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靜玲
摘 要:便民出行公共交通,以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為牽引,推動著現代科技信息技術與公共交通服務和運輸管理的全面融合,使便民服務站在百姓最前端,讓利民、便民、惠民的公共交通成為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的便利服務。本文針對南寧市公共出行交通系統的建設,提出可行性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南寧市; 公共交通 ; 便民出行 ; 建議
1 .引言
城市公交建設便民是關鍵,便民出行公共交通作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運輸體系,它推進著交通運輸的現代化發展,為未來交通服務業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發展便民交通,是推進創新服務的關鍵抓手,同時也是提升其服務水平和轉型升級的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支撐。
隨著南寧市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便民交通受到大力關注,城市發展,交通先行。便民交通已經成為了經濟發展重要的推動力,它已經滲透進生活的各領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便民城市建設過程中便民交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便民交通系統通過將科技信息技術、傳感技術、通訊技術、導航定位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種先進技術有效集成共同作用于整個交通系統中,從而建立一種全方位發揮作用,準確、實時、高效地使車、人、路高效和諧統一,共同發揮作用,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運輸的效率,并且保障了交通的安全、改善了交通運輸的環境以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2 .南寧市便民出行公共交通實施建議
便民出行公共交通的建設實施,需要海量的動態、靜態以及兩者相結合的交通數據[1]。便民出行公共交通運營管理系統的建設目的是改善市民出行環境,以及改變南寧市公交場站存在的建設滯后現象,最終實現公交系統與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安全、完善的公交服務。因此,為建立健全南寧市便民出行公共交通運營管理系統,南寧市應加大對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實施建議如下:
2.1 “人性化”站臺設計
公交站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公交車的停靠點,為乘客候車休息地和顯示公交試試信息,它是公交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交站臺一般包括:臨時休息座椅、擋雨棚、信息顯示牌、防護欄等。各地展臺設計及設施配套因其地方特色和實際情況而不同,隨著社會的進步,公交站臺的傳統和基礎功能已難以滿足人們更高精神需求,因此公交站臺的重新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更換陳舊公交站臺,重新安裝擋雨棚和乘客臨時休息座椅,以更加“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設計新的站臺。逐步改善公功能不齊全、不完善或站臺因缺乏長期的維護措施、廣告功能比重過大等問題。新展臺設計盡量做到以下:①節約資源。取消兩邊臨時座椅,置于廣告欄下方,以節約材料,也能更加有效的擋陽避雨;②修改擋雨棚角度,向后傾斜2-7度,避免下雨天棚頂的積水從前方滴水而造成乘客上、下車不便;③設置醒目的站臺臺階提示,實時提醒乘客注意腳下臺階,避免絆倒或踩空;④盡量減少金屬材料的使用,在不影響審美和整體功能的前提下減少擋雨棚金屬材料的使用,以有效節約成本和減少壓抑感;⑤廣告欄目設置城市地圖,以滿足坐車乘客的需要。設置電子信息顯示牌,提供實時線路信息及娛樂信息。
2.2 科學規劃:調整公交線路,優化公交線網
公交線網優化系統中,車輛的配置、調度及人員的調度優化是基本前提,是決定公交線網能否實現最優的決定性因素。對于線路偏長、運營效率較低,過境客流量很小等問題,通過“主次有度,分層有序”的布局思路來合理部署南寧公交線網;通過線路取消、保留、截短、延長、合并、改道等方法實現線網的優化調整。對于承運量較大且沿線點客流均勻的路線、以及為大多數居民熟知和接受的舊有線路、聯系市郊開行時間較長的線路、起到連通作用但線網密度小的線路等可以適度保留;而對于客流量小、運營效果不佳、與客流方向不太相符的線路,則考慮予以取消。適當消除一些公交自服務區,相應的擴大其服務范圍,接駁BRT、軌道交通、或大型的交通樞紐,用于替代那些線路短的線網,減少線路重復,公交停靠站不理想,通過適當延長使其有較好的停靠站。市中心太過密集的線路則考慮改道,走其它平行的線路;線路重復度高的線路,則考慮合并相應線路,以降低成本、便于調度,提高效率,減小道路交通壓力,整體交通系統健康、協調發展。
采用公交與城市相相適應的發展模式,組建由公共骨干線路、基礎線路以及集散接駁線路等多種路線構成的等級線網[2],建立高效的保障體系,切實解決城市居民出行和換乘等問題。對南寧市核心區線網分布則主要考慮經濟效益,對市郊線網要做到社會、經濟效益兼顧,進而對核心區線網和市郊線網分別逐層分析和評價,保留合理的、去除不合理的,再通過科學驗證,最終實現整個公交線網的優化。
2.3 加設公交場站,擴大站點覆蓋范圍,填補公交空白的調整
加快場站配套設施建設,新建、改造公交運營場、停車場。將公交線路在走廊內較擁堵路段的部分可考慮調整至周邊其它道路,以填補公交空白。在主要的公交站點設立電子站牌,公交電子站牌主要是為乘客提供實時線路及公交車出行信息,它是集計算機、電子地圖、通訊以及現代控制等技術,是現代公交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標志。電子站牌通過電子顯示技術實現公交車輛到達預報及位置信息的顯示,有利于乘客及時了解公交線路、運行站點、車輛到站、車輛延誤情況,合理安排白己的出行計劃,有效縮短乘客與公交系統的“距離”,提高公共交通的社會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公眾可以通過電子站牌的信息顯示屏觀看時政新聞、娛樂節目、廣告促銷、氣象信息、股市行情、旅游線路、日期、政府公告等等。此外,電子站牌的實時視頻監控功能既方便后臺管理系統合理調度車輛提供數據信息,又給公安部門提供犯罪取證依據。
2.4 更換公交車,改善乘客的乘車環境
將舊有傳統公交車,更換為天然氣和氣電混合動力的公交車,以實現綠色環保出行,節約能源。同時,對車輛進行智能改造和智能化建設,充分發揮其視頻監控、自動報站、報警聯動等功能。endprint
2.5 優化公交換乘站點和換乘查詢系統
公交換乘站建設的目標是實現一個更加方便、安全、穩定、實用的查詢和換乘系統,合理設置線路停靠站是乘客在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進行高效換乘的重要保證。換乘站不僅能為公交部門提供準確、詳實的信息,還能為乘客帶來更新的查詢信息和更合理的換乘路線。公交查詢系統能高效幫助乘客選擇出行和換乘路線,有效地提升了乘客出行得效率,實現了公交資源優化配置,并提高了公交管理運營效率和城市的公交信息及服務水平。
2.6 優化公交調度系統
建設智能化公交調度系統,全部的車輛和線路均接入系統中,同時改善調度的管理水平,并提高整體線網的準點率,以實現功能齊全的調度服務。在公交調度系統的優化中,首先根據線路乘客到達特征確定發車時間表,再根據發車時間表進行車輛編組與駕駛員的分配。在完成車輛調度和駕駛員調度的同時,時間表也可以通過電子顯示牌和互聯網提供給乘客。最后要完成每月駕駛員執勤表,此外每年應根據季節因素進行三到四次的調整。完善的公共交通規劃系統同時也是一個決策支持系統,可直接用于交通管理部門和公交公司的運營管理規劃,系統可以自動產生時間表、車輛調度方案、駕駛員每日排班以及駕駛員值班表。公交調度運營一般步驟為:產生發車時間表、車輛調度、駕駛員調度以及駕駛員每月值班表,最后系統還要能夠處理一些動態信息。公共交通信息管理包括了網絡運營的所有信息,這些信息短時間內不變,運輸服務由若干公交線路組成,每條公交線路調度由網絡客流需求決定,車輛調度就是將所有車輛分配到線路上去,駕駛員調度是完成駕駛員的每日排班,執勤調度就是每月駕駛員由于休假和缺勤產生的每月執勤表。數據庫模塊中存儲了運營和調度的基本歷史信息,并且根據現在采集的信息實時更新,分析控制信息庫的功能主要是對調度系統效益的評價,并且保證系統的運行的安全可靠。
通過車輛運營時間(末班車、單班車、夜班車等)和車輛停站方式(全程車、快車、區間車、定班車等)開展多種調度形式,以平衡線路負荷、提升公交客運效率與服務水平使達到優化效果。
2.7 優化車容量
公交車型的確定是公交系統硬件設計和軟營運管理方面的重要的問題,就硬件來說,通常所有的公交車輛有中巴車、單節公交車、雙節公交車、鉸接車、雙層車等。不同車型的公交車輛除了對公交系統的運營成本產生影響外,還直接影響發車頻率的多少、可承載人數、線路容量、乘客舒適度和運輸需求等指標,在實際中通常運輸需求小的線路采用車容量小的車型,運輸需求大的線路采用車容量大的車型。為了不致造成運營中的不必要的浪費,以公交公司的運營成本、乘客車上旅行時間成本和乘客等車時間成本為目標函數,建立一定需求條件下的最佳車容量值,為實際公交運營提供參考。
當線路車輛間距過小時,該調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乘客在兩車中的不均勻分布,恢復線路車輛的車頭間距,使乘客平均等車時間成本和行程時間成本降低。然而在實際應用時,選擇一輛車和兩輛車的調度控制應根據運行條件確定,最后動態調度方案實現也需要通信技術的支持。對于可以預見的線路流量、行程時間和客車滿載情況,可以通過綜合考量乘客等待成本和企業運營成本來確定客車的最佳容量,找出較為適合的公交車采購方案。
當公交站臺處停靠線路總數超過站臺線路容納能力時,需對站臺的線路容納能力進行調整。以實現公交車輛排隊停靠時的泊位數與停靠車輛數相差不大,使得站臺線路容納能力能夠滿足公交線路停靠需求。
2.8 建設乘客滿意的信息服務體系
通過電子站牌、手機APP等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為乘客提供實時的車輛位置信息查詢、換乘站查詢、到站預報、到站提醒等功能,以最大限度的滿足乘客的乘車需求。
3 .結語
便民交通系統的建設目的是改善廣大市民的出行和乘車環境,改變南寧市公交建設的滯后現象,實現我市公共交通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為廣大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一個功能更健全、服務更完善、更安全的公交服務系統。本文針對南寧市便民出行公共交通的建設,通過結合南寧公共交通發展實際情況,提出了可行性的實施建議。
參考文獻:
[1] 梁展凡, 韋海和, 商小燕, 等. 城市智能化便民交通系統的研究初探[J].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17(01):49-53.
[2] 鄭保力, 楊華, 楊濤. 南寧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研究[J]. 規劃師, 2012(10):63-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