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城鎮化及市民化大背景下,以貫徹十八大精神,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契機,從創辦小企業中尋求突破,掀起農民創業高潮,以創業促就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關鍵詞]農民創業;致富;融資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187
1前言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黨的十八大報告突出強調了鼓勵創業,將其與“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一道上升為就業工作總方針的高度,把創業帶動就業作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這一新思路的提出,充分體現了黨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對就業問題的深刻認識。在當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城鎮化及市民化大背景下,有效促進農民創業,則尤顯意義深刻和舉足輕重。
所謂創業,就是創辦自己的企業,自己當老板。這里所說的創辦自己的企業,是指創辦微小型企業,也就是指投資額度不大、用工量較少的企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力量,并且可以提供最多的就業機會。據統計,創業的帶動就業率可達1∶5,即每1人創業成功平均可帶動5人就業。近年來美國有2700多萬個企業,其中99%是小企業,小企業的生產總值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1%,銷售額占全國的47%,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2/3,在新增就業機會中,小企業更是占到了80%左右。自主創業已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就業的一個明顯特點。
農民自主創業,既改善了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條件,又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帶來就業的倍增效應。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正在進入加速期,就業的壓力非常集中,迫切需要拓展就業渠道。鼓勵和支持農民自主創業,通過推動創業來促進就業,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當前農村就業問題的主攻方向。
鼓勵和支持農民自主創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長期以來,在原先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許多制度和制定的政策,以及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固定思維模式,嚴重阻礙了農民創業。具體表現在:一是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對城鄉一體化建設形成制約,農村得到的公共資源和農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明顯少于城鎮和城鎮居民。二是廣大農民創業意識淡薄、創業能力較低、創業知識缺乏、創業心理準備不足。三是市場準入限制過多,甚至許多行業是由政府部門壟斷經營,排斥其他經營主體進入,縮減了農民的創業機會。四是前置性審批條件過于嚴苛,一些創業者因注冊障礙而望而卻步。五是進入后行政管制政策不規范、不透明,存在多頭收費、亂收費的現象,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也相對沉重,制約了個人創業發展。六是融資環境遠未成熟,相對城鎮,農村創業者要想獲得穩定可靠的資金支持往往更難。
2積極推動農民創業的因素
(1)強化宣傳引導,鼓勵全民創業。要倡導勞動致富、創業光榮的風尚,不斷培育農民的自主創業意識,激發其創業熱情。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倡導創業理念,大力營造鼓勵創業的輿論環境。同時大張旗鼓宣傳成功創業的先進典型,鼓勵更多的農民更新觀念,大膽嘗試,爭做創業先鋒,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
(2)加強創業教育,提高創業能力。不斷加大創業培訓力度,積極創新培訓方式方法,開展SYB培訓,切實提升創業者綜合素質,提高創業成功率。在開展創業培訓時,一是要強化創業意識培訓,激發農民的創業激情,并引導和鼓勵其將創業意識付諸實踐。二是要強化創業知識培訓,指導學員開展市場調查,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并進行可行性論證,減少創業的盲目性。三是要加強創業計劃培訓,指導幫助學員根據所選擇的創業項目制訂合理的計劃,特別是資金使用計劃,幫助學員正確判斷所需資金規模和資金使用情況。四是開展分類指導,根據每個學員不同的經營項目和創業經歷進行分類指導,一對一地幫助學員審定修改創業計劃書,從根本上降低創業風險。五是要開展道德和普法教育,幫助學員牢固樹立誠信意識和遵紀守法觀念。六是培養學員風險意識,增強學員應對風險的能力。七是要做好后續支持服務,積極將項目推介、政策咨詢、融資服務、開業指導等各項后續服務措施落實到位,提高創業成功率。
(3)簡化開辦手續,降低創業門檻。大膽深化改革,大力推行服務型政府建設,在政策法規、行業資源、工作機制等多個層面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業的和諧環境。要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和服務體系,全面清理整頓非行政許可事項,清除人為障礙,在市場準入、注冊登記等方面提供方便;放寬準入領域,堅持“非禁即可”的原則,鼓勵支持各類資本平等參與創業活動和投資經營;進一步提高行政服務效能,以實施“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為契機,為創業者開辟“綠色通道”。
(4)清理收費罰款,落實扶持政策。亂收費、亂罰款往往會將小企業扼殺在搖籃里。政府要堅決加大對各項收費項目的清理,減少農村創業者在初級階段的非生產性支出。真正破除城鄉二元化的壁壘,讓農村創業者可以和城鎮創業者一樣,享受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稅費減免等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為農村創業者創業成功助上一臂之力。
(5)健全融資機制,推動全民創業。要將創業擔保貸款扶持政策,進一步拓展到全體農民,提高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加強貸款管理服務和風險防范。銀行要加強對農民創業的扶持,針對農民固定資產少、社會關系面狹窄的現實,進一步放寬擔保資格,降低貸款發放門檻。通過政府設立擔?;?、豐富完善創業擔保政策,鼓勵社會化參與等方式,為農民創業做好融資服務,解決創業初期資金缺乏問題,提高創業者創業成功率。同時要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建立多層次創業融資體系。
(6)開發創業項目,加快成果轉化。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增強創業項目的開發能力,建立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農村旅游等富有農村產業特色和適合農民創業的創業項目庫,并通過創業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充分利用城鄉各類園區、規模較大的閑置廠房和場地、專業化市場等適合小企業聚集創業的場所,建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示范園、創業示范街,為農民創業開通一個暢通、有序的健康通道。
(7)放大“沙集效應”,形成創業品牌。近年來,電子商務產業在江蘇睢寧農村不斷發展壯大,在網商集中的沙集鎮,形成了獨特的“農戶+網絡+公司”的“沙集模式”。目前,全鎮共有網商15萬元余家,從業人員28萬余人。2016年,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90億元,全鎮73家物流快遞公司實現營業額近10億元。為此,沙集獲得了“最佳網商沃土獎”“中國電子商務農村創業優秀獎”“中國家俱電商產銷第一鎮”“中國淘寶鎮”“江蘇省農村信息化應用示范基地”等獎項或稱號。相關部門應當抓住機遇,放大“沙集模式”效應,拓展網絡交易市場領域,積極引進行業門戶網站、培育壯大網商隊伍、推進主導產業電子商務應用。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強化部門服務,對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簡化政務審批,提高辦理效率。對從事電子商務的網店,在網絡使用、網絡維護等方面給予優惠,同時積極協調解決網商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網商健康發展,形成農村“電子商務”這一獨有創業品牌。
(8)開展主題活動,激發全民創業。開展“全民創業”主題活動,強化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建立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廣泛參與、創業項目依托、政策資金扶持、典型引導帶動的創業帶動就業新機制。適時召開創業促進就業現場經驗交流會,同時以開辦“創業沙龍”,舉辦創業成果展、開展“創業之星”評選表彰等為載體,營造創業氛圍,促進全民創業。
3結論
創業是富民強縣的必經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希望所在,是農民城鎮化、市民化的必然選擇。當今時代是崇尚創業、激情創業的時代,為此我們一定要把握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機制、優化環境,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通過創辦小企業來促進地域經濟快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作者簡介]張杰(1975—),男,漢族,江蘇睢寧人,現任江蘇省睢寧縣勞動就業管理處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人力資源經濟師,SYB培訓教師。研究方向:如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勞動者技能提升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