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宗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前首席戰略顧問班農從白宮辭職后曝光頻頻,到處兜售其政治哲學。雖然日前在香港的演講中對華示好,被認為“大反轉”,但從要求中國停止所謂針對美國的貿易戰來看,他的那套哲學并無根本上的改變。
班農有著怎樣一整套政治哲學
作為特朗普的勝選功臣和曾經的得力軍師,班農以不加掩飾的民粹主義主張、經濟民族主義立場、特立獨行的風格成為“風云人物”。他在白宮時對特朗普影響巨大,以至于被冠以“影子總統”的稱號。重新執掌右翼媒體“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后,班農似乎保持著和特朗普的政治盟友關系,并誓言繼續為特朗普和美國打拼。
班農當過兵,闖蕩過華爾街和好萊塢,在接管“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后將其打造成反建制、反全球化、反移民的輿論陣地。去年美國大選特朗普選情堪憂時,班農臨危受命擔任競選顧問,提出“讓特朗普做特朗普”的口號,幫助特朗普穩定和擴大了白人藍領選民的支持,最終獲勝。特朗普執政后,班農的一系列民粹主張轉化為美國的政策,給美國自身和國際社會造成巨大沖擊。而他本人在巨大爭議中黯然辭職,多少有點悲劇色彩。
班農有一整套政治哲學,其政治目標是以民粹立場將白人藍領從民主黨手里爭取過來,為共和黨未來50年的執政奠定基礎;經濟目標是通過改造和管束金融資本、重振美國制造業和經濟實力,拯救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社會目標是壯大以白人為核心的中產階級,遏制少數族裔、移民和多元文化對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文化的沖擊。
在外交上,班農雖然極為敵視伊斯蘭極端主義,但反對美國過度卷入中東和阿富汗空耗資源,因此反對軍事打擊敘利亞政府及增兵阿富汗。對于俄羅斯,班農似乎情有獨鐘,認為與這個核大國對抗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在美國有一定市場但用力過猛
班農的這套政治哲學在美國有一定市場,但他過于極端、操之過急、用力過猛,在幫助特朗普“抽干華盛頓沼澤”的過程中撼動了美國既得利益集團、顛覆了社會共識,因此必然而且已經為此付出代價。
班農在經濟上與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白宮顧問庫什納等“全球主義者”頻生齟齬,在外交安全上與防長馬蒂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意見相左,在管理上與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發生沖突,在社會領域則徹底激怒了自由派媒體和少數族裔,被貼上了“種族主義者”標簽。特朗普總統雖與班農惺惺相惜,但他與班農的最大不同是需要治國理政,因此需要政治妥協和凝聚人心,需要主動收
斂或被制度約束,需要充分展示自己從經商中獲得的務實做派。
班農是對華鷹派,不同于美國傳統的右翼鷹派,班農在現階段并不急于炒作中國的軍事威脅和主張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而是把著力點放在打擊中國經濟上。他固執地認為中國“吃了美國的蛋糕”,中國的經濟崛起是以美國中產階級和美國經濟利益為代價的。他甚至批評美國前幾屆政府內的“一幫蠢貨”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幻想中國會融入美國主導的自由民主秩序。
基于這一認識,班農建議美國要趁著手里還有牌“瘋狂地同中國打貿易戰”,否則數年后美國將永遠無法翻身,中國終將成為世界霸主。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保護政策的背后,都有班農的影子。班農是典型的右翼民粹主義者,他有意忽視技術進步對勞動力市場的負面影響、忽視美國社會劫貧濟富的財稅政策和根深蒂固的種族矛盾,很輕易地把美國在全球化影響下復雜的經濟和社會轉型挑戰怪罪到中國身上,把中國當做“美國病”的替罪羊。
美若繼續班農哲學將害人害己
如果特朗普繼續按照班農的意識形態和戰略推進政策,美國、中國和世界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危險境地。班農對美國國內自由主義共識的解構,將使美國的兩黨繼續極化和碎片化,將使美國的勞資矛盾加劇、白人群體和少數族群的斗爭升級,這一切都將增加美國對外樹敵和轉嫁危機的動力。若對中國開打貿易戰一定會招致中國報復,不僅會讓美國失去中國這個增長最快的市場,增加美國經濟和中產階級復興的難度,還會打擊華爾街和跨國公司,從而重創中美關系的經濟基礎。班農建議依靠“禁穆令”和更嚴厲的入境審查確保國土安全,但如果美國縮小在海外的打恐規模或干脆不負責任地撂挑子,恐怖主義的復燃不會讓美國成為安全的孤島。可以說,班農的主張若得以推進,美國和世界將進入一片危險水域。
作為美國右翼民粹運動的旗手,班農不愿沉寂下去。他發誓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清君側”,幫助特朗普完成既定議程。班農代表了一股政治勢力,不僅要讓民粹之風在美國和西方越刮越烈,還要把這股風刮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班農能否實現自己的抱負我們不得而知,但離開白宮后的班農對特朗普政府的影響力在下降,美國政府和社會沒幾個人愿意他“滿血復活”。
決定班農政治命運的,可能是美國經濟和社會的新趨勢及中國的態度。當前,美國社會出現了更多抵御民粹主義蠱惑的趨勢:美國的中產階級開始重新膨脹、家庭收入中位數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就業情況也是17年來最好。只要美國經濟和社會往上走,班農的民粹主義吸引力就會下降。對中國來說,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以底線思維和循循善誘相結合,幫助和塑造美國政府實施更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幫助特朗普擺脫“班農的誘惑”,回到互利共贏、健康發展的中美關系主旋律上來,以負責任的、中道正派的方式造福兩國人民。▲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政治研究室主任)
環球時報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