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粵方言區的新聞標題具有鮮明的語言特色,在語言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以民國時期的《廣州民國日報》和當代的《廣州日報》為例,比較分析民國時期與現代的新聞報紙標題的詞匯,探究粵方言地區民國與現代新聞標題的詞匯異同,歸納出粵方言地區的語言特點。
關鍵詞:新聞標題 報紙 外來詞 縮略語
一、引言
作為報紙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標題在新聞報紙中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概括事實、吸引讀者的關注和解釋文章的中心內容。在語言學研究中,新聞標題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時代的不同,和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語言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時代特色和語言特色。報紙作為一個時代語言的匯集之地,新聞標題具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如粵方言地區民國時期的《廣州民國日報》和現代的《廣州日報》等。創刊于1923年6月的《廣州民國日報》,是當時的國民黨機關報,也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十年內戰時期重要的參考資料,與同時期廣州地區的其他報紙相比,它具有版面多樣化、內容詳實豐富等特點,在當時的廣州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在廣州報業的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創刊于1952年12月的《廣州日報》,現日均發行量達185萬份,作為廣東省發行量、訂閱量、零售量和傳閱率均居首位的紙質媒體來說,《廣州日報》是現代粵方言地區報紙行業的重要代表。
不同時期報紙文章的新聞標題,其詞匯有著明顯的區別。方言區的不同時期的新聞標題也是如此。本文選取了《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1日至15日和《廣州日報》2016年4月1日至15日的新聞標題作為對比,考察粵方言地區民國與當代新聞標題的詞匯的異同。
二、詞匯方面的相同之處
(一)使用方言詞
民國時期和當代粵方言地區的新聞標題中經常出現粵方言詞,它的存在增加了廣州報紙新聞標題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韻味。如:
(1)增城荔枝大平(《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3日)
(2)十八年毫幣有水(《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4日)
(3)香蕉全宴 你試過未?(《廣州日報》2016年4月2日)
(4)明螺食過返尋味(《廣州日報》2016年4月2日)
(5)明星結婚“標配” 巴厘島真係咁好玩(《廣州日報》2016年4月5日)
(6)明媚春日 閑嘆香江至“他條”(《廣州日報》2016年4月5日)
(7)為食星期四 晚餐請你吃(《廣州日報》2016年4月6日)
(8)“副牌”當道 換裝平靚新(《廣州日報》2016年4月7日)
(9)如何挑“色仔”膽夠還要瘦(《廣州日報》2016年4月10日)
(10)57歲“收買佬”和他的民俗博物館(《廣州日報》2016年4月7日)
(11)鄰家小妹vs白富美 你點揀?(《廣州日報》2016年4月13日)
(12)新航線扎堆 深圳飛更著數(《廣州日報》2016年4月12日)
例(1)中的“大平”指的是很便宜的意思,平指便宜。例(2)中的“水”指錢,廣東地區的人民以水為財,認為水能帶來好運,因此產生了許多和水有關的詞語,這些詞語都用來形容財富等意思。例(3)中的“未”是指沒有的意思,這句話就是問讀者,你吃過香蕉全宴沒有?例(4)中的“食”指的是吃這個動詞,“食”是粵方言中對古漢語的一個繼承。“返尋味”是指東西很好吃,回味無窮的意思。例(5)中的“係”是指動詞是,“咁”是指那么的意思,后半句話的意思是,巴厘島真的那么好玩。例(6)中的“嘆”是動詞享受的意思,“至”是指最的意思,“他條”是指很舒服,很悠哉,很爽。這句話的意思是,明媚的春天里悠閑自在的享受逛香江是最舒服,最悠哉的方式。例(7)中的“為食”是指嘴饞,貪吃,愛吃東西的意思。例(8)中的“平”是指價錢便宜,“靚”是指漂亮,美麗的意思。例(9)中的“色仔”指的是在飄色中扮演人物形象的小男孩。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古老的漢族傳統民俗藝術。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廣東。它是由若干人推著一座裝飾華麗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勢的人物形象。例(10)當中的收買佬是指回收舊物的男人,“佬”是粵方言中的一個特殊的詞綴,用來表示男人的意思。例(11)中的“點揀”是指怎么選擇的意思。例(12)中的“著數”是指劃算,實惠的意思。在列舉的這些例子中,這些典型的粵方言詞無疑使新聞標題更加簡潔和生動,也使標題在表達上更加短小精悍,吸引讀者眼球。
(二)使用外來詞
廣東處于沿海地帶,又是較早開放通商口岸的城市,對外貿易經濟比較發達,和海外有比較密切的往來。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今天,所以在廣東地區,出現了很多外來詞,這些外來詞大部分是音譯詞,從英語的原意上看出與聲音有關,是照著外語詞的聲音用漢語的同音字對譯過來的。如:
(13)士敏土慘跌 代理商叫屈(《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6日》)
(14)曦社輸波兼輸牙交 投機之風吹進校園(《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10號)
(15)細節處見修養,“愛豆”們都做到了嗎?(《廣州日報》2016年4月6日)
例(13)中的“士敏土”是英語中水泥“cement”的音譯詞,例(14)中的“波”是英語中球“ball”的音譯詞。例(15)中的“愛豆”是英語中偶像“idol”的音譯詞。
(三)使用縮略語
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下,為了達到簡約和經濟的目的,新聞報刊的標題盡量要用最少的詞語去表達新聞內容。所以在擬定新聞標題的時候,使用縮略語是實現新聞標題語言簡約化的一條重要途徑。新聞標題中的縮略語,大都用精簡的語言和形式來表達豐富的新聞信息,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語言的表現力,還能實現新聞標題言簡意賅的目的。如:endprint
(16)明夏世運 五二國參加(《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17)罐頭外銷乏力 糖精位高勢危(《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8號)
(18)53場活動帶你去識“海絲”(《廣州日報》2016年4月1日)
(19)短信通知你網銀失效?點開鏈接你就中招!(《廣州日報》2016年4月6日)
(20)廣州“下海”公務員可一次性繳費參加醫保(《廣州日報》2016年4月9日)
(21)廣交會乘車指引攻略發布(《廣州日報》2016年4月13日)
(22)白云山講古 非遺活用有民意(《廣州日報》2016年4月11日)
例(16)中的“世運”是世界運動會的縮寫。例(17)中的“外銷”是對外銷售的縮寫,例(18)中的“海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縮寫。例(19)中的“網銀”是網上銀行的縮寫。例(20)中的“醫保”是醫療保險的縮寫。例(21)中的“廣交會”是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縮寫,因為舉辦的地方在廣州,所以人們喜歡把它簡稱為“廣交會”。例(22)中的“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縮寫。
三、詞匯方面的相異之處
(一)民國時期的新聞標題多用古語詞
清末以后,白話文的地位有大幅度的提升,白話文的運用十分廣泛。清末后出現了許多新聞報道用白話文寫作的現象,與之前用文言文寫作的報紙相比,白話文寫作少了許多文言文時代的嚴肅感。但在白話文盛行之時,報紙作為國家的重要宣傳工具,在一些特定的新聞標題用語中仍然使用文言文來表達,以示鄭重。所以在民國報紙的新聞標題用語中,有保留古漢語的這一特征。
(23)君莫急 當街溲溺 罰款兩萬(《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24)葉大蝦死矣!(《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25)外圍轉軟 谷米膠著(《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26)財部察悉逆財(《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27)張永福來粵之任務(《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28)所適非天之 少婦憤欲投海(《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29)廣之客貸收入之調查(《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30)市民生死之最近調查(《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31)蕪湖變兵竄贛閩(《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32)陳國天抵平謁蔣(《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33)東莞順德兩匪首伏誅(《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34)討逆各艦隊 已一律班師(《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7月9號)
例(23)中的“莫”指的是不要,例(26)中的“察悉”指的是洞察,例(31)中的“竄”是指亂跑、逃走。例(32)中的“謁”指的是會見,這些詞都是對古漢語動詞的繼承。例(33)中的“伏誅”是指壞人被法律懲罰而受到死刑。引自《戰國策·秦策三》:“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例(34)中的“班師”指的是調回在外打仗的軍隊,也指出征軍隊勝利歸來。以及例(27)、(28)、(29)、(30)中對古語詞“之”的繼承。例(24)中對古代文言組詞“矣”的繼承,表示感嘆。
(二)現代時期的新聞標題多用口語詞,新詞語等
為了拉近和讀者的關系,報紙新聞標題經常活用口語化的新聞標題,使報紙標題帶有濃厚的口頭語體味道。[1]新聞標題口語化不但能使新聞標題簡短明白、生動形象,而且能使讀者感到生活氣息濃、真切感人。如:
(35)珠江長江今年很可能發大洪水(《廣州日報》2016年4月1日)
(26)嘀!買肉買菜免找零(《廣州日報》2016年4月13日)
(37)4月1日起不許打麻將?謠言!(《廣州日報》2016年4月4日)
(38)爽!0.6%稅五年內不用交(《廣州日報》2016年4月1日)
(39)寶寶便秘?學會這六招!(《廣州日報》2016年4月7日)
(40)走,踏青去(《廣州日報》2016年4月6日)
(41)大雨憋了很久 忍到今天才下(《廣州日報》2016年4月15日)
(42)親 你為什么獨自旅行?(《廣州日報》2016年4月9日)
(43)潑水節來了!說走就走吧(《廣州日報》2016年4月10日)
(44)想吃正宗蚵仔煎 來肇慶也可以哦(《廣州日報》2016年4月8日)
(45)花樣吃野菜 身體棒棒噠(《廣州日報》2016年4月12日)
(46)迪拜又要建新高塔!(《廣州日報》2016年4月7日)
(47)說好返還的2%房款呢(《廣州日報》2016年4月5日)
例(36)中用了擬聲詞“嘀”來增強標題的生動性,例(38)中的“爽”、例(42)中的“親”、例(45)中的“棒棒噠”是引用了當下最流行的新詞語,以此來拉近報刊與讀者的距離,使人感到親切生動。例(41)、(42)、(43)、(44)中引用的“了”“哦”“呢”等語氣詞入題,同樣也起到了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標題口語化的作用。
四、結語
不同時期的報紙新聞標題固有一定的語言特色,不論是在詞匯、語法、修辭手法或者語言風格上都會有所區別。而這一點在粵方言地區更為明顯。筆者在翻閱了兩個時期各十五天的報紙新聞標題后,也發現了不少其他語言特色的區別。其中新聞標題詞匯的語言特色比較鮮明。在對比了民國時期的《廣州民國日報》和當代的《廣州日報》兩個時期的報紙后,發現了其中的異同規律。其他的發現,則有待以后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肖暢.新世紀《廣州日報》頭版頭條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符芳雅 廣東廣州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51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