監護的切入點[J].中國藥師,2016,19(5):960-962.
[3] 王華芬,陳林招,余珍玲,等.肺保護性通氣結合肺復張治療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并發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監測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7):517-519.
[4] 孫衛紅,許日昊,杜 宇,等.深低溫停循環結合順行性選擇性腦灌注行主動脈夾層術對腦的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873-3875.
[5] 徐 佳.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出現低氧血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5):49-50,48.
[6] 張瑛杰,丁鴻敏.呼吸濕化治療儀在無創機械通氣撤離時臨床應用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專集,2016,10(5):581.
[7] 謝素蘭.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4):706-707.
本文編輯:張 鈺
R654.3
B
ISSN.2096-2479.2017.3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