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河水運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及城市轉型發展中,內河水運急需轉型升級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求。而信息化是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基礎,研究以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運業務的融合為核心,集航運、港口物流、船舶交易、臨港產業、行業管理和政策服務等信息資源的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是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將更好地推動湖州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建設,助力構建立體多元、互聯互通、安全便捷、綠色智慧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關鍵詞:內河水運;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轉型升級;智慧水運
中圖分類號:U6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9-0015-03
內河水運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等技術經濟優勢,但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內河水運也面臨著港口岸線利用分散,資源利用率不高;內河港口與沿海港口融合不足,對臨港產業帶動能力不強;港口的樞紐作用未能充分體現,鐵公水綜合集疏運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多式聯運發展緩慢;區域協調、部門聯動等方面統籌力度和政策支持不足;臨港產業層次不高,上下游產業鏈不完善等諸多發展難題。為推動內河水運提質增效、優化綜合交通運輸結構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內河水運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湖州內河水運在長三角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間,湖州市強化水運強市戰略,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創設國家“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促進港口向集約化、專業化轉型;航道向標準化、網絡化轉型;運輸方式向集裝箱河海聯運、多式聯運轉型;行業發展向綠色、智慧、可持續轉型;水運經濟向港口、產業、城市融合協調發展轉型。在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大的發展背景下,信息化是實現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基礎,研究基于航運、港口物流、船舶交易、臨港產業、行業管理和政策服務等于一體的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有利于集聚港航全系統信息化資源,突破跨部門、跨地區的信息資源整合與綜合利用的瓶頸,提高港口、航道等資源利用率,促進海河聯運、江河聯運、多式聯運方式的實現,優化物流供應鏈,促進港、產、城聯動,更好地推動湖州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建設。
1 平臺在內河水運轉型升級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當前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必備條件,以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運業務的融合為核心的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是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平臺集成港口、碼頭、裝卸、倉儲、航道資源、港航企業數據、物流企業、貨主、監管部門、臨港產業、港口吞吐量、集裝箱運輸量等各方面的信息數據資源,通過豐富的數據信息的融合分析,完善港航集疏運體系,提高港口、航道資源利用率,促進港口、航道從獨立分散向集約化、專業化、網絡化方向轉型,為江河聯運、海河聯運、多式聯運的開展提供豐富的基礎設施和數據信息資源。基于此,平臺為貨主和物流企業提供快速配對場所,優化物流供應鏈,推動鐵路、公路、水路不同運輸方式的聯合運輸,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開展“一單到底”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務,不僅大大降低貨主和物流企業的運輸成本、交易成本,實現節能減排效應,促進水運行業發展向綠色、智慧、可持續方向轉型,同時,也推動運輸方式向海河聯運、江河聯運、多式聯運方向轉型。通過多式聯運不斷的推進,平臺將擁有龐大的運輸網絡,水運經濟也將不斷攀升,通過借助水運經濟的優勢來帶動臨港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升級是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以此促進水運經濟向港口、產業、城市融合協調發展方向轉型。隨著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的持續運行,數據資源將不斷的膨脹,行業監管部分運用科技手段對數據信息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高資源利用率,更好的為公眾和企業提供精準的政策服務,提高行業管理水平,促進“數字港航”向“智慧港航”邁進。
3 平臺功能模型
作為推進湖州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以湖州港航現有信息化建設成果為基礎,著力解決已有信息資源集成及利用程度偏低,行業信息服務內容單一,產業聯動不強等問題,突出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拓展港航服務領域,推進實施智慧水運,促進內河水運轉型升級,滿足行業發展對于信息共享方面的迫切需求。平臺以數據獲取、整合和共享為核心,通過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信息存儲、信息共享和信息發布,為公眾、港口、碼頭、倉儲、物流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等提供包括公共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基礎信息服務,在此基礎上結合水運業務提供船舶交易信息服務,通過將港口、物流、產業融合提供臨港產業/特色產業信息服務,以此促進企業群體間協同經營機制和戰略合作關系的建立。同時,為支持政府部門間行業管理、市場規范管理等交互的協同工作機制的建立及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平臺提供水運轉型示范區展示、港航物流數據中心等信息服務(具體如圖1所示)。
信息服務是實現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根本,也是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的基本功能。公共信息服務子系統聚集港航企業、管理及監管部門大量公共信息資源,通過對公共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對外提供政務信息、行業動態、行業公告、政策咨詢、物流等信息窗口,發揮政府部門公共服務職能,具體包括基礎設施信息、新聞資訊、企業網頁、貨運網絡、航行通告、政策法規、行業管理信息以及各類物流活動整合后行業動態信息,各類市場供求信息、實時交通、氣象、水文地理等信息,提高港航信息化服務能力。物流信息服務子系統以“智慧、互聯、協同”為核心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把區域港口連成一個網絡,在共享的信息平臺上,沿供應鏈與其它物流環節,將上下游產品制造企業和各類商業信息進行高度集成,推動港航物流供應鏈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實現港航物流的可視化、可控制性和可管理性;將貨物、設備、設施和人員連成一個信息網,為公眾和社會提供更好的通關查詢、集裝箱狀態查詢、船舶跟蹤、船期跟蹤、船舶AIS狀態查詢、船盤/貨盤、多式聯運信息交換等服務功能,實現內河水運向安全、智慧水運轉型。endprint
船舶交易是水運業務的重要環節,當前國內船舶交易多沿用傳統的交易和管理模式,沒有充分發揮網絡和計算機強大的信息統計和管理功能,信息檢索和查詢不方便,各地間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流,不利于水運向智慧化轉型。隨著湖州市內河轉型示范區建設的實施,培育和扶植以船舶交易和航運金融為代表的航運高端服務業成為當前全面拓展現代航運服務業的重心與熱點。因此,對統一的船舶交易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研究勢在必行。船舶交易子系統將進一步完善水運市場服務功能,有利于船舶交易行業的持續、健康、規范化發展,促進內河水運向規范化、專業化轉型升級。
港、產、城聯動是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湖州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水上旅游資源,如江南水鄉、世界級的天荒坪抽水蓄電站、南太湖旅游休閑區、水上娛樂勝地。同時,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木材、鋼材供應基地,在傳統內河水運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產業聯動不強問題,因此,依托既有優勢,通過水上旅游和木材、鋼材供應鏈信息服務子系統的研究,創新發展臨港產業,形成產業鏈長、產品層次高、配套體系全的臨港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湖州內河水運對臨港產業的帶動能力,促進水運單一體系發展向水運、物流、產業三位一體發展轉型。
數據深入挖掘和分析是從“數字港航”向“智慧港航”轉型的重要標志,港航物流數據中心子系統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在港航物流業務過程的智能識別、精確定位、位置跟蹤、業務監控等功能的應用方法,實現一線物流作業人員數據的采集和智能感知,整合港航物流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所需的信息資源,為企業、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化服務,使得用戶快速獲得便捷、按需的網絡和應用訪問,獲取信息服務的各類資源,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信息資源整合與綜合利用。水運轉型示范區展示子系統模擬不同運輸模式場景下物流的動態過程,對建設成果進行科學、形象的展示,加大內河轉型升級示范宣傳力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對全市港航行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數據分析,及時反映行業發展動態,為港航管理、領導決策和應急指揮提供數據依據,實現內河水運向安全、智慧、綠色水運轉型發展。
3 實施策略
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面向的對象既包括公眾企業也包括政府管理部門,同時該平臺涉及范圍廣、建設成本高且見效較慢,由企業自行投資建設難度較大且運行困難。因此,應由政府推動,各物流相關管理部門及企業聯合共建,市場實體運營,定位為公益性平臺,物流基本信息服務免費,企業定制的增值服務收取成本價。在經費投入方面應按建設內容采取不同的資金籌措方法。對于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由港航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負責籌措,涉及企業的商務平臺的建設與運營經費應主要有相關企業籌措,但港航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參與重大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營資金籌措,適度補助的模式進行推進。對于集成類項目,主要通過政府協調、互惠互利的方式推進建設,對于企業第三方平臺的接入,可考慮適度的政府資金補助。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能夠成功運營的主要因素是人才,人才是信息化建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決定因素。特別是在湖州港航各部門分工面廣、人才水平參差不齊情況下,有必要對湖州港航信息化人才隊伍進行分類化管理,促進不同人才群體的有機結合,整體改善隊伍力量。通過強化人才梯隊、團隊建設,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建立信息化建設和應用階段的層次化管理,促進良性監督,提高信息化建設質量。
4 結語
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航運企業、港口企業、臨港產業、口岸監管部門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供應鏈物流優化,是湖州市創設國家“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促進水運單一體系發展向水運、物流、產業三位一體發展轉型、低附加值產品運輸向集裝箱等特種船舶運輸轉型、分散型港口發展方式向集約型港口發展模式轉型,內河水運非標準化狀況向船型、航道等標準化方向轉型,重數量規模發展向安全智慧綠色水運轉型的重要抓手,是推進湖州市水運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數據港航”到“智慧港航”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王昱.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港航建設模式研究[J]. 中國水運(下半月),2016,(10):43-46.
[2]倪曉磊,羅陽. 舟山港口物流信息服務體系設計和運營模式研究[J]. 中國水運(下半月),2015,(10):129-131+210.
[3]王海華. 基于信息化的內河港航物流服務轉型升級模式與對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5.
[4]賈春梅. 港航信息服務平臺構建研究——以寧波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3(07):151-153.
[5]涂婭敏. 物流行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6]劉元華,郭乙運. 青島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架構與建設[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05):27-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