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偉麗
【摘要】語文是個獨具魅力的學科,在學科里滲透了中國優秀文化和正確的價值觀,對培養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重要作用。在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古詩詞及文言文的教學,讓學生從對這些內容的學習中掌握一些閱讀古文的技巧,從而促使學生陶醉在詩詞的海洋。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通過對古人留下來詩詞的學習,可以讓我們走進他們所生活過的那個年代,了解他們曾經的感情起伏,學習他們寧靜而致遠或是淡泊的生活意趣。而且在初中階段,學生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學習古文或古詩詞有助于初中生情商、智商的發展。但現在初中語文教師還秉持著一套不適用于現在初中生學習古詩詞或文言文的教學方法,使本來就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更加枯燥,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低沉,教學效率下降。所以,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不斷改變教學方法,以期用這種改變來提高學生對古詩詞或古文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下面將主要分析四種古詩詞或古文的教學案例,希望能夠為教師教學提供借鑒。
一、巧用“助學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到了初中會在學習中感到吃力,所以初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初中語文中對古詩詞或文言文的學習,如果課下學生沒能夠進行自主預習和復習,可能就會降低對這節課的掌握程度。助學稿的使用,就是教師為培養學生自主能力而提出的,它比導學案進步的地方在于:助學稿雖然也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它卻比導學案多了學生思維天地和課后總結這兩部分,學生思維天地是設置在教學重難點之后的,這一板塊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在讀完課文后寫下自己所想到的或者是感受到的作者的感情,為教師教學做參考;而課后總結是讓學生把自己在這節課所了解或掌握到的知識做一個記錄,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對本課學習的掌握情況。
在學習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觀滄海》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結合本課重難點整理出關于《觀滄海》的助學稿,并在助學稿上對曹操的生平做介紹,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然后點出這節課的重難點是品味《觀滄海》的語言特點,從中了解到曹操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設計一個學生思維天地的板塊,在這一板塊中設計兩個問題,分別是在閱讀本首詩歌時給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用30字描述出來;你認為這首詩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曹操想象的?原因是什么?這一板塊的設置能讓教師在上《觀滄海》這節課前,清楚了解到學生對這首詩歌的理解程度,并及時改變教學設計。然后教師還應在助學稿中針對這節課詩歌的表達技巧,即虛實結合、借景抒情這一點,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聯系。最后教師在助學稿后面設計學習反思這一板塊,目的有兩個:一是指出這節課你(學生)的收獲了什么;二是讓學生對教師教學提出意見,以及學生在這節上課中的感受(是在枯燥中學習,還是在輕松愉悅中學習)。這樣做有利于讓教師知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是否比初次閱讀時有進步,還有了解學生對這首詩表達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通過學生對本課的評論,可以讓教師在下次上課前,調整教學方法。助學稿的使用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夠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二、對比式閱讀教學,增強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初中生對詩歌的學習還停留在小學階段,不知道如何找到詩歌所要表達的意象以及這首詩所要抒發的情感,只停留在讀和背誦上,而學習詩歌最重要的就是了解這首詩的意象是什么,以及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兩個問題,設計出一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強烈的對比中,找到詩歌所要抒發的感情,以及作者通過哪些意象表達感情的。所以,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可以采取這種對比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學會如何鑒賞古詩。
《次北固山下》(七年級上冊人教版)這首詩是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的,從“鄉書何處達”這一句可以具體看出,教師在講授這節課前,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一首易于理解的詩歌,即余光中的《鄉愁》,然后教師再介紹余光中的生平,介紹完生平后請學生對這首詩有感情地進行朗誦,朗誦完后讓學生點出這首詩作者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鄉愁的,即有“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并通過遠近“距離”來表達作者鄉愁的,學生通過對這首詩的理解,明白了鄉愁是什么和詩歌中的具體意象是什么。教師展開對《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教學,先介紹王灣的生平事跡,然后讓學生集體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并重點點出詩歌的最后一句,讓學生明確知道這首詩是表達王灣思鄉之情的。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黑板上《鄉愁》這首詩畫出的四個意象,找出《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意象是什么,并把學生分為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討論這兩首詩都有什么異同點,討論完后小組內推舉一名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問題回答情況,對這節課的教學安排進行調整。在課堂的最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即請學生回憶一首學過的表達思鄉之情的詩(不論古今),并說明這首詩作者是通過哪些意象表達這一感情的,以此來鞏固對本課的學習。對比式閱讀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對《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學習熱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程度,促使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
三、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教學,使學生貼近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
古人的寫作模式和現在有很大區別,以至于學生在學習古文或古詩時感到吃力,從而在古文教學課堂上不注意聽講,使課堂效率低下。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激發學生學習古文或古詩的興趣,而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并能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刻體會。
例如《長歌行》(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師在上這節課前先要明確《長歌行》這節課所要表達的價值觀是什么,然后在上課時教師向學生提方仲永,并向學生說這是我們七年級曾經講過的課文,詢問學生能否想起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價值觀。如果學生有短暫的愣神,這時教師就要轉變教學方式,問學生你們聽過有人40歲或者更大的時候參加高考的新聞嗎。學生說聽過,然后教師向學生講這些中年參加高考的人,并問學生知道他們為什么這么大年紀還要參加高考,這時學生討論激烈,然后教師向學生說等我們講完《長歌行》這節課后你就會知道,為什么這些人會選擇繼續參加高考。教師有感情地先朗讀一遍,然后對文章的意思進行講解,在講解中重點講解需要讓學生掌握詩詞中的意境,并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把這些意境畫出。在這些教學工作都進行完后,教師再問講課開始前提出的問題,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出和方仲永一樣,教師表示肯定,就是因為有些人年輕的時候沒有在學習上努力過,想在年老的時候圓自己的一個上學夢。最后,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一篇小短文,即把你對“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受寫出來。通過這個小短文的練習,讓學生更深刻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教學,使學生更能夠貼近于文章,有利于激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并快速促使學生進入古詩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古詩文課堂學習效率。endprint
四、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在對古詩詞的學習中常常會感到無處下筆,無從學起,從而喪失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設具體情境,激起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熱情,然后讓學生根據情境和課文展開想象,有助于學生深刻了解古詩所要表達的主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八年級下冊人教版),教師先了解《山坡羊·潼關懷古》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以及重難點,并在講授本課前先搜集關于潼關的視頻資料及圖片,在課上教師先把圖片展示給學生,這時學生可能會產生疑問,即作者為什么要寫潼關,為什么會產生如此的感慨。這時教師可以再播放潼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領略一下潼關的自然風光,并從自然風光中讓學生感受到潼關的獨特魅力所在,并讓學生根據觀看的視頻回答為什么作者在途經此處時會發出那么大的感慨,在讓學生回答前,教師先對作者做詳細的介紹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為什么作者在途經此處時會發生如此大的感慨,為什么興盛了人民會受苦;滅亡了,人民仍然生活在困苦的環境中。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體會作者那種有感而發的感情和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山坡羊·潼關懷古》這篇古詩詞的理解。這時教師再對這首古詩進行逐句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強調意境所要表達的含義,并讓學生畫出這首詩的意境有哪些,然后分組討論這些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些意境來創造這首詩和《山坡羊·潼關懷古》這篇古詩所體現的情感具體是什么,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對這個問題做詳細解釋。教師在講解完成后給學生布置寫一篇學后感,談一下自己在學習這首古詩時的認識。創設具體情境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活躍古詩課堂上課氛圍,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快速進入對古詩詞的學習狀態,從而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巧用“助學稿”、對比式閱讀教學、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教學、創設具體情境這四種對初中古詩的教學方法,都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入對課文的學習,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文的學習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但教師不能只滿足于這四種教學方法,而是要結合課文的具體要求,不斷創新教法,并且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讓學生不喪失對古詩課堂的學習興趣,促使古詩學習高效課堂的建立。
參考文獻
[1]楊勇.輕叩詩詞大門 遨游詩詞海洋——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2014(3).
[2]劉雨琳.為學生插上一對翱翔的翅膀——淺議初中古詩詞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11).
[3]金萍.詩情畫意賞古詩——杭州千課萬人古詩教學分例談[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9(7).
(編輯:張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