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寧

全運圣火熄滅之后,天津夜空尚有余溫。這次全運會上不乏亮眼之處,比如泳池一再刷新的紀錄,一代偶像的告別等等。
但稍微站遠一點看就能發現,這屆全運會整體波瀾不驚。一如天津這座城市達觀隨性的性格一樣,純粹的體育競爭,正在埋進時代變革的洪流之下。無論是主角還是看客,大家渴望冠軍,又不全是冠軍。
群眾體育首登大舞臺
徐小雅今年9歲,她是山東國際跳棋隊的成員。這次全運會,她超常發揮拿到了第五名。
跳棋給了她不可思議的全新經歷。除了與隊友們一起獲得全運獎牌,她還獲得了一項至高無上的殊榮。作為群眾體育的先進代表,獲得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
“一個國跳運動員能有這樣的機會,之前難以想象。”她的教練趙科表示,這個親切的會面體現了國家對全民健身事業的高度重視。
本次全運會的口號,是“全運惠民健康中國”。在全運賽場上也出現了業余選手的身影,一些非專業的體育愛好者獲得了參加群眾性比賽的機會。
58年全運會歷史上第一枚業余比賽的金牌,誕生在女子馬拉松群眾組。來自淄博的女教師唐輝拿下了這枚金牌。她曾是一位體育特長生,畢業后便進入學校成為一位體育教師。近年來“馬拉松熱”興起之后,唐輝重新開始進行訓練。漸漸成為全業余圈內著名的“跑神”。
然而,畢竟她已經36歲。沒有專業的團隊保障,訓練時間也是從節假日擠出來的。從接到通知到參賽,僅有40天的備戰時間。唐輝把這個任務當做重新經歷了一場高考。
在武清區炎熱的比賽場地上,唐輝用2小時55分51秒的成績,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全運會歷史新的翻頁上。為此她一度泣不成聲。對她而言,這枚金牌的意義除了標記一個新的時代之外,更是對自己多年來堅持夢想、不懈努力的回報。
同樣是教師,來自于天津商業大學的霍靜虹引發了媒體的高度關注。本屆全運會群眾比賽健身氣功團體賽上,她與隊友獲得了團體冠軍。
但她的另外一個身份,顯然更令人關注。那就是“津門大俠”霍元甲的玄孫女。作為天津本土著名武術家,霍元甲在影視劇構筑的武俠世界里一直有著極高的人氣。霍靜虹的出現,為那些英雄主義的想象提供了一個現實的形象。
據霍靜虹介紹,從他的爺爺那一輩開始,霍家人就不再以職業武術家的角色出現,但自己還是有練習武術的熱情。拿到這枚金牌,并不代表家傳武術有多高,只是表達了一種武術的傳承。尤其在當下,武術應該更多地承擔推動全民健身的責任。
如果沒有全運會,三個人的故事,只會在各自的軌道上延伸發展。但在這屆全運會,屬于她們的傳奇正在被提起和關注。
老辦法的嬗變
本屆全運會,歷史首次取消了獎牌榜。盡管體育強省仍舊在大把爭金奪銀,但觀眾們已經漸漸消失了對排名的興趣。
另外,為了防止各代表隊過于關注成績,第十三屆全運會祭出新政。部分4人以下(含4人)的項目,實行跨單位組隊。共有10個大項、49個小項實現了跨單位組隊參賽。
這種利益均沾,資源共享的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好的運動員集合在了一起,好多全國紀錄也被改寫。
丁寧、劉詩雯組成的女雙組合,蘇炳添、謝震業領銜的男子接力,這些世界級的搭檔,讓全運會的賽場缺少了意外性,但觀賞性卻直線提高。尤其是丁寧劉詩雯這對奧運冠軍組合被打敗,足以證明中國乒乓球潛力之深。
這種全新的組合方式,也有長期的考慮。各省一級的運動隊拋棄門戶之見,讓國家隊隊員有效配合,全心全意為奧運會做準備。然而在一些個人項目上,以前的老規則,仍舊展示了其消極作用。
最典型的體現,發生在全運會拳擊比賽中。新疆隊與湖北隊的兩對拳手,在各自的比賽中,出現了明顯不尊重事實的判罰。觀看了直播的拳擊迷們一片嘩然,認為又是利益交換作怪。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對拳擊項目揮出了前所未有的重拳,對拳跆中心領導班子通報批評。最終的結果是,拳跆中心將暫對十三運會拳擊裁判工作進行評估調查,將取消比賽中出現嚴重反判等問題裁判的資格,并堅決清理出裁判隊伍。另外,拳跆中心將暫停拳擊部主要負責人職務協助調查。最后,將解散現國家拳擊隊,同時擬按新的國家隊備戰要求重新組隊。
據專業人士分析,解散現役國家隊是歷屆全運會后的慣例,并不完全是因為比賽的問題。但就地解散的字眼還是強力刺激了公眾的視覺神經。由此引發的聯想在于,一些秘而不宣的規則,也許到了改變的時刻了。
體育競賽最高的價值,并不在于榮譽與冠軍,而是誠實與公正。這一點常識,被很多人忽略了太久。
新時代的價值判斷
作為一名在全運村服務的志愿者,23歲的笑笑一直在等著張繼科的出現。盡管他接連失手,但毫不妨礙迷妹們對他的追捧。很可惜,她并沒有等到跟偶像近距離合影的機會。全運村的大腕兒們來去匆匆,最多只是驚鴻一瞥。
而年輕的笑笑也發現了不同,同樣是參賽選手,孫楊擁有很完整專業的團隊,身邊常有豪車相伴,而大多數選手會選擇乘坐公用的電瓶車。
在中國體育明星的商業價值逐漸被發掘的當下,全運會不僅僅是賽場,也是秀場。明星效應疊加之下,賽場也出現了涇渭分明的氣氛。近年來人氣頗高的游泳賽場,從來都不愁票房。孫楊依然是焦點中的焦點,傅園慧又出新的表情包了,新晉紅人徐嘉余也有了很多擁躉。在一個看臉的時代,技術未必就一定是最引人注目的焦點。
這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寧澤濤。在被國家隊開除之后,他代表河南隊參加了本次比賽。按照賽程,他將代表遼豫粵隊參加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項目,對抗由汪順、徐嘉余、孫楊和香港選手杜敬謙組成的浙港隊。
然而,寧澤濤并沒有參賽。立即有很多言論對其批評,認為他身上的嬌氣病又犯了。殊不知,這只是教練的戰術安排。寧澤濤不在接力項目出場,只是為了力求在個人主項上有所突破。況且,即便接力比賽他不上場,遼豫粵隊依然有奪冠能力。
果然最終的事實證明,遼豫粵隊在寧澤濤缺陣的情況下依然拿到了冠軍。而寧澤濤也在個人項目中接連奪冠。這應該是一次完美的戰術設計,只是被很多局外人所曲解。
正因如此,寧澤濤總在毀譽參半的境地里前行。粉絲們看他陽光健康,熱情向上,也有部分人認為他不負責任,過于浮華。孰是孰非,難以論斷。
他的外教稱,寧澤濤現在非常焦慮。究竟會不會繼續從事游泳事業,很難決定。
這也是跨界明星的尷尬,既要保持運動員的嚴肅與神圣,又要學會藝人的聰明與圓滑。他固然贏得了巨大的關注和豐厚的財富,但做任何事似乎都避不開一種若有若無的詰問:獎牌與熱搜,哪個更重要?
這就是屬于中國體育的嶄新時代。他們默默地拼搏過,曾經聽不到任何回響。到如今,每一次輕輕地劃水,都可能引起軒然大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