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省右玉縣擁有優越的農業自然條件,但其農業產業發展卻十分滯后。文章對右玉縣的農業區域專業化動因進行了分析,通過區位商測算和多元線性回歸對農業專業化程度及其內部結構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右玉縣的區域比較優勢、規模經濟優勢和農民增收效應是其農業區域專業化發展的動因。右玉縣林業、牧業專業化水平較高,種植業、林業、牧業的專業化水平對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有正向影響,其中種植業和牧業的影響較大。
[關鍵詞]農業區域專業化;區位商;多元線性回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049
1引言
右玉縣農業發展落后,從事農業生產仍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農業專業化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發展,文章從農業區域專業化角度出發,對右玉縣農業專業化水平進行研究,為提高右玉縣農業專業化程度提供理論依據。
2右玉縣農業區域專業化動因分析
21右玉縣農業產業結構
通過測算1999—2000年各農業內部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發現種植業占比在波動中呈逐減下降的趨勢。特別是2010年以后,種植業占比直線遞減,從40%減少至23%。林業在農業中占比在波動中逐漸遞增。特別是2011年以后,林業占比大幅度上升從7%上升至16%,2014年又進一步上升至25%。牧業占比雖有小幅度波動,但是近年來一直穩定在50%左右,牧業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一半。在2015年各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中,牧業占比最大為52%,種植業和林業占比都為23%,漁業占比為2%。分析可知,牧業對右玉縣農業專業化發展起主導作用,同時種植業和林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漁業占比最小,故本文略去對漁業的分析。
22農業區域專業化形成動因
影響農業區域專業化形成的動因有很多,歸結起來有三方面:區域比較優勢、規模經濟優勢和農民增收效應。具體關系見圖1。
農業區域專業化的形成動因
221右玉縣農業區域比較優勢
右玉縣優越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是山西的雜糧基地縣。全縣以發展雜糧、馬鈴薯、油料、種苗等特色產業為主,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以馬鈴薯種植園區、玉米種植園區和胡麻種植園區為主。右玉縣自然資源的比較優勢明顯,在科學技術和勞動力素質等社會條件方面仍處于較低水平。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發揮區域比較優勢。
222右玉縣農業規模經濟優勢
右玉縣森林覆蓋率在2016年達到53%。森林資源中以沙棘資源最為豐富,是沙棘分布集中區域“全國沙棘建設重點縣”。右玉縣現有活立木價值為68億元,森林資源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分別為19億元、345億元和39億元。右玉縣大規模的經濟林和沙棘的集中種植為林業發展形成了較有利的規模優勢。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發揮規模經濟優勢。
223右玉縣農民增收效應
隨著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農民的專業化分工和生產水平也隨之提高。專業化分工使得農民從以下兩個途徑增加自己的收入:一是用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生產要素(如農機)來代替現有的生產要素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二是農民通過專業化分工后選擇收益更高的農產品進行生產。右玉縣的牧業主要以分散經營為主,專業化水平較低,生產的農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農民增收效應不明顯。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
224動因分析結論
通過提高右玉縣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可以有效發揮右玉縣區域比較優勢、規模經濟優勢、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3右玉縣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測算
農業區域專業化屬于農業專業化中的一種類型。目前測度農業專業化水平主要是借鑒產業集聚指標,文章選取區位商指標測度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
31區位商
311指標說明
區位商又叫專門化率,是通過測定某一產業在特定區域內的相對比重,來反映該產業在更大的范圍內是否具有相對優勢的一種分析工具。區位商的計算公式如下:
LQ=Yij/YiYj/Y(1)
其中,LQ表示i地區j部門的區位商,Yij表示i地區j部門產出,Yi表示i地區總產出,Yj表示背景區域j部門總產出,Y表示背景區域總產出。為了考慮各產業在其對應的上一級產業中所占的比重,本文用“綜合區位商”來測定該地區優勢產業的總體狀況。綜合區位商是特定區域各產業區位商的加權平均數,用Wij表示i區域j產業的產值在農林牧漁總產值中的比重,則本區域n個產業的綜合區位商為:
LQt=WijQj(2)
區位商小于1,說明該產業不具有區位優勢,是自給性產業;如果大于1,小于15,說明該產業具有隱性區位優勢,即優勢不顯著;如果明顯大于15,則說明該產業具有向外輸出產品的生產能力,區位優勢顯著,專業化程度高。
312測算結果及分析
文章所選取的數據來源于山西省統計局信息網《2000—2016山西省統計年鑒》和《2000—2015年朔州市統計年鑒》。將歷年產值數據代入公式(1)和公式(2)進行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種植業的區位商總體上小于1,只有個別年份大于1,說明右玉縣種植業專業化程度不高,在朔州市范圍內缺乏比較優勢。結合種植業占比及種植業發展現狀,右玉縣應調整種植結構,擴大特色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的同時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選育優良品種,推進標準化種植,提高種植業的專業化水平。
林業的區位商均大于15,表明林業專業化程度高,區位優勢明顯。結合林業在右玉縣農業產業中所占比重逐年遞增的現狀,說明右玉縣森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正在逐漸體現。全縣森林覆蓋率在2016年提高到53%,經濟林和沙棘資源尤其豐富。右玉縣應該在繼續植樹造林的基礎上,發揮現有的林業的規模優勢,大力發展沙棘產業,延長沙棘的產業鏈,進行產品精加工,進行規模化生產。同時利用好現有的經濟林資源,進一步提高林業專業化水平。endprint
牧業的區位商從2000年起呈逐漸遞增的趨勢,在2007年達到了最高的18,2007年以后逐漸遞減但是仍大于1。表明右玉縣的牧業有一定的優勢,但優勢并不明顯,結合牧業在農業產業中占較大比重的現狀,應加大力度發展牧業。右玉縣肉羊年末存欄數占大牲畜年末存欄數的85%以上,所以發展牧業的關鍵和核心在于推動肉羊產業的發展。右玉縣應在優化種植業結構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農牧結合的生產經營模式,種養結合提升效益;進行飼草料的綜合開發利用,充分利用牧草資源;提升養殖管理水平,減少人工投入,降低生產成本。
右玉縣農業的綜合區位商從2000年以來基本上呈遞增趨勢,個別年份出現小幅波動。綜合區位上總體上大于1,小于15。說明右玉縣農業產業具有一定的專業化優勢,但優勢并不明顯。綜合上述分析,右玉縣應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推進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實現規模經濟優勢;著力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效應,進一步提升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
32農業專業化水平影響因素分析
321變量選擇及模型建立
選取農業綜合區位商為被解釋變量,選取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及這四個產業的交叉項為解釋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文章試圖通過區位商分析方法,檢驗如下假定:區域總體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取決于該區域各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即右玉縣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區位商對綜合區位商有正向影響,考慮到這四個產業的交叉項的影響,故在模型中加入6個交叉項。為了檢驗上述假定,構建如下線性模型:
LQt=C+a1q1t+a2q2t+a3q3t+a4q4t+a5q5t+a6q6t+a7q7t+a8q8t+a9q9t+a10q10t+t
其中LQt 為右玉縣農業產業的綜合區位商,q1t為t年種植業的區位商,q2t為t年林業的區位商,q3t 為t年牧業的區位商,q4t為t年漁業的區位商,q5t、q6t、q7t、q8t、q9t、q10t分別表示這四個區位商的交叉項的乘積。根據上述假定,回歸系數a1、a2、a3和a4應該顯著為正。
322模型輸出結果及分析
上述變量均為時間序列變量,可能會因為時間趨勢產生時間序列不平穩的現象,產生“偽回歸”問題。故首先對Y、X1、X2、X3、X4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擬合優度R2=995%,模型擬合的較好,t值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從系數來看,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區位商對綜合區位商有正向的影響,且種植業、牧業對綜合區位商的影響較大,林業、漁業對綜合區位商的影響較小,6個交叉項對綜合區位商的影響都是反向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種植業的區位商每提高1個單位,綜合區位商提高275個單位。林業區位商每提高1個單位,綜合區位商提高122個單位。牧業區位商每提高1個單位,綜合區位商提高224個單位。可知,種植業、牧業區位商對綜合區位商影響較大,林業區位商對綜合區位商影響較小。
基于種植業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比較優勢的現狀,應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投入,提高特色農產品如燕麥、大豆、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同時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發揮種植業對農業的促進作用。由于林業專業化程度較高,區位優勢明顯,且林業在農業中所占比重逐年遞增,森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正在逐漸體現。所以右玉縣應充分發揮現有的規模優勢,提高林業專業化水平。由于牧業專業化程度較高,有一定的區位優勢。結合牧業在農業產業所占比重及牧業發展現狀,右玉縣應大力發展牧業尤其是肉羊產業。
4對策建議
41推進產業化經營,延長農產品產業鏈
從右玉縣農業經營現狀來看,農業生產仍以分散經營為主,大規模經營、集約化生產的產業格局尚未形成,產業集聚作用不突出,缺乏規模效應。右玉縣應對特色農產品如沙棘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推動優勢農產品產業的形成。在內部規模經濟的基礎上實現外部規模經濟,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專業化水平。
42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牧民素質
農業科技創新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風險。選育、推廣優良的燕麥、胡麻籽、大豆品種,建立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提升肉羊的疾病防控能力。同時著力培養高素質的農業人才隊伍、職業型農民。建立農牧民培訓機制,提升農牧民的種植、養殖技術水平,降低人工投入成本。在自然條件的基礎上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右玉縣區域比較優勢,提升農業區域專業化水平。
43完善政策保障機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政府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起著基礎保障的作用,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帶動優勢農產品產業規模化發展。加大對各類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的扶持力度,獎勵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種植、養殖園區和規模種植、養殖戶。創新金融支持機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形成有利于農業產業發展的社會條件,提高農業專業化程度。
參考文獻:
[1]馬秀蘭臨夏州農業區位優勢分析[J].學術縱橫,2015(10):75-77.
[2]靳淑芳右玉縣燕麥生產現狀及發展思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3):126-127.
[3]田再芳山西省右玉縣馬鈴薯生產存在問題及發展思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3):119-120.
[4]姚瑤山西省右玉縣封山禁牧后種植業結構優化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1):12-15.
[5]陸慧山西省右玉縣肉羊生產成本收益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6.
[6]舒坤良東北三省玉米生產區位優勢變異及趨勢預測[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1):11-15.
[7]佟國光東北三省農業發展區位優勢綜合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9):38-42.
[8]邵元軍農業區位優勢測度模型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
[作者簡介]董天琪(1996—),女,江蘇南通人,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指導老師:劉豪,男,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