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習也應該是生動有趣、快樂活潑的。有了快樂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空前的高漲,就會是學習為自己的需要,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我們就能取得教育的成功。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小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但是,長期以來懼怕作文在小學已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象,如何使學生喜歡作文,進而寫好作文呢?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樂寫。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可見,作文教學中,激發寫作興趣,使學生樂于寫是寫好作文的關鍵。為了調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始終注意通過多種方式,著力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表達見聞感受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寫作。
1、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小學兒童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接觸新鮮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時,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說出來。教師要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有意識的組織他們在一起聊一聊。如:在進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賽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聊天,只要內容與拔河有關便可。有的學生說出自己比賽時的心情,有的說出自己是怎樣拔的,有的學生分析了每局勝負的原因,還有的學生說出了比賽的緊張氣氛。他們無拘無束,各抒己見。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重點,給學生理清思路,為他們完成《拔河比賽》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學生能順利完成這篇作文。
2運用“遷移”培養興趣。為了調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不失時機的運用“遷移”規律,努力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觀察、寫作上來。如:在新學年初,每個學生都買了新的學習用品,課間也擠在一起談論自己的這些東西。教師靈活運用這件事,對學生進行引導:“新的學年開始了,同學們都買了新的學習用品,老師也想買一樣學習用品送給小妹妹,可又不知買什么樣的好,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孩子們一下子來神兒了,有的推薦書包、有的推薦鉛筆盒,還有的推薦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要求他們把向老師推薦的東西介紹得更詳細些。如,說出物品的形狀、顏色、圖案、用途等。孩子們一下子沉默了,說不出了,但是,機靈的孩子馬上認真的觀察起自己的學習用品,又滔滔不絕的說起來,并且說得很詳細,因為他們都希望老師能買和他們用的一樣的學習用品。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再巧妙的引導學生把說的寫下來,一篇《我的學習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掌握作文教學的技能技巧,為學生作文引路。
作文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作文教學原則與方法,為學生作文正確導航。
1、觀察、思維、語言交互發展。作文是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認識事物需要觀察和思維,表達則離不開語言。學生寫作材料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于直觀的觀察,二是通過讀或聽間接渠道。前者為源,后者為流。源頭枯竭,就沒有寫作材料,就談不上寫作。因此,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就要培養善于觀察的習慣,教師又必須從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入手。一般的觀察方法有:順序法、比較法、提綱法、。
2、閱讀、寫作有機結合。閱讀是表達的基礎,閱讀這個基礎打不好,寫作是不會提高的。教學中,教師不應急于讓學生過早的寫文章,而是讓他們先摘抄自己喜歡的文章,并寫出喜歡的原因,也可以說一說文章的不足。學生如果能找出文章的優缺點,并用通順的語句把優缺點寫出來,不僅可以避免他們作文中出現同類錯誤,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在此項活動進行一時期,學生有一定寫作基礎后,再讓他們開始寫,進而每周寫練筆文。古人云:“薄觀、厚積、薄發。”語文學習中讀寫能力的提高,實在是一個不斷充實、提高、積蓄、創新的過程。
3、恰當利用聯想與想象寫作文,僅寫自己觀察到的,往往使人覺得有骨無肉。所以,根據不同要求,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如、指導看圖作文,畫面只有一棵樹和一只向樹飛的小鳥,這能寫出什么呢?此時就要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與聯想力。孩子們的想象是奇特、豐富的,對于他們的想象與聯想,教師不應做任何要求,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于是有的學生想出了這是一只不聽話的小鳥,爸爸媽媽讓它照看弟弟妹妹,它卻溜出去玩兒,結果弟弟妹妹被蛇吃了,它也被趕出了家,四處流浪;還有的學生想到這是一只孤苦伶仃的小鳥,它自己住在樹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每天都在不停的尋找伙伴……這些聯想與想象雖然有些不切實際,但是它符合作文的要求,更豐富了學生的作文內容。
三、充分發揮講評的作用。
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它有助于學生更切實際掌握作文知識,更自覺的提高作文水平。因此,必須發揮講評的作用,組織好每一次作文講評活動。
1、充分發揮自評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過:“責令探索,彼必將用心而得之矣。”意思是說,學生自己寫作文,還要指導學生自己用心評改才會有所得。指導學生作文,教師需做好示范,選擇一些典型的作文進行講評,然后利用小組進行自評,接著就應讓學生自評自改。這時,教師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獨立指導幫助,適當點播。最后,要及時總結,表揚好的和進步大的學生,達到激勵的目的。
2、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不同水平的學生,寫出的作文不可能都盡如人意,但是只要他們肯動腦能把作文寫出來,就要表揚他們。對于孩子的作文,無論他們寫得怎樣查,都要盡量找出一兩點優點,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優點也要表揚。如“你的字又寫進步了”,“這次作文你的句子真通順”……然后再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以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努力做到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對作文的興趣。
3、尊重學生的勞動,多就少改。作文是個人思想感情的表達,必須要體現每個人的個性。講評中,教師要盡力理解學生的意愿,多就少改。尤其是一些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更要多鼓勵少批評,以退為進。
總之,作文教學,重視興趣的培養,遵循教學原則,掌握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教師必須不斷創新,對于低年級兒童,只要有點新異、有點新思想、新做法、新意圖都可以談得上創造。陶行之先生還說:“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的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對于新時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學中都要努力為學生架起創作思維的橋梁,使學生的作文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