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程 (合肥工業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 230000)
基于徽州民俗文化下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研究
張程程 (合肥工業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 230000)
民俗文化做為一種文化形態和文化資源,與本地區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當前眾多傳統民俗文化的逐漸消逝,傳統民俗文化難以得到保護和傳承。而將民俗文化通過設計的手法進行民俗元素的提取并引用到產品設計中是一種重要傳承文化的手段。以徽州民俗文化、文創產品為研究對象,先對徽州民俗文化進行解析和歸納,再引入文化創意,對文化創意產品及設計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徽州民俗文化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方法借以此傳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文創產品;轉化
民俗,是指民間的一種文化,它是緊緊依附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并且傳承下來的文化現象。中國博大而深厚的的中華文化中孕育著悠久歷史的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隨著人類產生而產生并且逐步演變發展代代相承。民俗的產生與發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對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至關的作用。但是由于時代的進步發展,外來文化的猛烈沖擊、以鄉土社會為主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安徽地區優秀的民俗文化日益萎縮,有些已經逐步消亡。安徽民俗文化涵蓋內容極其豐富,各類飲食文化、服飾、節慶習俗、建筑文化、宗教信仰等鑄成一幅色彩艷麗的民俗風情圖畫,富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美學價值。皖南的跳鐘馗、疊羅漢,阜陽剪紙藝術、旱船等不僅地域特色鮮明,而且有極強的觀賞性。這些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的積淀為各種創意設計提供著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本文以設計的視角為出發點借助設計手法選取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中極具地方特色的徽文化作研究探討。試圖通過探究通過設計的方法對民俗文化提取進行創意設計。
徽州民俗文化是多樣性的,它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與信仰。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戲曲、民間傳統工藝等,都能夠反應出徽州民間的審美情趣。民間舞蹈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反應徽州獨特魅力,傳統戲曲影響深遠,與祭祀、節慶聯系很密切。傳統工藝源于生活、工藝精巧。同時徽州民俗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安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山多而地少,四面環山,在地理上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單元間。在此地理環境中衍生出來的徽州民俗歷史悠久、類型豐富,成為了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民俗已然成為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開發徽州民俗文化資源并進行轉化,從而設計出具有徽文化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精品,繼而以此來傳承徽文化。
其次面對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歷史民俗與現實傳承的問題。以徽州民俗為例,嘗試通過設計轉化手法能夠在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歷史與現實之間傳承中搭建一個橋梁。當前文化創意產業存在一中消極的現狀:我國所開發的文化產業,更多是以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時尚文化進行,以鄉土社會為主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很多傳統的民俗文化逐漸消失殆盡,得不到傳承。例如傳統祁門縣的民俗活動中古老劇種目連戲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能夠表演出來的人很少了。界首彩陶、霍邱柳編這些傳統手工藝會的人就更少了。這也讓我們認識到了傳承民俗文化迫在眉睫,十分重要。在這種狀態下,通過藝術或者設計的手法進行轉化,將民俗文化代入到現實生活中,在生活中處處展現民俗文化。進而通過這種方式來傳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并且隨著人類的進步而發展著,是最貼近人民身心和生活一種文化。其涵蓋內容也相當廣泛,種類龐大。大致分為:物質生活與生產民俗、社會生活類民俗、精神民俗和語言民俗。想要通過設計手法在眾多的民俗文化中進行提取轉化,首先應對徽州民俗的分類和代表性民俗文化進行梳理,選取每類民俗種類中具有特色的,地域性特征較大的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進行元素提取。(如圖1所示)。1
物質生活民俗包括生產民俗、飲食民俗、服飾民俗、建筑民俗等。開秧門”、“祭門神”、“接財神”、“開張禮”等儀式活動。傳統的建筑民俗:馬頭墻、小青瓦、徽州特色民居、徽州三雕等。服飾民俗有“長袍馬褂”、“端午衣”、“襦衣”;飲食民俗有傳統徽菜:臭鱖魚、毛豆腐“、刀板香等特色飲食。2
社會生活類主要。社會組織民俗方面的代表:反映村落習俗的西遞、宏村;反映宗族習俗的牌坊、祠堂。節日民俗有:漁燈會、疊羅漢、五月五 “賽龍舟”等?;罩輦鹘y節日:傳統廟會主要有九華山廟會、關帝會、阜陽火把節、徽州婚嫁、五猖會、放水燈節令習俗 、鳳陽花鼓節等。
徽州的精神民俗包括民間信仰與禁忌、民間游藝、民間藝術、民間傳說等。民間信仰有皖南建筑 “風水論”、“嬉鐘馗”、歙縣漁梁壩的儺舞和祁門縣的目連戲、黟縣的“金扁擔”傳說等。民間藝術有阜陽剪紙、界首彩陶、霍邱柳編、杜氏刻銅、蕪湖鐵畫。語言民俗有徽州歙縣民謠、績溪民謠、休寧民謠、黟縣民謠和祁門民謠。

圖1 徽州民俗分類
我們所理解的文化創意產品,既不能單純的認為是精神產品,更不能視為簡單的物質產品,而是兼具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雙重性質。作為物質產品,文創產品要考慮其適用性、產出和投入成本,要注重產品的物質材料的選擇及工藝性、流行性等商業性因素;作為精神產品,文化產品要有創新性內容,更重要的是蘊含情感,賦予故事性,設計師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過自身的認知灌輸到產品當中。滿足人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并通過信息、宣傳、教育、文娛等功能,擔負著傳承精神文明、歷史文化、習俗的重任。3所以在文創產品設計中,更應關注的是:好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更應該關注人們的需求,從外在變化和內在傳達齊頭并進,從具象到抽象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傳達的結合。好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更應是具有獨創性的,更應是蘊含豐富故事性和情感表達。
本文由調查分析人們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通過挖掘和凝練“徽州民俗文化”元素與特色,研究其文化符號和元素的應用實踐方法,將民俗文化資源進行提煉與創新,從視覺符號元素提煉到文創產品設計,將研究理念融入到設計實踐中去,開發一系列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并能適應市場需求的文化創意新品,通過設計創意來提升地方民俗文化,繼而起到傳承徽州文化。
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首先要分析徽州民俗文化外在表現和內在表現,從而由具象元素中提取探討徽州民俗文化及其深層含義,進而提煉出民俗文化元素轉化為民俗文化符號。通過前期調研、素材收集、草圖設計、具象轉化、提取元素符號、元素符號的應用、傳達文化內涵、進行再設計?;罩菝袼孜幕瘎撘猱a品的轉化應從外在表現和內在表現兩個方面構成(如圖2所示)。外在表現從民俗資源搜集分類到具象元素的提取和轉化,具象元素的提取可以從服飾、造型、色彩、紋樣等進行抽象提取符號化,最終應用文創產品設計中。內在表現為寓意情感的傳達,從歲月積淀的徽州民俗中傳承情感、通過文創產品傳達徽州民俗的歷史故事。

圖2 徽州民俗文化創意產品的轉換思路
文創產品一定是個性的獨特的創造,甚至是多文化交融的產物。本文以徽州民俗文化中的幾個方面為例:徽派建筑、馬頭墻、牌坊和鳳陽花鼓節日習俗為出發點,通過調研歷史文化、形態、表現手法及寓意,結合現代文創產品的風格特點,設計了一系列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創產品,有環保袋、書架、杯子和杯墊等。通過對上述對徽州民俗文化創意產品的轉換思路,通過前期調研素材收集、草圖設計、具象轉化、元素符號提取轉化傳達文化內涵、再設計進行設計實踐。例如西遞胡光刺史牌坊書立設計(如圖3所示)。胡光刺史牌坊:徽派建筑中牌坊多為士大夫階層的寓所,胡光刺史牌坊是為了紀念胡文光于明代嘉靖建筑擔任萬載縣的縣令時筑城墻、修學校,做過的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一方面提取安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符號進行抽取簡化,另一方面也是徽州民俗文化的代表,將其進行簡化設計,形成書立,具有功能的同時也表達文化訴求和傳達。

圖3 徽州民俗文化文創產品轉換方法實踐
鑒于民俗文化歷史性、傳承性及富有故事性的特征,民俗承載著設計師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過自身的設計認知灌輸到產品當中,這樣消費者才會有感動,如果沒有感動,文創產品很容易就會像普通的商品一樣。同時開發民俗文創產品必須要有附有產品說明卡,通過說明卡直接傳達產品背后承載的豐富的歷史故事,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之后,對故事有了認同,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消費者購買的不僅僅是一件物品,而是一個可以傳承的故事。
徽州民俗文化絢麗多彩的,同時富有濃厚的地域性文化的特征,為設計元素挖掘提取賦予潛力和基礎。當前傳統民俗文化的保護未引起重視,很多優秀的民俗文化只有極少的人認知,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有些甚至漸漸消失在生活之中。民俗文化資源沒有進行開發或者開發僅停留在表層。因而唯有通過設計的方法來挖掘徽州民俗資源,把傳統的元素用現代方式表現。提取其民俗文化元素進行抽象轉化設計,將徽州的意像帶進文化創意產品里,讓徽州地區的地域特色能夠結合產品,通過產品的散播與流動性,不但能間接推廣徽州地區,傳承徽州地區的歷史背景與民俗特色之外,也能借由文創產品引發更多的互動感受,讓更多人對徽州民俗文化有認知和了解的同時,打造本民族品牌,進而傳承徽州文化。
注釋:
1.卞利.徽州民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0-30 .
2.雷若欣、葉童.徽州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初探[J].宜春學院學報,2012(7):1-2.
3.何群.文化生產及產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6.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第二版)[M].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24.
[2]何群.文化生產及產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82.
[3]卞利.徽州民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26-41.
[4]丁龍慶,雷若欣,葉童.徽州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初探[J].宜春學院學報,2012(7):1-2.
[5]阮晨海.日本旅游市場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分析[J].設計藝術理論期刊,2016(3):95
[6]周雅琦.北京民俗文化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15-20
[7]徐啟賢.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例探討文化產品設計的轉換運用[D].臺灣: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2004.2-3.
國家級創新實踐項目“合肥工業大學HFUT創客營”(201610359052)
張程程(1991.1- ),女,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