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勝
育感恩之心 立脫貧之志凝聚脫貧攻堅強大正能量
杜勝
在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我省向深度貧困全面宣戰,堅決打贏這場“硬仗中的硬仗”。射洪縣把開展群眾感恩教育作為決戰脫貧的重要抓手,創新方式加強群眾感恩教育,讓群眾知道恩從何來、惠及何處,教育引導群眾懷著知恩、感恩、報恩之情,齊心協力脫貧奔康、共建美好家園。
把抓實感恩教育貫穿打贏脫貧攻堅整體戰始終,做到全過程跟進、全方位指導、全覆蓋教育。
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大走訪”“大調研”“大調查”活動,系統梳理脫貧攻堅中部分貧困群眾存在的致富動力缺乏、旁觀思想嚴重等問題,響亮提出“自立自強、感恩奮進”教育主題,從改變貧困群眾思想根源入手,在增強貧困群眾共同認知上著力,有的放矢開展感恩教育,激發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堅持示范引領。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率帶作用,深化領導干部聯系幫扶基層系列制度,各級黨組織書記、黨員領導干部深入脫貧攻堅一線上黨課、講感恩。今年以來,縣級干部帶頭下鄉鎮、進村組、到聯系點講課30余場次;科級領導干部、“五個一”幫扶力量講課440余次,受教育群眾超過4萬人,讓貧困群眾真切感受到上有關懷、前有方向。堅持考核推動。把感恩教育納入脫貧攻堅和“五個一”幫扶力量專項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開展形式、達到效果、群眾反響等6類考核細則,建立“設定總分、反向扣分、特別加分”評分機制,力促感恩教育落地落實見效。
督促指導各部門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靈活多樣開展感恩教育,讓貧困群眾聽得清楚、想得明白、記得深刻。
專家領導輔導教育。今年初,組織黨校、教育系統專家分別到已脫貧村、預脫貧村、未脫貧村開展試講,并以此為基礎擬定感恩教育宣講大綱。同步建立縣委黨校和轄區學校包片教育制度,利用全縣優勢教師資源到包片聯系點開展感恩教育。各部門到村授課180余場,黨校、學校到村授課75堂,實現感恩教育全覆蓋。現代手段輔助教育。利用縣電視臺、電臺,錄播感恩教育宣傳片、黨群直通車節目30余期,循環播放520余次;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組織貧困群眾觀看教育片790余次;利用手機報、微信,向貧困群眾發送感恩主題、致富典型、養殖技能等信息380余條,營造濃厚的感恩黨和政府、爭相脫貧致富氛圍。因戶施策幫帶教育。為防止“一刀切”“吃大鍋飯”現象,開展差異化教育,針對不同情況貧困戶,采取黨員“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助教育,干部帶隊上門入戶宣傳教育等多種方式,確保脫貧路明確、脫貧賬明晰、貧困戶明白。
圍繞教育主題,借力“黨課趕集”“三治融合”“夜校充電”等工作將感恩教育推向縱深。
借力“黨課趕集”。以鄉鎮為單位,每月利用兩次農村逢場趕集日,將黨員群眾吸引到集鎮茶館、場鎮書店、老年大學等固定場所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在電影、川劇、壩壩舞等活動中融入感恩教育主題,切實提高群眾參與度。今年以來,全縣利用“黨課趕集”開展感恩教育180余次。借力“三治融合”。整合“三治融合”“六聯機制”典型評選,通過“兩推一看一評”方式,村每季度評選一批星級文明戶、致富帶頭人;鄉鎮每年評選一批“脫貧之星”“感恩之星”,并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引導廣大群眾學先進、懂感恩、爭脫貧。借力“夜校充電”。全縣80所貧困村“農民夜校”共開展感恩教育460余場次,將感恩主題融入課堂、融入故事、融入生活,采取問答式、互動式、角色扮演形式開展感恩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常比變化、常念黨恩、常思奮進。(作者系中共射洪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編: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