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祖東
摘 要: 語文教學在以課文為范本傳遞工具性知識的同時,應當充分挖掘和傳遞課文中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風尚。但是傳統師教生學模式缺乏學生的積極互動,難以關照到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而采用師生平等對話的模式,則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工具性知識的同時,深刻領悟課文中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 師生對話 工具性知識 人文精神
一、課例研究的背景
人文精神是指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說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它綜合了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個性、能力等豐富的內涵,是對人自身完善的一種關注與追求。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暨南大學著名教授饒子說:“語文教育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是我們的支柱,所以在青少年時代就要給他們墊好人文素質的根基。”
師生對話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課文為范本,在完成課文工具性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師生以平等對話的方式,探討課文所傳達的人文精神,使學生真正領悟課文中的人文精神。這種模式主要體現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我僅以課文《散步》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師生平等對話為例對師生平等對話模式做探討,以期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得到課文人文精神的孕育和熏陶。
二、課例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人教版)中第五單元第23課。《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散步》文字平實,耐人尋味;所寫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距離很近,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和對日常生活的思考。這篇課文很適合采用師生平等對話模式引導學生領悟文字中的真善美。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習《散步》,學生容易掌握字詞;能概括故事并理解字里行間的親情。對于“我”的敬老和“母親”的慈愛卻不能做深入理解。同時對于作者如何用文字把一件平凡小事寫得充滿親情之美,學生思考較少。
(三)教學設計思路
導語設計:
(幻燈片展示文字配圖片,教師深情朗誦。)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天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最是一年春好處,春日暖陽朗照,楊柳微風輕拂。淡妝濃抹的新綠、質地鮮嫩的芽兒、咕咕起著水泡的冬水……
走一步,體會情感:
問題一:如此優美的景色,“我”的母親卻不愿意欣賞,為什么?(請學生看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分析“不愿”的原因)
明確:1.表面原因:“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
2.深層原因:母親拍拖累“我們”。
問題二:“母親”為什么最后還是出來散步了?
明確:1.“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
2.“她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板塊小結:這一家人,祖孫三代,和和美美,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家庭,這是一個母慈子孝的家庭。因為母慈,所以子孝;因為兒子孝順,母親更加慈祥!字里行間飽含著濃濃的親情!
再走一步,品味語言:
環節一:品味含義深刻的詞語:
(學生在讀中圈點含義深刻的詞語,小組合作研討,理解字面義和深層含義。)明確:1.字面義:信任并聽從。
2.深層含義:母親完全相信兒子,寫出了母子之間的信任。“信服”其實是母親因為兒子的孝順而感到幸福。
環節小結:信服、熬、蹲、委屈、整個世界等詞語,用詞平實而含義深刻,細細咀嚼,韻味深長。
環節二:品味兩兩對稱的句子:
(學生在讀中勾畫兩兩對稱的句子,師生互動研討,理解對稱句式的特點。)
比如:有的濃,有的淡。
明確:1.句子兩兩對稱,句式整齊。
2.有對稱美,語意對舉,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3.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感。
朗讀:男同學齊讀前一句,女同學齊讀后一句。
①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②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③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④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⑤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⑥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環節小結:句子的兩兩對稱,讀起來充滿生活情趣;句式的整齊與錯雜,使語言散發著清新淡雅的芬芳。
板塊小結:《散步》這篇散文詞語平實,然而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句子對稱,讀起來音韻鏗鏘連綿,充滿韻律感。整篇文章用語看似淡,實則如同橄欖一般,越嚼越覺得有滋味。
板書:語之“淡”
散步歸來,修改隨筆:
(幻燈片展示一則學生隨筆片段,學生嘗試運用課文詞語平實、句子對稱的優美表達,集體研討,共同修改這個片段,并對修改好的片段做點評。)
“下樓了,奶奶扶著爺爺走在后面,奶奶手扶著爺爺,眼睛卻一直盯在我和一歲零十一個月的妹妹身上。我看見了就說:“奶奶,妹妹沒那么好看,看爺爺,爺爺長得好帥哦!”奶奶趕緊說:“不是,你們把樂樂(我妹妹的小名)看好,小心摔倒了。你想你們這么大了摔倒都痛,更不要說她了。”——鐘新月《散步》endprint
修改示例:下樓了,我和妹妹走在前面,奶奶扶著爺爺走在后面。奶奶的眼睛一直盯在我十一個月大的妹妹身上。我發現了就開玩笑說:“奶奶,別看妹妹,看爺爺,爺爺長得好帥哦!”奶奶急忙說:“看好妹妹,她這么小,摔倒了很痛的!”
學生點評示例:
①“我和妹妹走在前面,奶奶扶著爺爺走在后面。”這個句子兩兩對稱,讀起來朗朗上口。
②“盯”:這個字寫出了奶奶對小孫女的疼愛和關心,而且把奶奶擔心小孫女摔倒的情景也展現出來了。
板塊小結:同學們運用從課文中學習到的詞語平實、句子對稱的優美表達,修改了鐘新月同學的隨筆片段。相信同學們在修改過程中一定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結回顧:略。
課堂總結:學習《散步》,不僅讓我們體會到一家人之間濃濃的親情;也讓我們學到了品味詞語、句子的方法;借助于課文的優美表達,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作業布置:學習課文詞語平實、句子對稱的優美表達,修改隨筆《散步》。
三、反思感悟
《散步》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獨特的生活體驗為起點,采用師生平等對話的模式,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扎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工具性知識的同時,深刻領悟課文中的人文精神。師生平等對話模式的重要體現:
(一)師生互動體會情感
重點體會兒孝母慈。由此帶動學生深刻領悟親情的真、善、美。同時,學生受到了“尊老愛幼”這種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
(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品味語言
從平實的詞語中品味深層含義;從兩兩對稱的句子中品味音韻和諧之美。
(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修改隨筆
針對學生的文字,將從課文中學習到的表達方法學以致用。生生互動集體修改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點評修改后的文字。學生不僅能學到方法,而且能運用,這是這個教學設計的亮點所在。
師生平等對話模式是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對課堂教學的新探索,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既扎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讓學生深刻領悟了課文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2]張麗萍.淺析閱讀教學中的人文熏陶[J].科學大眾,2008(05).
[3]鄒曉娟.語文教學要滲透人文精神[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