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滿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創新團隊 辛集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河北 辛集 052360)
辛集試驗站冬小麥一水千斤簡化栽培技術示范初報
趙滿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創新團隊 辛集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河北 辛集 052360)
河北省辛集市小麥高產節水綜合試驗推廣站探索小麥在春季澆一水情況下實現畝穩產500 kg的可能,完善技術集成,給下一步河北省治理地下水超采區提供技術依據。結果表明,所試品種衡觀35、嬰泊700、農大399、石麥22、冀麥585在土層深厚、地力肥沃、保墑保肥能力強的地塊均能達到產量目標。
冬小麥;春季一水千斤;簡化栽培
河北省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人均水資源不足300 m3,是全國人均的1/7。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河北省不斷超采地下水。由于小麥是農業用水大戶中的大戶,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創新團隊通過探索小麥在春澆一水情況下實現穩產500 kg/畝的可能,完善技術集成,給下一步河北省治理地下水超采區提供技術依據。
選擇保水保肥能力較好的壤土、粘壤土中高肥力地塊。河北省辛集市小麥高產節水綜合試驗推廣站菜市街農場,面積100畝,土質為壤土,有機質19.96g/kg,全氮 1.238 g/kg,速效磷 38.03 mg/kg,速效鉀127 mg/kg。辛集試驗站保高豐農場地塊土層深厚、地力肥沃、保墑保肥能力強。土質為壤土,有機質含量16.9 g/kg,全氮含量0.84 g/kg,有效磷32.2 mg/kg,速效鉀127 mg/kg。
2.1 選用抗旱品種。本示范菜市街農場選用衡觀35、嬰泊700、農大399,對照品種石麥22。保高豐農場選用冀麥585。
2.2 適當推遲播期。要求播期在10月10~15日。該示范播期是10月10日。
2.3 適當增加播量。對照品種石麥22畝播量13.5 kg,其他品種畝播量16.5 kg。
2.4 小麥勻播。小麥勻播指的是同深度播種,小麥分布均勻、通風透光好,無5 cm以上斷壟。種植形式有15 cm等行距、7.5 cm等行距、無壟勻播等。該示范采用15 cm等行距種植形式。
2.5 重施底肥。每畝底施中化緩釋肥(27N-18P2O5-6K2O)50 kg,春季不追肥。
2.6 足墑播種。播前要求相對含水量達到75%~80%,即耕層土壤抓土成團、落地即散。如果播前降雨量特大,亦可不澆底墑水。
2.7 精細整地。整地質量要好,采用深松整地技術。
2.8 冬前鎮壓。越冬前采用機械化鎮壓保墑。
2.9 春季澆水。春季澆水根據苗情在拔節后5~10 d進行。但也要根據降水及苗情綜合考慮,如果冬前至越冬期降水明顯少于常年,應提前澆春一水;如果冬前至越冬期降水明顯高于常年,應推遲澆春一水。菜市街農場示范田2015年春季澆水日期提前至3月27日(拔節期4月6日)。保高豐農場示范田在小麥起身拔節期(2017年3月28日)灌水,畝灌水量65 m3。
2.10 病蟲草害防治。小麥返青后畝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15 g,兌水20 kg防除麥田雜草,防治時間為3月11日。小麥使用包衣種子滅病蟲;3月11日結合春季除草畝加入1.8%阿維菌素乳油15 ml防治越冬紅蜘蛛;5月8日小麥抽穗揚花期“一噴三防”,配方為: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 ml+10%吡蟲啉20 g+20%粉銹寧40 ml+磷酸二氫鉀150 g,兌水30 kg噴霧。
3.1 試驗品種。2015年河北省辛集試驗站小麥一水千斤示范產量調查試驗品種為衡觀35、嬰泊700、農大399,對照品種為石麥22(表1)。2017年河北省辛集試驗站保高豐農場一水千斤示范產量調查選用品種為冀麥585,收獲日期為2017年6月12日(表2)。

表1 河北省辛集試驗站2015年小麥一水千斤示范產量調查表

表2 2017年河北省辛集試驗站保高豐農場一水千斤示范產量調查表
3.2 測產方法
3.2.1 畝產1。各取樣點3點(1個定點,2個隨機)。每點選取2行株數的1.1 m(行距15 cm)計算每畝穗數;在樣點中隨機抓取20穗,計數20穗的總粒數,折算為穗粒數;千粒重實測,計算畝產量。小麥畝產量1=[(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106]×0.85。
3.2.2 畝產2。各取樣點3點,每點采用1.1 m,6行取樣計為1 m2產量,小麥畝產量2=1 m2產量× 666.7×0.85。
3.2.3 平均畝產。(畝產1+畝產2)/2=平均畝產。
3.3 生育期降水情況。河北省辛集試驗站2014~2015年小麥生育期降水總量為110.6 mm,2016~2017年小麥生育期降水總量為123.6 mm。
所試品種衡觀35、嬰泊700、農大399、石麥22、冀麥585在春一水條件下,平均畝產分別為524.7 kg、553.4 kg、553.7 kg、537.8 kg、556.9 kg。可以看出,以上5個品種在土層深厚、地力肥沃、保墑保肥能力強的地塊一般年份均能達到產量目標。一水千斤技術每畝可節水50~80 m3,節支50~100元,給河北省治理地下水超采區提供了技術依據。該試驗2014年、2015年在河北省辛集市小麥高產節水綜合試驗推廣站菜市街農場進行了2年的示范,2016年在保高豐農場進行了50畝示范,均達到了目標產量,是冬小麥節水的一項重要技術。
[1]肖世和,蔡典雄.旱地小麥的引進技術 [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1.
[2]周迎久.河北治理地下水超采 [N].中國環境報,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