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王玲霞,楊彩鳳
(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寧夏 銀川 750004)
同伴教育在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李 芳,王玲霞,楊彩鳳
(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寧夏 銀川 750004)
目的 探討采用同伴見于的健康教育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及依從性。方法 對行PCI(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住院患者112例的同伴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依從性優于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預前后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同伴教育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依從性提高,從而促進疾病康復。
老年冠心病;同伴教育;健康教育
冠心病(CHD)是全球普遍流行的疾病且在我國發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1]。老年患者由于年齡關系,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使得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依從性較差,影響疾病的康復[2],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醫務人員提供的健康教育很重要,醫院開展了健康教育,由于患者的文化層次不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及時請教醫務人員,在自我管理中遇到問題[3],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經過多次實踐,以同伴教育形式為主的自我管理效果顯著[2],對預防和控制并發癥起著重要作用。
是指通過特定目標人群中,有相同特征或面臨相同經歷并有經驗的同伴給予該目標人群的支持,主要包括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疾病相關經驗支持的具有相同經歷或面臨相同問題的一類人[4],同時在改善醫療結局方面的益處和效果已得到了認可[5]。由于老年人不受工作、時間的限制,易組成同伴小組。[6]
2.1 一般資料
我科自2015年2月~9月對行PCI(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住院患者110例的同伴進行教育。其中男72例,女38例,年齡≥70歲80例,年齡60~69歲的28例,60歲以下的2例,學歷,本科及以上21例,大專20例,中專24例文盲45例,職業退休干部54例,工人40例,農民及無業16例。
2.2 方法
2.2.1 小組干預模式
將冠心病患者本人或家屬以同種經歷或問題的形式分組,由醫務人員就冠心病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教育培訓。我科每周二下午組織召開健康教育講座,講完后召集大家彼此分享自我管理中的問題和經驗,積極討論自我管理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同時要求互相留電話或面對面繼續交流等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識。該模式的優勢是組員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讓他們相互分享自我管理中的經驗,有利于更好地改變自我管理行為,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
2.2.2 信息系統干預模式
信息系統的發展,尤其是電話及微信逐步變成為了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拓寬了交流范圍。可以是使不同區域的冠心病患者相互交流經驗,教育者依據患者的需求將小組人員建立微信群,在患者交流過程中起到監督作用,并對特殊問題及時解答,根據某個問題設立干預目標,在隨訪中詢問并記錄,以考察研究對象是否達到目標[7]。
2.2.3 目標干預模式
對于疾病管理相對較好的患者,可以給他們機會對自我管理差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教。使得管理差的患者有信心面對疾病,同時也對自我管理好的患者的認可,使得他們有成就感而更加積極主動。
2.3 效果評價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2套,即在干預前和干預后1個月,內容包括所有培訓的疾病相關知識,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依從性進行調查,前后各發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10份,回收率為100%,疾病相關知識評價分為優、良、一般、差4級。
2.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X2檢驗和秩和實驗分別對110例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自我管理的依從性進行比較。
干預后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自我管理能力優于干預前,干預前后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比較[n=112,n(%)]
4.1 同伴教育者不同于專業醫務人員,對其進行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溝通交流技巧、自我管理、疾病基礎知識等內容,培訓必須由專業醫務人員組成的培訓小組進行,同時要有專門的健康教育部門監督[8],提出反饋意見,促使培訓過程不斷完善。
4.2 要設定好計劃,良好可行的計劃方案是保證同伴教育有效的前提條件。我們通過訪談、小組討論、回顧文獻等方式制訂的研究方案,同時對所制訂的方案進行預實驗確保其可行。
4.3 對于接受過培訓的同伴教育者在進行干預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所以我們醫務人員參與到其中,主要是提供知識解答,以保證同伴教育者的正確執行。同時我們將同伴教育者的工作制定了一套評價系統。并定期考核直到真正的合格,另外隨時監督他的工作。
同伴教育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一種新的模式,主要特點是簡潔、使用、易行,很快得到患者和廣大研究者的喜愛,這種模式的教育使得冠心病患者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疾病的知識,提高其依從性[9],促進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同伴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尤其在我國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開展同伴教育可有效緩解醫療衛生事業的壓力。
[1] 陳玉華.心、腦血管疾病患病趨勢探討[J].中國病案.2014(01)
[2] 李 敏,柏玉萍,呂 洋,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同伴教育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83-483.
[3] Boothroy RI,Fisher EB.Peers for progress:promoting peer support for health around the world[J].Fam Pract,2010,27(sup-pl 1):162-168.
[4] 陳 穎.同伴教育項目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
[5] Dennis CL,Peer support within a health care context:a con-cept analysis[J].Int J Nues Stud,2013,40(3):321-332.
[6] 管起招,文國英,廖素菊,等.同伴教育對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1,06(25):1652-1653.
[7] Ibrahim N,Rampal L,Jamil Z,et al.Effectiveness of peer-led education onknowledge,attitude and risk behavior practices related to HIV among students at aMalaysian public universit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reventive Medicine,2012,55:505-510.
[8] Smith MK,Annis SL,Kaplan JJ,et al.Using Peer Discussion Facilitated by ClickerQuestions in an Informal Education Setting:Enhancing Farmer Learning of Science[J].PLOS ONE,2012,7(10):1-9.
[9] Ghaderi F,Oshagh M,Ashtiju P,et al.Effectiveness of Peer Education of Tooth-Brushing in Children[J].Iranian Red Crescent Medical Journal,2011,13(12):906-90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A
ISSN.2096-2479.2017.25.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