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作嘉
摘 要: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能夠造成船舶擱淺、觸礁、翻沉等事故,嚴重威脅船舶安全。本文總結了多年的船舶防臺指揮經(jīng)驗,能夠有效地指導船舶防臺、避臺、抗臺,對船舶航行安全、防止臺風造成事故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臺風;船舶;錨地;防臺指揮
中圖分類號:U69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9-0026-03
1 臺風的定義及危害
在熱帶洋面上,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旋轉(zhuǎn)、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旋轉(zhuǎn)的以低壓為中心的大氣旋渦,叫熱帶氣旋,我們統(tǒng)稱為“臺風”。
在臺風范圍內(nèi),空氣一面猛烈旋轉(zhuǎn),一面不斷從周圍吸收潮濕空氣而急劇上升。在臺風波及的地區(qū),特別是臺風中心附近,經(jīng)常伴有狂風、暴雨、巨浪、風暴潮等現(xiàn)象。因此,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能夠造成船舶擱淺、觸礁、翻沉等事故,嚴重威脅船舶安全。
8007號臺風喬伊(Joe)正面襲擊湛江,恰遇天文大潮期,1艘2萬噸級外輪和1艘5萬噸級油輪被巨大海潮推上海灘擱淺。(來源:百度百科)
9615號臺風“莎莉”左半圈襲擊湛江,港內(nèi)船舶近三分之一走錨,碰撞受損,百噸重的船只被風浪拋上海堤。世界首次出現(xiàn)龍門吊被風吹下大海,湛江遭受了空前毀滅性破壞。(來源:百度百科)
6903號“Viola”呈罕見的“雙眼墻”現(xiàn)象,移動快、風力猛。在惠來縣前占公社附近登陸,帶來了52米每秒的陣風和暴雨、暴潮。幾十噸重的機帆船被潮水推著深入內(nèi)陸十多公里。僅汕頭地區(qū),民房崩塌14萬1千多間,倉庫和工廠倒塌三千五百多間,堤圍崩決上百公里,上千人死于非命。(來源:百度百科)
2008年6月22日,菲律賓“群星王子”號渡輪在菲中部朗布隆省附近海域遭遇臺風后沉沒,客輪上747名乘客和船員中僅有42人獲救。
2 思想高度重視
防臺安全,是船員、船舶和公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防臺安全事關船員生命,事關船舶安全,事關公司發(fā)展大局,必須保證100%安全。
防臺安全,不僅船舶安全管理人員要高度重視,營銷、租船、運營調(diào)度部門人員同樣必須高度重視!因為,船舶防臺牽涉面很廣,除了船舶、船員、岸基安全管理人員外,還涉及租船人、托運人、收貨人、碼頭、港口調(diào)度、拖輪、海事管理等錯綜復雜的相關各方人員。離開了公司營銷、租船、運營調(diào)度人員部門人員的協(xié)調(diào)、配合,防臺安全必將成為一句空話。
3 防臺的成功經(jīng)驗
(1)要不折不扣地履行本公司船舶防臺工作的主體責任,要充分認識臺風的破壞力,嚴格貫徹執(zhí)行“以防為主,適時早避,留足余地” 的防臺防汛方針,確保防臺安全措施落地有效。
(2)在制定和實施防臺措施時,突出防、避免抗,早做打算搶占先機,并積極主動及時匯報上級。
(3)要竭力得到運營調(diào)度部的理解和有效支持,周密、細致、及時地調(diào)諧租家、港方、船舶之間的關系,化解矛盾,確保防臺措施落實到位。在防臺前期部署、臺風影響中以及臺風影響過后,都要充分考慮生產(chǎn)的需要,盡可能將臺風對生產(chǎn)的影響降到最小。臺風影響過后,防臺指要督促船舶克服困難,抓緊恢復生產(chǎn),逐個盯緊落實,高度體現(xiàn)保生產(chǎn)的意識。
(4)要堅持多年以來防臺實踐的良好做法,尤其要保持防臺指、船隊經(jīng)理、海務主管三級監(jiān)控船舶,確保防臺工作安全平穩(wěn)。
(5)除了密切跟蹤西北太平洋臺風情況,要跟蹤全球熱帶氣旋,對受影響船舶要集體討論防臺方案;同時,還要關注溫帶氣旋等災害性天氣,及時指導船舶避開大風浪區(qū),把預防預控措施落到實處。
(6)要充分意識到臺風預報工作中的局限性,臺風預報強度、路徑等經(jīng)常會有變化,制定防臺方案時應特別注意,要做到寧有余、莫不足。
(7)要嚴格執(zhí)行安全管理體系的規(guī)定,岸基應尊重船長的建議和意見,發(fā)揮船長作為船舶指揮應有的作用;船長不應存在依賴心理,應根據(jù)現(xiàn)場具體情況準確判斷臺風的動向及對本船的影響程度,并依據(jù)防臺的原則和方針果斷采取措施以策安全,并及時將采取的措施和現(xiàn)場情況報公司;對于公司防臺工作的指導意見或建議,船長必須迅速作出反應。
4 防臺指揮的原則
防臺指揮的原則:指揮全部船舶在臺風環(huán)流七級風圈以外!
指揮全部船舶在臺風環(huán)流七級風圈以外安全水域航行或錨泊或漂航,這是最佳的避臺方法,是 “以防為主,適時早避,留足余地”防臺方針最有效的貫徹落實,因為船舶防臺的根本實質(zhì)是躲避臺風!
4.1 在碼頭的船舶
(1)受熱帶氣旋影響,預報區(qū)域24小時內(nèi)將有6到7級風力的強風時,通常情況下,港口就會懸掛臺風信號二號風球,要求相對應區(qū)域船舶停止作業(yè),客船、渡船停止營運,要求船舶進入防抗熱帶氣旋狀態(tài);港口生產(chǎn)調(diào)度部門及各碼頭、船廠經(jīng)營人就會制定船舶離泊計劃。這時,應積極主動及早指揮船舶趕快離泊。最佳方案是離泊后海上機動避臺,保持船舶在臺風環(huán)流七級風圈以外安全水域航行或錨泊或漂航。如果港調(diào)有安排港內(nèi)防臺錨地,錨地適宜,具備良好防風條件,且預計港區(qū)肯定在臺風環(huán)流10級以下且有足夠安全余量,可以港內(nèi)錨地防臺;當船舶受臺風環(huán)流六級風影響時,應及時改拋一點錨。根據(jù)臺風預報的移動路徑,本船的錨地很可能處于臺風10級大風圈內(nèi)時,應果斷及早指揮船舶海上機動避臺或駛往新的避風錨地,保持船舶在臺風左半圓七級風圈以外安全水域航行、漂航或錨泊。
(2)在碼頭卸糧食的船舶,應周密做好卸貨計劃,確保船舶有足夠穩(wěn)性以便能夠隨時離碼頭海上避臺。
(3)在碼頭的船舶是防臺的難點,應高度重視。在碼頭的船舶,船東、船管、租家、港方、海事局、船長等對防臺措施很難一致,船長制定的防臺措施落實十分困難。隨著管理鏈的延伸,責權分離,船舶管理人員、船長已經(jīng)處在管理鏈的最弱勢端。例如,在寶鋼碼頭的超大型船舶,往往到臺風臨近時碼頭方才讓船舶離碼頭,引航員、拖輪、航道申請等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航道航行的時間也較長,船舶很容易陷入被動局面。超大型船舶的碼頭通常環(huán)境差、受天氣海況影響大,即使只是受到臺風環(huán)流六級風影響,碼頭周圍的浪涌較大,臺風過后如果太早離泊,浪涌很可能導致協(xié)助離泊的拖輪碰撞大船的船殼,造成船體損傷。但是,船東、租船人、碼頭方往往不理解,沒有等待碼頭邊的風浪平靜就要求船舶離泊。endprint
總之,凡是船方要求留在碼頭防臺,應及早征得碼頭主管單位和海事處等相關單位的書面同意;否則,若碼頭主管部門認為不能在碼頭停靠防臺時,再移往防臺錨地就可能措手不及!
4.2 在錨地的船舶
4.2.1 做好應對準備
預計船舶所在錨地受臺風環(huán)流七級風或以上影響時,指揮船舶起錨另擇錨地或海上機動避臺。
預計船舶所在錨地受臺風環(huán)流七級風或以上下影響時,且錨地適宜時,船舶可以在錨地防臺。當船舶受臺風環(huán)流六級風影響,改拋一點錨。
4.2.2 充分認識錨泊防臺的主要風險
目前,臺風路徑的預報很準確,但還不能做到100%準確,錨地防臺有可能轉(zhuǎn)變?yōu)殄^地抗臺,這是錨泊防臺的最主要風險。錨地抗臺的風險:①走錨、斷鏈導致船舶擱淺、觸礁、碰撞他船等;②他船走錨危及本船;③船舶縱搖劇烈導致船舶墩地;④船舶橫搖難以控制導致貨物移位或船體設備受損;⑤暴風雨中艙室外作業(yè)環(huán)境惡劣易發(fā)生人員傷亡事件;⑥拋雙錨的船易出現(xiàn)錨鏈絞纏。
4.2.3 選擇防臺錨地
錨泊防臺最重要的是要選擇適宜的錨位:①能遮蔽強風襲擊,防浪涌襲擾;②錨地底質(zhì)為泥、泥沙、沙底等良好底質(zhì);③錨位水深大于船舶吃水的兩倍以上;④錨地寬敞、有足夠的回旋余地;⑤水流宜緩;⑥與周圍船的安全距離能保持日常錨泊值的2倍以上為佳;⑦所選錨位應離開航道、海底電纜,遠離水中障礙物;⑧有顯著物標定位;⑨遠離產(chǎn)生回頭浪的岸邊。
下列錨地不適宜作為防臺錨地:擔桿列島以東、以南、以西水域,萬山島以南水域,南澳島與南澎列島之間的水域。
若找不到合適錨地,應到開闊清爽的海上避臺,尤其大型船海上避臺更為安全可行。
4.2.4 “一點錨”操作方法
1976年廣州海運局“紅旗147”輪在湛江港內(nèi)空船拋“一點錨”抗擊7619號12級臺風獲得成功后,四十年來經(jīng)過很多船長的實踐證明:“一點錨”操作方法簡單、有效。
4.2.4.1 拋法
當船舶已受臺風外圍影響,風力達6級時應拋“一點錨”。錨機由兩人操作,將雙錨同時拋下,同步松鏈,一齊松到所需長度,一般八節(jié)下水。
如已拋單錨,應將錨絞離水面后,再和另一側錨同時拋下。
因為雙錨著地后的間距和兩個錨孔出口間的寬度大致相等,與兩米百米以上的鏈長相比,可以近似看為一點,所以稱為“一點錨”。
起錨時,雙錨同時同步絞回。
臺風過后風向轉(zhuǎn)變,等風力減小到六級后應絞回,及時改拋單錨。
4.2.4.2 優(yōu)點
不必考慮臺風中心和本船的相對位置;在一定風力下,即使在有潮流水域也不必擔心錨互絞;可以及早松足錨鏈,不必在狂風暴雨中調(diào)整錨鏈;兩鏈始終在同一方向同時馳張,永遠同時受力,在任何風向作用下不折不扣地達到單錨的兩倍系留力。
4.2.4.3 缺點
“一點錨”的缺點:偏蕩較大,應注意與其它錨泊船的距離。
抑制船舶偏蕩的最好方法:適當使用車舵。
動車的時機:在風力增大到相當強度,一般十級,船身偏蕩劇烈時。
動車的目的:發(fā)揮舵效;緩和錨鏈張力。
使用車舵注意事項:車速宜緩,除非發(fā)現(xiàn)走錨,否則不要開快車;車速宜穩(wěn),不要時開時停,忽快忽慢;用舵使船首保持在方向一側穩(wěn)定,風舷角以15°以內(nèi)最為理想;車速的變動,應詳細記錄;利用雷達等觀察船位,以判明用車是否適當;如船舶橫向受風,錨鏈打橫時不要盲目動車頂風,這樣會增加錨鏈的負荷。
切忌盲目用車:當盲目進車時,錨鏈很容易包過艏在另一舷朝后,造成在出錨一舷觀察到錨鏈朝前的假象;根據(jù)假象,又繼續(xù)長時間進車,很容易造成斷鏈、丟錨。
優(yōu)良的用車方法:穩(wěn)定的低轉(zhuǎn)速。
4.3 在海上的船舶
4.3.1 大噸位船舶應主動海上機動避臺
目前,臺風預報準確度較高,臺風中心與船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迅速確定,為防臺指揮的分析判斷和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jù);船舶噸位大,抗風能力強;隨著港口和海洋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可供大噸位船舶錨泊防臺的水域受到限制,難以找到合適的水域錨泊防臺。
總之,船舶主動海上機動避臺,在兼顧安全和生產(chǎn)方面更具有可行性、有效性,應成為當前船舶防臺的主要方式。
4.3.2 海上機動避臺要領
設定并保持與臺風中心的安全距離,使船舶不進入臺風的大風區(qū),最好在臺風環(huán)流5級風圈以外水域錨泊或漂航。若不得已進入臺風環(huán)流7級風圈水域,則應駛離或滯航。
通常,距離臺風中心250海里海區(qū)風力為5級左右。船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定并保持與臺風中心距離200-250海里為安全距離。距離大于安全距離,則可繼續(xù)航行;距離小于安全距離,則改變航向或滯航,保持安全距離;如前方有淺灘、島礁或其他危險礙航物等,則應滯航。
4.3.3 船舶進入臺風大風區(qū)時的防臺操縱要領
萬一,船舶在海上進入臺風大風區(qū)域時,應遵循“海上防臺三個右”(北半球)的避臺駕駛法和在大風浪中操縱要領。
“海上防臺三個右”(北半球)的避臺駕駛法要點:
第一個“右”:如果發(fā)現(xiàn)風向順時針方向變化,氣壓不斷下降,說明船位在臺風進路右半圓的前半部;應以船首右舷頂風行駛,并隨著風向變化,不斷調(diào)整航向,保持船首右舷10°-15°頂風,直至氣壓回升,駛離危險。
第二個“右”:如果發(fā)現(xiàn)風向逆時針方向變化,氣壓不斷下降,說明船位在臺風進路左半圓的前半部;應以船尾右舷受風行駛,并隨著風向變化,不斷調(diào)整航向,保持船尾右舷20°-40°受風,直至氣壓回升,駛離危險。
第三個“右”:如果發(fā)現(xiàn)風向不變,風力加強,氣壓下降,說明船位處在臺風進路;應以船尾右舷受風順航,迅速離開臺風進路,駛入左半圓的范圍,直至氣壓回升,駛離危險。endprint
船舶在大風浪中“一個主動二個避免三個保持”的操縱要領:
一個主動:在大風浪中航行,應牢牢掌握主動權,爭取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竭力避免使船舶陷入被動境地而形成險情。一旦出現(xiàn)險情,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化險為夷。例如,根據(jù)海況及時調(diào)整航向、航速,或適時調(diào)頭改向選擇最佳航法,必要時調(diào)整壓載水狀況等都是爭取主動權。
二個避免:在大風浪中航行,應竭力避免在波谷中船舶被打橫;避免發(fā)生橫向諧搖。
三個保持:在大風浪中航行,應保持動力,保持浮力,保持穩(wěn)性。保持動力,才能掌握主動權,才能做到“二個避免”,才能使船舶不至于失控而出現(xiàn)險情。保持浮力主要是保持水密;喪失水密、艙室大量進水是大風浪中失事的最重要誘因。保持穩(wěn)性,貨物積載要合理,初穩(wěn)性高度要適當;操縱上要優(yōu)化航向、速度,不使船舶劇烈搖蕩,避免發(fā)生諧振而造成貨物移位。
4.3.4 海上機動避臺的注意事項
順利避臺的關鍵:密切監(jiān)視臺風動向,多渠道、及早、準確地獲取臺風移動路徑及速度信息;同時,必須及時、準確地對現(xiàn)場觀測資料進行分析,從而判斷船舶與臺風的相對位置,及時確定采取何種避離方法,周密計劃、部署并實施。
慎防蹬底:清楚了解水深,留有足夠富余水深,慎防蹬底。臺風產(chǎn)生的涌浪、波濤造成船舶顛簸,淺水區(qū)滯航時尤其要慎防蹬底。
輕易不要搶臺風頭:搶臺風頭風險較大,散貨船的船型寬,風浪中速度下降很大,如涌浪大則降速會更明顯,航速可能遠低于臺風移速,更應避免搶臺風頭。所以,海上機動避臺應以繞臺風尾和保持安全距離航行、滯航為主。
避免諧搖發(fā)生:適時調(diào)整航向、航速、迎浪角度,趨利避害,避免諧搖發(fā)生。
4.3.5 搶臺風頭出現(xiàn)險情的經(jīng)驗教訓
在防1617臺風“鲇魚”過程中,對“九龍峰”航速估計不足,該輪2016年9月27日1700時后在東犬島以東遭遇10級大風,陣風11-12級,導致船舶后退,退速最大達4.5節(jié)。當時,雖然船舶在臺風七級風圈外,但北方高壓形成的東北風與臺風形成的東北風相互疊加,海峽的喇叭口地形加大了東北風的風速;漲潮流的作用,加劇了船舶往西南偏西方向漂移;船舶本身主機馬力不足,無法加車;船殼污底嚴重,失速明顯。
船舶在風流作用下,向西漂移,自身無法阻止其向西漂移。27日2037時指揮船舶駛往馬祖島西面的馬祖澳拋錨。28日0330時在馬祖澳2612.1N11950.6E處拋一點錨,七節(jié)下水。
防臺過程,要充分考慮每一艘船舶的不同狀況,尤其老舊船,必須留更充足的余地;對北上船搶過臺風進路,必須更加謹慎,因為北上時頂風,船舶失速嚴重;必須充分考慮臺灣海峽的狹管效應對船舶的影響;必須考慮沿岸潮流的影響。總而言之,必須不折不扣地踐行 “以防為主,適時早避,留足余地”的防臺方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