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
(邗江中學江蘇揚州225000)
氫氧燃料電池實驗的改進
王堅
(邗江中學江蘇揚州225000)
對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三版《化學2》P42中燃料電池實驗進行改進,改進后的實驗電解速率快,現象明顯,操作簡便,便于推廣,成功率高,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一裝置同時可用于電解水的實驗。
氫氧燃料電池;電解水;三通裝置;實驗改進
化學教學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教材中部分實驗存在弊端,比如:蘇教版教材《化學2》的氫氧燃料電池實驗,裝置復雜,操作繁瑣,電解時間較長,實驗現象不明顯;二極管發光時間很短,甚至根本不發光,同時產生的氫氣直接逸出進入空氣中,為此,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對該實驗進行了一些探討和改進。

圖1 教材實驗裝置
要使二極管發光,必須要有足夠大的電壓、電流,工業上是通過使用鉑鎳或其化合物作為催化劑來實現的,但實驗室并不具備這種條件。為此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設想并設計了改進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

圖2 改進實驗裝置
1.增強碳棒的吸附性。將碳棒在酒精噴燈上加熱至紅熱,放入冷水中急速冷卻,重復多次,使碳棒粗糙多孔,增大其吸附氫氣的面積。
2.縮短兩電極之間的距離,減小電阻。本人在該實驗中采用較長的碳棒,以及將下端具支的試管用較小的T型管(長20mm)連接的方式,縮短電極之間的距離。
3.該實驗用飽和硫酸鉀溶液做電解液,濃度高,增強導電性。
4.為了不讓氫氣擴散到空氣中,設計了三通裝置。
1.特點:
(1)現象明顯。通電30s左右,兩電極上產生大量氣泡。學生通過對比兩電極上產生的氣體的量,理解電解水的原理。
(2)反應快。該裝置連接18V干電池,1min左右,切斷電源,接通音樂卡,即可發聲。
2.用途:
a.用于演示燃料電池工作原理。b.電解水實驗演示。
具支試管、碳棒、酒精燈、9V干電池、導線、燒杯(250mL、1000mL各一只)、球形干燥管、T型管(2mm)、乳膠管、帶孔橡膠塞、帶鐵夾的鐵架臺、止水夾、飽和硫酸鉀溶液。
1.打開止水夾,通過球形干燥管向試管中加飽和硫酸鉀溶液,并通過調節液面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關閉止水夾。
2.塞上帶有碳棒(事先要經過淬火處理)的橡膠塞,打開止水夾,接通電源,電解約半分鐘,碳棒周圍產生氣泡,斷開電源,將導線分別連在音樂卡的正負電極上,音樂卡立刻發出音樂聲,聲音可以持續一分鐘以上。
3.斷開音樂卡,接通電源,電解5min后,可觀察到陰極產生的氣體速率比陽極快,陰極產生的氣體的量比陽極多,同時觀察到乳膠管內液面上升。
1.將電解池與原電池融為一體,學生可通過對比分析實驗中的反應原理,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便于掌握。
2.該裝置取材于實驗室的常規儀器,組裝簡單,便于推廣。
3.操作簡單,將球形干燥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只要通過鱷魚夾的斷開和連接,即可完成實驗。實驗趣味性強,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4.實驗過程中無氣體逸出,無有毒物質生成,符合綠色化學的環保理念,倡導了清潔能源的時代主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42-43
1008-0546(2017)09-0096-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7.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