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
13日晚,曾辱罵同胞是“支蛆”的前瀘州高考狀元、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唐立培在微博上再發(fā)致歉聲明,稱強烈反對“港獨”主張,熱愛祖國。
針對這位同學用羞辱性語言斥責同胞和故鄉(xiāng)的行為,以及此前明顯缺乏誠意的道歉聲明,我于13日在《環(huán)球時報》發(fā)表《那個罵同胞“支蛆”的內地生缺了什么》一文,批評他缺乏國家觀念這一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這一次社交網站上不接受他道歉的聲音仍占多數。然而在我看來,唐同學的最新致歉聲明雖仍有不如人意之處,但還是體現(xiàn)了他對批評聲音的認識和理解,社會應給這個年輕人進一步反思自己、認知國家觀念的機會,讓包括他在內的更多年輕人收獲成長。
唐同學最新道歉聲明的第一點就是“我一貫強烈反對港獨主張,反對分裂國家”。這說明,無論真心認同與否,他更清醒地認識到國家認同是中國社會的基本底線,“港獨”主張違反國家和香港特區(qū)的有關法律,在中國社會完全不被認可。這是不能觸碰的底線。
更重要的是,“港獨”根本不是能夠拿到學理層面討論的議題,而是涉及違法和違背中華民族基本價值的大是大非問題。第二點他提到“本意是反對撕裂社會、扭曲言論、制造對立”,說明他已經開始認真思考:他自認為比他人高明的認知為何走向整個中國社會的對立面?“不再參與任何與此事有關的討論,亦將在微博上刪除有關文章”,意味著他已經意識到,“港獨”在公眾空間內沒有探討空間。
或許他能跟有“港獨”傾向的香港同學在校園里辯論得“斗而不破”,在茶餐廳談論這些議題,但他現(xiàn)在一定明白,如果把上述場合里的話拿到社會公眾面前或網絡輿論場上,就注定會釀成輿論災難,甚至觸犯法律。因為“港獨”分子根本沒有想在學理層面上討論,而是進行挑戰(zhàn)基本底線的挑釁性沖撞,那個被女同學撕的標語何嘗有一絲一毫的理性?
對于唐同學或有他那樣想法的人,其實應該反思的是:為什么居然那種羞辱傷害中國人的話會脫口而出?為什么他想做的所謂學理探討變成了對同胞的謾罵?而他的那些“高大上”的觀念變成了對“港獨”分裂國家的違法言行的回護?他引發(fā)的批評其實是必然的。而唐同學自以為是的“高明”其實并不是去對“港獨”橫蠻的激進危險訴求進行駁斥和反思,而是指責用明確方式捍衛(wèi)社會底線的同學,顯然是出現(xiàn)了嚴重偏差。
需要更清楚地認識到,唐同學彼時的言行在當下青年,尤其是一些對復雜環(huán)境下缺少成熟理性判斷力的留學生中,有一定代表性。這些青年本身價值觀定位不太清晰,國家觀念不夠強,加之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在特殊的小環(huán)境中被別人“帶跑”,中了他人的圈套,即“著了道”,尤其在相對發(fā)達的社會中易產生莫名“自卑感”和盲目的“優(yōu)越感”。此時此刻,我們應肯定俗稱“小粉紅”的年輕一代愛國主義網民的做法,表揚那位勇于手撕“港獨”海報的內地女生,他們用獨特的表達方式制止了“港獨”沖擊法律和鼓動分裂國家的言行,捍衛(wèi)了社會的底線。這是明確地告訴“港獨”者——中國的統(tǒng)一是法理事實和社會現(xiàn)實,而“港獨”徹底逾越了底線。他們用最明確清晰的方式宣示國家認同,這將有助于青年一代廓清主流價值觀的邊界,將愛國作為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要素深植心底。
我們希望唐同學愿意回到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中來,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社會有足夠的包容性。如果有些人覺得還要批評,應把批評的炮火集中于在香港或自媒體上鼓動影響唐同學,或在他立場出現(xiàn)問題時還給他鼓勵、讓他走向偏執(zhí)的那些力量。唐同學因為年紀輕、思想偏執(zhí)而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當然需要反思;而這些力量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到主流價值觀的對立面,則是不可原諒的,他們的境界比空喊政治口號、挑釁中國底線的“港獨”高不了多少。▲
(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
環(huán)球時報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