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曦
9月4日15時左右,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明確ICO(首次代幣發行)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所謂ICO,其實就是市面上的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
“禁令”一出,自2016年以來火熱膨脹的“比特幣”遭遇了“急剎車”,反應到市場上則是90%的比特幣下跌。起底比特幣發現,它的造富泡沫與項目監管的“漏洞”,本身注定了其“黑天鵝”的真身。
比特幣遭遇“禁令”
所謂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中文翻譯就是“首次代幣發行”,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據說,還有很多奇葩代幣的出現,比如“馬勒幣”“跑男幣”……
就在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要求各類代幣立即停止的通知后,截至5日凌晨,60家被中國互金協會點名要求整改的ICO平臺,超半數已經進入“清退”流程,或下架ICO代幣或暫停服務,一些ICO項目方同時著手退幣等事宜。據了解,截至目前,ICO365、91ICO、51ICO、ICO114、Aimwise、點量金服、幣眾籌、立方投、7寶網、比特兒、大紅火、眾創園等多家平臺已經暫停ICO業務。
監管令發表后的24小時,90%的數字代幣們處于下跌狀態。據SOSOBTC數據,目前全球市場上正在交易的580多種數字代幣中,約520種處于下跌行情,截至5日跌幅最大的前五種代幣仍保持在50%的跌幅。驚魂只是24小時,隨后國內各大交易平臺的交易額在近兩日都有明顯的增長,聚幣網9月5日交易額最大的NEO幣24小時成交額為1.07億元,24小時漲幅達到18.47%。
進入ICO監管第四天,也就是9月8日,比特幣在人民幣計價日內大漲9%站回28000元高位,據火幣網數據,最高更是摸到29348元。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分析稱,比特幣價格上漲很正常:第一,莊家沒有出手;第二,央行要求已成功ICO項目清退比特幣,對比特幣的需求短時間內增加。
有投資者稱,他在9月4日22時左右發現比特幣價格徘徊在27000元左右時,便重新買入比特幣和以太坊試圖抄底。但5日早上起床發現幣價進一步下跌,于是又補倉一部分。頂著“紅線”投資?該投資者稱依然相信比特幣的保值、升值能力。據了解,他曾嘗到過比特幣交易的甜頭。就在2013年,他以4000左右價格購入40枚比特幣;到了2016年,為在北京購房以1萬左右的價格賣出近30枚。
由此不難理解,為何他依然選做比特幣信徒,“雖然ICO被取締,但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的算力我認為還是很靠譜的,跌了應該還會漲。”
一夜造富與90%不靠譜
自2009年第一款數字貨幣——比特幣誕生之時起,8年來,比特幣大概暴漲500萬倍,目前整個數字貨幣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
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65個,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達26.16億元,參與人次達10.5萬。不過,這個數字似乎顯得有些保守了,據金融科技分析研究機構Autonomous NEXT統計,國內參與ICO的人數達到200萬人。
8年里,眾多的投資者儼然跳進了一座“金礦”。造富效應的強大讓人咋舌之余,其“粗制濫造”的過程,難怪讓業內人士大呼,90%的項目都不靠譜。
幾乎所有ICO的項目都帶著“忽悠”的色彩。一家剛成立的創業公司連募資白皮書都懶得寫,開口就要募集2億美元,這對于初創企業,在VC、創投都是不可能的事,更不用說在A股排隊IPO的企業。但只需大V站臺,ICO就可輕松實現。這不是天方夜譚,自稱擁有6位數比特幣的“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已經做到了。李笑來曾創立一個名為EOS的區塊鏈項目,僅用5天時間就在ICO平臺上融到1.85億美元。7月2日,這一項目在二級市場市值沖到50億美元。而在前幾年,李笑來的公開身份還是新東方的一名教師。
據報道,一家ICO創業公司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就吸引了超過1.5億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億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頻交易員通過ICO項目,短短4天募到5.5萬個比特幣和31.6萬個以太坊,價值2億多美元,融資速度之快,金額之大轟動一時。
監管紅線的拉起,是源于忽悠的繼續。
“錢來得太快了,成本特別低廉”,有業內人士透露,ICO已有了成套的拷貝技術——發幣者可以買一套代碼過來,把其中的名詞微調就完成了。“據以太坊ERC-20標準,稍微有點編程經驗的人,只需輸入變量,修改代幣名稱、代幣符號、代幣總量,修改不到10行代碼,就可以發一個幣。”
發幣的過程更是簡單。對于ICO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背書,也就是在幣圈有影響力的人(比如李笑來)來站臺,要么是公開發消息表示看好支持或者出現在ICO項目投資人顧問列表中。追夢者基金創始人、創新谷創始人朱波就曾遭遇過“背書”事件。對方希望朱波能為自己的項目在ICO中站臺。由于深知項目風險,朱波拒絕,沒想到對方說:“朱總,有你們的背書最好,但是如果沒有你們背書,我們通過ICO也能融到錢。這個圈子現在大家都這樣,錢很多。”前后接觸幾個這樣的項目,朱波才知道了這個圈子的亂象。
金色財經CEO、火幣網聯合創始人杜均從4月份開始就接觸了大量的ICO項目,發現好多團隊都是幾個年輕人,拿個商業計劃書,其他啥都沒有,商業計劃書寫得都有問題,就想通過ICO圈錢。現在讓杜均煩惱的是,每天都有人來問他是不是投資了某個項目,項目的名稱他基本都沒聽過。
“越深入了解,越讓我倒吸一口涼氣。”朱波感嘆,“那些不良的ICO發行平臺完全不顧項目和公司質量,瘋狂收取發行傭金。”endprint
起底ICO,本身就具備“騙局制造基地”所有先天要素。業內人士稱,在ICO融資過程中,發行方可以繞開嚴格的資本監管,投資方進入無門檻,募集后ICO資金沒有托管、更沒有監管,資金去向成謎、項目沒有落地。更進一步說,玩法也是傳統的傳銷模式,他們用早期股票坐莊模式操作,或者直接用傳銷模式來拉人頭。
由此看來,一旦黑天鵝事件發生,發行方抱著金礦,受害的只有“韭菜”投資者。此次監管令一出,據調查,約有10萬普通投資者被套牢虛擬貨幣交易市場。有消息稱,部分ICO項目采取了比較積極的退幣方案,比如用代幣投資的,按照當時投資時的價格回退。但有些項目,比如星云鏈,是退回代幣個數——買兩個比特幣來投,就退兩個比特幣。但是,有報道也指出,隨著央行公告一出,比特幣、以太幣價格國際范圍內應聲暴跌。據媒體統計,從央行15:00發布《公告》到16:30,比特幣和以太幣這兩大加密貨幣分別暴跌3.7%和11.66%,市值1個半小時內總共蒸發65億美元(約合424億人民幣)。
區塊鏈是最好的“托詞”
目前,比特幣是倒臺了,但關于區塊鏈技術的故事還在繼續。
所謂ICO項目,其實就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應用。業內人士一直推崇比特幣作為一個優秀的、目前最成功的區塊鏈系統。雖然區塊鏈技術已經被世界機構、政府、企業、專家、從業人士廣泛確認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革新性技術。但遺憾的是,區塊鏈技術至今未找到最火爆的應用場景,但這似乎并不影響諸多創業人士投身其中。
一直以來,ICO項目都以“區塊鏈技術革新”為托詞。點開ICO平臺的網站,滿眼的發起ICO的項目都是區塊鏈項目。諸如“星云鏈”、HPB芯鏈、借貸鏈等等,這些項目都是希望嘗試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各行各業。
按道理講,這并沒有錯,區塊鏈確實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在過去,兩個互不認識和信任的人要達成協作是難的,必須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為,在過去任何一種轉賬,必須要有銀行或者支付寶這樣的機構存在。但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雙方可以互信的轉賬行為。這是區塊鏈的重大突破。
但問題在于,區塊鏈項目的優劣分辨難度較大。朱波認為這些項目當中,大部分有明顯的投機和忽悠的色彩。他解釋其中的邏輯:“區塊鏈技術,是產業數字化的底層技術。它如果得到應用,會對各個產業產生顛覆式的重塑。這樣的項目周期長,風險極大。如果要想做成功,需要項目團隊具備相當的對技術的把控能力、相當的對相關行業的理解能力、相當的資源整合能力。很難有團隊能同時具備這些能力。”
“監管對ICO的治理,是刮骨療毒、刺破繁榮假相”,在博晨理論研究部負責人李志闊看來,ICO非但不能代表區塊鏈,甚至完全是區塊鏈的反面,和區塊鏈精神背道而馳。而監管政策的出臺,必然會給過熱的ICO市場澆下一盆冷水,同時還會清除一批披著打區塊鏈旗號的李鬼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