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苑
摘 要: 本文從廣州市會展教育現狀出發,研究在廣州會展就業市場開始出現飽和的狀態下,會展教育如何遵循創新創業政策進行改革,并結合改革現狀,從活躍教師思維、活用教材、教學策略改革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以期對全國高校的會展專業建設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 雙創 會展教育 改革實踐
一、研究意義
上海會展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會展藍皮書《中外會展業動態評估研究報告2016》刷新了世界會展城市實力排行榜。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十個世界會展城市中,廣州位列第十位。縱觀廣州會展教育,涵蓋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及社會教育層面。每年有大量畢業生進入會展行業,然而隨著原有經濟模式的調整,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及新加坡等城市的競爭、世界政局不穩、近年有所減緩的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新常態經濟模式下所提供的會展工作崗位特別是一些優質崗位開始出現供大于求的矛盾。
如何使會展專業畢業生有能力在多變的環境中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己的價值,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①。現階段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處于摸索期。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和培養會展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途徑,對提高我國會展教育的質量、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及促進專業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內容
(一)高校會展教育改革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途徑從不同的層面都凸顯不同的問題。首先是學校的教育理念落后,這是造成培養途徑落后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某些高校仍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畢業就業指導混為一談,這偏離了“雙創”教育的本質,造成培養目標出現偏差②。
其次是大學生素質差異化現象,這增加了“雙創”教育的難度。大學生個體素質差異明顯,某些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非常強,但團隊合作意識不足,這容易導致在創業中后期出現管理上的瓶頸。某些學生管理能力較強但專業技能不夠優秀,需要與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創新創業活動。
(二)培養途徑探索
講授與實踐齊抓,設計整體性的、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式。從學校與學生雙重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地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融入會展教育改革,健全會展教育“雙創”體系。
1.以活躍教師思維為先導
教師作為雙創教育推動的實施主體,在如何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方面作用重大。教師可使用Mooc、反轉教育、在線課程等新的學習方式與教育方式,從源頭上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如果教師思想古舊,沒有“雙創”的意識,則難以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所以制定政策時不僅要關注學生,而且要關注教師的思維導向和相關訓練。某些高校教師缺乏創業實踐經驗,在“雙創”上師資力量微薄,學校在政策及經費上支持教師參與更多的“雙創”課程培訓。學校需要在政策上引導鼓勵教師除了教學工作以外,拿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創新創業自我訓練和提高,在這些創新創業項目中,鼓勵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2.教材激活學生“雙創”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將書本知識重新“激活”。“雙創”教育的本質特征是推動學生在創新意識和思維的引領下開展創業活動。創業的內容可以是將創新型的知識應用于不同領域,轉化各種科技成果,探索新的產業管理方式,或是推進新產業形態的形成,等等。因此,需要將現有的教材進行編寫。教師需要在上課時將教材統一制定的確定性教學內容進行深度開發,把符號化的知識重新組合和多向激活,轉化為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智慧。在教學設計上,從重知識轉移到重能力,為師生課堂教學實踐,創造從被動到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創造生成的可能。
3.教學策略的選擇
學分制內容改革。可將“雙創”能力體現在學分上。以會展專業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廣東部分高職院校將學生到展會實訓計算學分,讓學生選擇每學期上兩周由專業教師設計的實訓課還是參與學校聯系的展會現場服務,由學生選擇參加內容,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顯著。也可以結合創新探索,將創新成果及與創業相關的項目獲得學分。可將會展項目設計,例如將會議組織、展臺設計、婚禮策劃納入該門理論課一起考核;或可開展相關知識趣味競賽,采取不同的賽制和各級獎勵機制提高競賽的吸引力,讓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提高對創新的追求和創業的動力。年輕大學生有很強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學分制內容改革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某些高校可能受限于資金和平臺,無法為學生提供較高層次的“雙創”教育條件,因此各高校可結合自身條件開發特色會展課程,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強化“雙創”技能訓練,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激發學生的“雙創”意識。具體內容為以下三個途徑、四種實踐方式:
一是“雙創”通識課的開設,該課程面向所有會展專業學生,從基礎層面培養大學生的“雙創”意識和創業技能,例如婚慶策劃、會展公共關系、溝通談判、會展市場營銷,課程的開設需要更廣的覆蓋范圍,將體系科學化,提高專業程度和課程吸引力。在教學內容上以實例和課堂實踐為主。在設計課堂實踐環節中,重視設計題目的創新性,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課程的設計考慮學生的意愿。學生就能通過此課程改革的機會,學到想學的知識。學校與學生雙方的配合能使課改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行業競爭力。
二是面向具有“雙創”潛質學生的針對性培養,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提高提供協助。具體措施為依托行業,加強校企合作,推薦學生到心儀領域知名企業帶薪實習,結合學分制改革予以支持,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進行科學指導,推進在創新創業比賽中表現優秀的團隊的創業計劃實踐,以此加快以發展型、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三是面向會展專業學生的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理論轉化實踐的能力。具體措施為構建一個由校內、校外、互聯網創業綜合的實訓網絡。不同的是,需要校內課堂教學、校外實習實訓和實習基地移動課堂有機結合、分層穿插。將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實踐環節高度融合,讓學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后到實踐中實習體驗,再帶著實習中的問題和個人未來發展目標回到課堂學習,實現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能的相接、相知、相融,使學生不斷體驗和明確學習目標,逐漸確定個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①校內實操訓練基地;②校內創業平臺的搭建;③校外的校企合作基地的設立;④互聯網創業平臺。
三、結語
各地高校各專業都應結合自身資源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對廣東來講,此地的會展經濟發展條件良好但發展速度放緩,就業率下降。要推進會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需要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加強實踐、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探索適合廣東高校會展專業的改革途徑,有利于培養廣東會展市場需要的人才,使廣東會展業長遠健康地發展。
注釋:
①曾雪松,孫君菊.對我國高校“雙創”教育的思考與建議[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
②康麗勇.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6(09):83-86.
參考文獻:
[1]劉潔,郭艷坤.河南省高校“雙創”教育模式實踐探索研究[J].前沿視角,2017.3.
[2]曾雪松,孫君菊.對我國高校“雙創”教育的思考與建議[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
[3]康麗勇.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6(09):83-86.
[4]楊年,江莉花.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本質特征和培養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