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旦平措
摘 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過教育部官網的信息公開數據中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占全國高校學生總數的15%。由于少數民族與漢族存在一定的風俗文化差異,因此需制定獨立的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日常教育管理體制。
關鍵詞:少數民族;日常教育管理;創新
0前言
根據教育部門的意見和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的精神,需進一步加強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努力為西藏、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一批政治立場堅定、業務素質過硬的建設人才,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本文通過實踐研究,總結一些有效管理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并提出創新管理體制。
1日常管理體制
由于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飲食習慣與漢族存在差異,高校可面向社會招標開設符合其飲食習慣的飯堂,安排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同學混合住宿,一方面對來自新疆和西藏地區的學生,有助于加強他們的語言交流和學習指導;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強同學之間的文化交流、民族團結和融合。由主管學生工作院領導帶隊,在全院范圍內不定期開展學生工作督查工作,對各院(系)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對提出的困難及時解答和反饋。輔導員每周至少1次下到學生宿舍和班級,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狀況和困難,及時掌握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可開設少數民族專項大學生服務團隊,使其盡快融入校園生活,如學生會可創建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協會,鼓勵少數民族學生自主建立宗教信仰及體育文化團隊,使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得以融合交流,促進文化多元化的發展[1]。
例如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成立了馨月社團,該社團經校團委、校社團聯合會批準,其宗旨是發揚與宣傳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營造多元、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團結各民族同學,實現互幫互助,加深我校各少數民族同學之間的情感,使我校少數民族同學能夠健康、快樂并有收獲地完成大學的學習與生活。目前,該社團定期組織開展各項豐富多彩的、高質量的活動,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增強校園少數民族文化氛圍貢獻力量。同時,少數民族的學生可以通過社團活動充分施展各種才華,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享受社團活動的快樂。此外,高校還可開展“愛國”活動,為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如組織學生參觀當地八路軍辦事處或紀念館、在團旗下重溫入團誓詞、觀看紅色教育影片,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努力學習并提高思想水平,加入預備黨員的學習。
2學習管理體制
由于少數民族學生所在地的義務教育的設施設備比較落后,其漢語及英語基礎儲備較差,高校可根據其知識水平制定教學方案,如單獨開班、單獨開課、單獨考試,并安排優秀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一對一的開展英語沙龍,進行一幫一學習幫扶。例如西安醫學院建立“二級”管理機構,其一成立領導小組,學院成立了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擔任組長,黨政辦、學工部負責人任副組長,組織部、宣傳部、保衛處、后勤保障處、各院(系)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領導小組;其二是依托新疆內派服務管理教師,成立少數民族學生管理事務工作辦公室,學工部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院(系)黨總支書記、學生科長、輔導員和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專干為成員。學工部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全院學生工作會議,對少數民族學生中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研判;各院(系)通過每周輔導員工作例會,研判學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處理。如對部分少數民族特困學生、家庭重大變故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學費減免;通過“綠色通道”為家庭困難學生辦理入學手續等;通過“精準家訪”,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家庭情況,做到精準幫扶[2]。
3工作管理體制
由于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及目前企業招聘者的情感偏好,在同水平的畢業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往往處于劣勢,為了切實解決少數民族學生的實習、就業問題,高校學工部與教務處、招就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聯系少數民族地區的企業,與企業簽約建立少數民族學生就業檔案,加強就業輔導,切實解決學生實習、就業困難。同時,還可鼓勵少數民族優秀畢業生回到家鄉就業,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此外,還可要求各院(系)成立少數民族創業指導的管理制度,形成學生科長、輔導員和班委三級幫扶,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創業輔導,定期對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回訪。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措施進行管理,可使少數民族學生盡快的融入校園的日常學習生活。同時,高校還應依據時代的發展制定新的管理制度,重視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結合學生實際細化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各項服務管理措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在教育服務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少數民族學生民族習慣,加強與少數民族學生之間的溝通并充分利用宣傳輿論廣泛宣傳,營造和諧氛圍,促進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葉妮.微信在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及思考——以維吾爾族學生為例簡[J].陜西教育,2017(03):47.
[2]周凱華,瑪尼亞·麥達尼亞提.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問題初探[J].新西部,2017(07):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