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華
(北京房山區第一醫院,北京 102400)
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
張孝華
(北京房山區第一醫院,北京 102400)
目的 探究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來我院行胸心外科手術治療的危重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況發生率(4.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2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落實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時,護理安全管理能夠發揮出比常規護理管理更佳的效果,患者的不良情況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因而值得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
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滿意度;護理安全管理
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醫療過程中一個重點,深入研究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護理質量,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性意義深遠[1]。為了探究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本實驗以于我院行胸心外科手術治療的危重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現將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來我院行胸心外科手術治療的危重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包含54例同期冠脈搭橋與瓣膜形成患者、26例開胸食管癌患者、20例其他體外循環下手術患者(聯合瓣膜置換、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室間隔缺損修補等)。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45.5~78.0歲,平均年齡(62.5± 5.8)歲;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9.0~79.4歲,平均年齡(65.1±6.2)歲。兩組患者均不存在傳染類疾病和精神類疾病,能夠配合治療,且在病情、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病情監測等;觀察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擬定運轉方案、安全預防管理、安全防范護理等。
1.3 評價方法
(1)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統計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護理滿意度調查:在患者出院時,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內包含20道與治療滿意與否相關的問題,滿分100。滿意度調查結果包括三類結果:非常滿意(≥90分)、滿意(<90分且≥80分)、不滿意(<8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經統計,對照組內有13人出現不良反應,占該組總人數的26.0%;觀察組內有2人出現不良反應,占該組總人數的4.0%,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49,P=0.00207<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內有8人對護理表示不滿意,占該組總人數的16.0%;觀察組內有2人對護理表示不滿意,占該組總人數的4.0%。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P=0.0455<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是患者救治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如操作不當,輕則影響患者的病情,重則可能造成患者死亡[2]。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的思想意識不斷提高,對護理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因關系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因而得到了廣泛的重視。護理安全管理是貫穿護理始末,基于相關制度、規則向患者落實的一種以降低患者障礙、損害、缺陷的先進的護理管理模式。在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的優勢有三:第一,能夠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第二,能夠降低運轉風險;第三,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治療效果[3]。在本實驗中,100例危重患者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況發生率(4.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26.0%),且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安全管理的優勢毋庸贅述,但需要注意的是,護理安全管理與傳統的護理管理存在一定差異,執行過程也更為復雜,運轉人員的素質、運轉儀器的質量等都可能會影響運轉的最終效果。因此,運轉人員應有意識的利用各種渠道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醫院方面應不斷強化設備養護等工作,以便于為高效的運轉工作夯實基礎[4]。
綜上所述,在落實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時,護理安全管理能夠發揮出比常規護理管理更佳的效果,患者的不良情況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因而值得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
[1] 沈文軍,顏美瓊,王玉吟,韓瑤華,蔣 莉,葉 靜,孫誠琦,丁 淳.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J].護理管理雜志,2015,07:493-495.
[2] 王青青.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24:83-85.
[3] 杜麗娜.胸心外科危重患者術后轉運的護理安全管理相關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4:180-182.
[4] 張慧君.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術后管道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06:275-27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
B
ISSN.2096-2479.2017.29.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