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
西南交通大學文科建設處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入圍率、會議評審立項率解析
梁冰
西南交通大學文科建設處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分為通訊評審(通評)、會議評審(會評)。通評階段,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遴選5000多(2012年5081名、2013年5136名、2014年5492名、2015年5398名)名通評專家,按照專業對口和回避原則,由5名同行專家對每份申請書的課題論證活頁進行盲評。會評階段,在會評專家庫中隨機選取280人左右(約占專家庫1/4),分23個學科組,按照專家主審、小組討論推薦、大組評議和無記名投票、召集人和主審專家簽署立項意見、提出建議立項資助課題等程序進行。通過上述兩次評審,全國規劃辦將建議立項資助課題報全國社科規劃領導小組審批后予以公示。本文對201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的入圍、立項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試圖揭示近年國家社科基金對各類別、各學科項目的資助現狀和發展趨勢。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審;會議評審;入圍率;立項率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報告(2012-2015)以及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歷年公布的各類項目立項結果,以此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近年項目申報、入圍、立項情況及變化趨勢、導致原因。
2.1 通訊評審入圍率、會議評審立項率

表1 2012-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入圍率、立項率統計
根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報告(2012-2015),近年基金項目申報數、入圍數、立項數如上表1所示,其中,平均入圍率等于入圍數除以申報數,歷年的通訊評審平均入圍率分別為:22.78%(2012年)、21.09%(2013年)、20.89%(2014年)、22.70%(2015年);平均立項率為立項數除以申報數,平均立項率分別為:13.04%(2012年)、13.34%(2013年)、13.54%(2014年)、13.53%(2015年)。由此可得,201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平均入圍率為21.86%,平均立項率為13.36%。近年,入圍率和立項率略有浮動,但總體較為穩定。(國家社科單列的教育學、藝術學、軍事學,因其特殊性,未作統計。)
另外,2014年以后申報數有所下降,可能主要因為2014年全國規劃辦新政規定“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負責人同年度不能同時申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所致。
2.2 入圍后成功率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入圍率與立項率的關系,筆者用立項率除以入圍率得到入圍后成功率。2012-2015年入圍后成功率分別為57.23%、63.25%、64.82%、59.60%,平均為61.11%。可以看到,經過通訊評審,入圍后的課題立項率達到了60%以上,約40%的課題在會評環節遭到淘汰。這就意味著,只要通過通訊評審入圍后成功率是較高的。
3.1 申報情況
在探討國家社科基金入圍率之前,有必要對國家社科基金各學科申報情況進行分析,受限于現有公開數據,筆者只能對各學科申報、入圍區間進行統計(如表2)。

表2 2012-2015年各學科申報情況統計
由表2可見,各學科申報明顯存在不均衡現象。總的來說,大學科和應用類的應用經濟、法學、管理學、中國文學等學科顯學位置明顯,位居前列,應用經濟、法學等申報量甚至有年度超過2000項。人文學科的考古學、世界歷史等小學科和人文類學科申報較少,甚至個別僅為300項左右。
3.2 入圍率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入圍率接近或超過30%的有:考古學、統計學、世界歷史、宗教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等。低于20%的學科有:應用經濟、法學、管理學、語言學、社會學、馬列·科社、黨史·黨建等。由于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不同特點,各學科的入圍率有所差異,小學科和人文類學科較高,而大學科和應用類學科較低(見表3)。

表3 2012-2015年各學科入圍率情況統計

27.83 26.17 25.67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2.17 22.17 20.50 18.67 18.67 18.67 18.67 18.67 18.67 18.67 21.86人口學民族問題研究理論經濟中國文學哲學中國歷史政治學國際問題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外國文學體育學社會學語言學管理學法學應用經濟馬列·科社黨史·黨建平均入圍率30 23~27 30 23~27 23~27 23~27 23~27 23~27 17~22 23~27 23~27 17~22 17~22 17~22 17~22 17~22 17~22 17~22 22.78 21~27 21~27 21~27 21~27 21~27 21~27 21~27 21~27 21~27 21~27 16~21 16~21 16~21 16~21 16~21 16~21 16~21 16~21 21.09 30 30 20~25 20~25 20~25 20~25 20~25 20~25 20~25 16~20 16~20 16~20 16~20 16~20 16~20 16~20 16~20 16~20 20.89 22.7+ 22.7+ 22.7 22.7 22.7 22.7 22.7 22.7+ 22.7 22.7+ 22.7-22.7-22.7-22.7-22.7-22.7-22.7-22.7-22.70
從表3可以看出,各學科入圍率極不平衡。最高的是考古學、統計學、世界歷史等,歷年平均入圍率在30%左右;最低的是黨史·黨建、馬列·科社、應用經濟、法學、管理學等,入圍率低于歷年平均,只有不到20%。我們可以將23個學科分成3個方陣:

表4 2012-2015年度重點、一般、青年項目立項率統計
第一方陣:考古學、統計學、世界歷史、宗教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人口學。
第二方陣:民族問題研究、理論經濟、中國文學、哲學、中國歷史、政治學、國際問題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外國文學。
第三方陣:體育學、社會學、語言學、管理學、法學、應用經濟、馬列·科社、黨史·黨建。
從這三大分類以及各學科申報基數可以看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入圍率偏重于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但也不忽視基礎學科的研究。
4.1 重點、一般、青年項目立項分析
從項目類別上看,一般項目雖然普遍比重點項目、青年項目立項數量多,但由于申報基數、政策傾斜、上限控制等原因,立項率相對不高。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平均立項率為:20.32%、12.60%、14.14%。其中,重點項目立項率遠高于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率,平均比一般項目高約7.7個百分點,比青年項目高約6.2個百分點;而青年項目立項率則高于一般項目立項率,平均比一般項目高約1.5個百分點(見表4)。
4.2 青年項目立項變動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2015年青年項目立項率分別為15.51%、14.53%,較之前有所提高。與此同時,青年項目立項占比亦有一定幅度增長,如下表5所示。

表5 2012-2015年青年項目立項占比統計
筆者認為,青年項目的增長可能與項目評審遵循“青年項目傾斜政策”有關,即“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青年學者立項,青年項目指標不得用于一般項目,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指標如有剩余可用于青年項目。”此外,從2014年開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采取了兩項新措施:一是青年項目的年齡界限從39歲降低到了35歲;二是降低申報門檻,凡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即可申報各類項目。新措施客觀上減輕了青年項目競爭壓力,給青年學者提供了更多機會,從表5可以明顯看出,2014年后青年項目立項占比增幅明顯。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2014年之前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年齡要求為39歲以下,為便于統計比較分析,2014年、2015年的青年項目,筆者也按此年齡界限進行統計,由此,也愈加清晰可見青年項目立項率、立項占比近年的連續增長。
本文研究聚焦于國家社會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近年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的入圍、立項規律變化。因資料有限,只是對項目整體入圍、立項情況、入圍后成功率、青年項目立項等做了粗淺的分析,希望能夠引起課題申請人更多的思考。應當看到,我國在科研資源配置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需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和統籌協調。但也應該看到,隨著人文社會學科的繁榮發展,在制度設計、管理手段上,一些新舉措,層出不窮,效果也初見端倪。
1.各類項目立項率趨增。全國規劃辦2014年起規定: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負責人同年度不能同時申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新政雖然可能導致申報數量有所下降,但立項率較之前有所提高。
2.青年項目得以傾斜。2014年起,全國規劃辦規定:一是青年項目的年齡界限從39歲降低到35歲;二是降低申報門檻,博士學位符合年齡條件的可直接申報青年項目,無須由兩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同行專家推薦;三是青年項目資助強度上傾斜,與一般項目一致,達到20萬;四是立項指標上傾斜,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青年學者立項,青年項目指標不得用于一般項目,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指標如有剩余可用于青年項目。
3.各學科強調綜合平衡。即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立項重點,又兼顧整體,著眼長遠,即偏重于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但也不忽視基礎學科的研究,即滿足大學科,又培育小學科。
[1]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報告(2015)[S].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26:42.
[2]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報告(2014)[S].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3:33.
[3]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報告(2013)[S].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17:32.
[4]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報告(2012)[S].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21:38.
[5]黃華偉.“十二五”中國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現狀——基于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的統計分析[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6(5):1-7.
[6]范全青,鳳元杰.對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的統計分析[J].現代情報,2006(2):201-206.
[7]王永斌.“十一五冶期間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生產力分布研究——基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數據分析[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1,(3):44-54.
Analysis on the Shortlist and Project Rate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Project
The project review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is made up of communication review and conference review. In communication review period,more than 5000 peer experts shall be selected by NSSFC,5 ones of which would review the same leaf?lets,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and avoidance,and so forth.And,when review conference starts, there would be 280 experts,occupying a quarter approximately of the expert pool,assigned in the light of principal review,group dis?cussion,meeting evaluation,secret ballot,and so on.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reviews,by the leading group’approval,the re?view results would be announced finally.This essay attempts to reveal the status and the trend of various type and discipline projects,by the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 of the shortlists and final outcomes.
NSSFC;communication review;conference re?view;shortlist rate;project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