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芬
摘 要:音樂律動訓練是一種綜合式的音樂教學方法,通過打唱節奏,老師對作品的現場伴奏,引導學生對作品,節奏,旋律等方面的領悟。如何能讓學生在不被壓制天性,又能使學習與娛樂相結合,動靜結合,面對這一特點,音樂律動訓練無疑是恰當的教學方法。在現今的音樂教育中,音樂律動訓練逐漸被融入到教學中,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并且可以讓學生能在其中感受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樂感。
關鍵詞:音樂課堂;音樂律動訓練;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248-01
一、音樂律動訓練的發展歷程
人類自從有了語言后,便開始有了音樂。音樂和舞蹈是人類表達情感最直接,最古老的方式。早在二十世紀,瑞士的音樂教育學家達爾.克羅茲提出了在聽音樂的同時,用身體的運動來體驗音樂,并把這種體驗轉化為自己感受和認知。他提出,進行音樂訓練,只訓練耳朵、嗓音和手指等是遠遠不足夠的,必須要練習好人的體態和姿勢等等各種形態動作。這種訓練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動手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多個方面的潛能。這樣一來,使我們對外國的音樂教育體系有了愈加豐富認知;音樂教育家柯達依也提出,音樂教育先要通過音樂和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從而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在漫長的音樂教育過程中,不斷有學者提出音樂律動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而在當今的音樂教育中,音樂律動訓練也逐漸被運用起來了,奧爾夫教學法與達克羅茲教學法更是越來越被廣為人知。
二、目前律動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1.奧爾夫律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樂教學體系之一。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上,老師會盡可能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律動,同時利用學生好奇好玩的心理,把音樂教學每個環節都簡單化、生活化,趣味化,把每一天的活動都滲透音樂律動,通過耳濡目染,讓學生可以真正體驗到音樂律動教學的趣味性,多樣性。奧爾夫音樂教學最大特點就是對學生的內心世界的開發和思維創造十分重視,當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他們不會把學習音樂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而是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世界中,他們會用肢體、語言、樂器自由地演繹,在享受音樂的同時,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抒發內心世界,完全沒有束縛的。
2.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法”。達爾克羅茲曾經提到過音樂與律動的重要性。他認為音樂本身是離不開律動的,學音樂應該結合身體運動,針對這一點,他提出了“體態律動法”的教學法。“體態律動法”倡導把身體當作樂器,把聽到的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從而體現樂曲的節奏、韻律以及意思。體態律動強調的是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更加側重培養的是學生對于節奏律動的直覺本能,對于音樂不同形式的表達。在體態律動的課堂上,老師應注意使用簡而易懂的語言,對教學內容不需進行過多的講述,而是創設更多地音樂場景,讓學生自由發揮。
三、音樂律動訓練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
1.樂感的培養。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音樂對于學生的作用更是無人不知曉。利用音樂律動培養學生的樂感不僅是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是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每當學生聽到音樂聲,他們總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自己對歌曲的認知,然而加上律動的訓練,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向學習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1)音樂律動訓練與游戲相結合。游戲永遠是一種不會厭倦的學習方式,在音樂律動訓練中加入游戲的元素,不僅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玩耍,而且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音樂。在課堂上,通過各種小游戲形式,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即興創作,感受音樂的魅力,律動的的趣味;(2)音樂律動訓練與歌唱相結合。歌唱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也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音樂律動與歌唱相結合既能讓學生快樂歌唱也能讓學生在歌聲中打拍節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律動訓練與打擊樂相結合。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在律動課堂上加入打擊樂,是希望配合音樂律動的訓練讓學生對節奏有深刻體會。
2.情緒的培養。音樂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痕跡,它是表達情感最直接的形式之一。音樂對于壓力的釋放,人格的塑造,素質的培養都起著毋庸置疑的作用。老師就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引導學生走上光明的道路,而對學生健康情緒的培養,更是教育的關鍵。由于學生相比成人,自然是不成熟的,老師要盡量融入到學生當中去,和他們做朋友,這樣才會產生共鳴。在音樂律動訓練中,老師首先要培養學生樹立信心和自主能動性。有些學生在老師、同學面前唱歌跳舞可能會感到含羞,感覺到不好意思,不敢開聲唱歌,大膽地跳舞,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作出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
四、音樂律動訓練的啟示
音樂律動訓練是學生健康身心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成熟的音樂律動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健康身心發展,而且為以后的音樂學習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音樂律動訓練其實在很多音樂課教案中都有蘊含,卻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的重視。筆者認為,除了是音樂律動訓練沒有得到廣泛普及,以及教學者與家長的重視,教學者在甚少接受音樂律動訓練這一領域系統性培訓。因此,應突出音樂課堂中音樂律動訓練,使音樂教學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華蕾.讓孩子真正“動”起來—淺談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5(05).
[2]容欣.奧爾夫教學法中的節奏教學[J].大眾文藝,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