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基礎,是支柱,是構成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主干,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國夢意義非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旨在解決治國理政面臨的主要矛盾。“四個全面”的每一個“全面”都是治國理政的重點方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構建了治國理政的主要框架,彰顯了治國理政思想的嶄新理念。
關鍵詞: 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 治國理政
習近平總書記著重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①時代與實踐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科學理論的產生,科學理論不會憑空出現。緊跟偉大時代的潮流與步伐需要有大胸懷、大視野,應對宏大變局需要大氣度、大格局,解決重大時代問題需要大智慧、大思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瞻遠矚,深刻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視野、胸懷、智慧與韜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氣磅礴,在治國理政思想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位置。作為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牽一發動全身,起點、視野高屋建瓴,它是我們黨和國家宏闊長遠發展的總戰略。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旗幟鮮明地被列入“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百年大計、千年之功始于足下,表明這一戰略布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和骨干性作用,需要我們深刻理解它的思想意蘊與深刻內涵。
一、攻堅克難彰顯治國理政價值追求
曲折輝煌的國家發展歷史一再啟示我們,大視野、大思路和大戰略須臾不可或缺,戰略思維對于中華民族格外重要。特別是在民族復興緊要關頭、國家實力躍升之際,科學的治國理政大戰略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的命運抉擇。如果選錯了,就會把國家、人民引向不利;思路正確了,我們的事業就會蒸蒸日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我們失去了極為寶貴的時間,主要還是由于治國理政的思路出了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一聲驚雷,華夏神州迥然變樣,億萬人民樂開花,隨后的改革開放的滾滾洪流使國家建設日新月異,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社會主義的面貌發生令人震驚的變化。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方講話振聾發聵,凝神聚氣: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并不對立。這極大地拓展了國家的想象與成長空間。引導國家邁向正確的方向,這是我們黨面臨的歷史性命題,是治國理政首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2014年12月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時刻。時值習近平總書記江蘇考察調研:“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四個全面”,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2015年2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舉行,“四個全面”被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定位為“戰略布局”。這一戰略布局,其實質是回答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問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已經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指導、行動指南與總體方略。
透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它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凝聚了億萬人民民族復興的宏偉理想,牽引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一躍,因此構成治國理政的中心任務,攻堅克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無不與此密切相關。改革前路征途漫漫,全面深化改革是聚力千鈞的推進器,是無堅不克的開路機,“關鍵一招”的作用較為明顯——無論是深層次、多領域的改革,還是理順各類復雜的利益關系,都必須依此實現。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穩定運行的四梁八柱,是現代文明與高水平社會良序運轉的基本保證。全面從嚴治黨,杜絕“霸王別姬”,是我們這個有著90年輝煌歷史的執政黨永續更新的必由舉措,歷史意義非凡深遠。
二、高瞻遠矚夯實治國理政框架基礎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于2014年9月問世,短短數月內的540萬冊發行量打破了我國政論類書籍海外發行的紀錄。數十種各國語言版本,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中國思想”的魅力正在播撒全球、感染世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這本書為了解一位領袖、一個國家和一個幾千年的文明打開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③
只有明確了施政綱領、確立了執政基本框架,才能治大國、理賢政。改革開放之初“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即構成了當時治國理政的總綱領,小平同志的遠見卓識直到今天依然閃耀著政治智慧的光芒。十八大以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我們黨的孜孜以求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化,歷經十八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的拓展豐滿,最終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綱領,為現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清晰科學的基本框架。
框架是一個各個組成部分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系統。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第一個“全面”是戰略目標,其他三個“全面”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戰略舉措。四者相輔相成、相互貫通,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且其中每一個“全面”本身,都是一個全面、系統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協調推進、整體推進、有序推進,這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規律,體現了它是一個凸顯整體協調的治理框架。而目標指向清晰準確、制度基礎牢固堅實、動力機制完備充足則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突出特征。這種“總體運轉協調有序,共同驅動系統全面”表明“四個全面”與黨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密不可分,并天然融入其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④。要理解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要點,就要牢牢把握它堅持中國道路,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定自信和價值追求,就要準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核心內容。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我們的國家運轉更和諧、社會肌體更強健、神州大地的綠水青山更美麗,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更昂揚。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揚我大國神威,走和平發展道路胸懷天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正在全面推進的過程中取得世人贊嘆的成就。endprint
三、大道擔當深化治國理政思想理念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指導理念科學不科學、完備不完備直接決定了社會發展是否接續可能,是否平穩有序。行動遵循思想的指南,行動要想突圍,思想必須首先破冰。發展必須依照戰略進行規劃,戰略越精準深邃,發展才有可能越行越遠。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執政黨都會面臨執政環境的持續變化,我們必須以大道擔當的使命意識深入思考謀劃如何應對紛繁復雜的環境變化。用什么樣的理念引導實踐,用什么樣的思想指引行動,又用什么樣的戰略規劃發展,這些都是時不我待的歷史課題,需要我們夙興夜寐、如履薄冰地認真對待。
戰略布局中的每一個“全面”都是治國理政的重點,都不能偏廢,需要我們咬緊牙關、久久為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擲地有聲的鄭重承諾,是鏗鏘有力的時代宣言,更飽含著億萬民眾的殷切期盼。90年的風雨歷程,我們黨的執政資格、執政地位進一步在全面小康決勝階段的披肝瀝膽中強力顯現。全面深化改革,吹響了中國高水平、高質量改革開放的號角,是中國由大向強的關鍵抉擇,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將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更加充分的呈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國“四化”基礎上的境界躍升,是中華民族探索人類現代文明的價值彰顯。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法制觀念、法治領域的深刻革命,人民呼喚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圓滿建成,中國發展需要法治社會的保駕護航,這表明我們黨在“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方面更加明晰堅定。全面從嚴治黨是增強“四個自信”的有力抓手,只有黨這個堅強領導核心無畏風雨、肌體強健,全體中華兒女的前進意志才會越來越高昂。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治國理政的核心要素,它強化了黨攻堅克難的凝聚力與戰斗力,使民心更順、民心更穩。
人民,只有人民,還是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構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最重要的價值理念。無論是戰略目標還是戰略舉措,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福祉都是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著眼點。堅持中國道路,就必須對中國道路不斷深化和具體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始終貫穿于治國理政全過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夯實、完善中國制度的有效途徑。從內在價值準則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治國理政的“魂”,充分展現出我們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取向與信仰追求。“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行棋落子的重要動力,構成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的重要方式。浩瀚人類歷史長河中,創新是社會鼎新、時代更替的重要助推力量。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國家、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超大政黨的治理本身就是一種世界歷史與人類制度文明的重大創新。中國由大向強的發展過程中,迫切呼喚制度、技術與文化的創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眼未來,開創鞏固道路模式,精細化治理方式,培塑科學發展機制,這其中孕育了中國發展燦爛的明天。
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這樣期望:“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和經濟的戰略選擇方面開辟出一條新路,那么它也會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和世界都需要的禮物。”⑤拉開全面決勝小康的歷史大幕,展現我們黨和億萬人民的雄心壯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已經成為我們奮力投身歷史新進程的宏圖指南,我們期盼著偉大勝利的如期到來。
注釋:
①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生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8-21.
②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2-15.
③基辛格.打開一扇了解中國之窗[N].人民日報,2015-5-30.
④習近平.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5-1-1.
⑤[英]阿諾德·湯因比.歷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