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9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大規模治污將如何影響經濟?去年夏天以來,中國前所未有的治污行動已令1.8萬家企業受到處罰,更多工廠關閉。治污對經濟的影響剛開始顯現。分析人士說,政府的環保行動已成為分析中國物價、就業、增速的關鍵考量因素。這次中國對環境問題的監察非常認真,這將長期影響經濟。
5600名執法人員組成的督察大軍已奔赴中國各省市,檢查當地官員是否履行環保責任。他們不僅來自環保部門,有些還來自紀委和人事部門。這種前所未有的陣勢引發許多地方官員反應過度,對所有可能的污染源一關了之。
有專家表示,中國今年僅為京津冀地區擁有清潔空氣就將犧牲0.2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速,約有4萬人將因此失去工作。與環
保有關的限制供應措施正導致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激增。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和石化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這在某種程度上與此類行業易受治污行動打擊有關。多年受困于產品過剩和價格疲軟后,如今從農藥到焦炭在內的一些行業都出現供給不足。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低端制成品的價格將隨政府加強環保要求而上漲,環保限制措施會長期存在,“這將改變相關經濟結構,低端污染行業將被更環保、更高端的行業取代。”北京某家居建材市場的許多商人表示,若涉及與烤漆——該工序正成環保警察的打擊目標——有關的產品,將無法按時交貨。某散熱器制造商的銷售經理說,近來他們在天津的所有工廠都已被關閉,無論是否達到環保要求。
遭受嚴重霧霾的京津及周邊城市正格外嚴厲地執行治污措施。地方政府如此猛烈地關閉污染工廠,環保部門不得不介入,要求不得盲目關停那些能達到環保標準的工廠。▲
(作者JaneCai,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