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朝紅師樹新周永萍李雪梅鄧素花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1000;2文安縣農業局 河北 廊坊 065800)
棉田爛鈴的原因及防治對策
葛朝紅1師樹新1周永萍1李雪梅1鄧素花2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1000;2文安縣農業局 河北 廊坊 065800)

由于2017年氣候異常,造成棉田的伏前桃增加,為棉花的爛鈴創造了條件,廣大棉農應該引起重視。棉花爛鈴主要由棉鈴病害引起,如棉鈴疫病、炭疽病、紅腐病。而這些病害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土壤帶菌或病殘體帶菌3種方式傳播,特別是距地面40 cm以下的棉鈴在田間郁閉、空氣濕度大于85%時,爛鈴發生嚴重。爛鈴不僅影響棉花產量,造成棉花纖維品質下降,同時還增加了植棉的生產成本,造成植棉效益的下降。其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如下:
1.1 氣候原因。前期氣溫高,雨量減少,使得積溫增加,干旱加重,造成生育期提前,伏前桃增加,距地面40 cm的棉鈴增加,為病原菌的傳播創造條件。
1.2 種子處理不到位,重茬種植。種子在播種前不經過處理,或處理不當造成種子帶菌,出苗后侵染棉苗,后期侵染棉鈴,在發病條件適宜時造成棉鈴病害,出現爛鈴。造成棉鈴病害的病菌可在土壤或在病殘體中越冬,連年重茬種植造成土壤含菌量提高,為病害的傳播創造條件。
1.3 連續陰雨,田間濕度過大。在伏前桃較多的情況下,由于棉鈴結鈴部位低,距離地面近,降雨時,土壤中的真菌孢子隨雨水飛濺到棉鈴,從而侵染棉鈴,造成爛鈴。所以7月份如果降雨頻繁,地面濕度增加,適宜病菌繁殖,就會出現爛鈴。8~9月份棉田封壟,降雨較多或連續陰雨,造成棉田光照不足、濕度大,為病菌的繁衍創造條件,可加快病菌的侵染,是造成爛鈴增加的重要原因。
1.4 田間管理不當。近年來,不少棉區種植習慣還沒有改變,氮肥施用量過多,其它肥料使用較少,加之田間密度較大,造成植株營養生長旺盛,田間通風透光不良,濕度增加,爛鈴增加。連陰雨或大雨過后,排水不及時,造成田間積水,形成田間小氣候,空氣濕度增大,為爛鈴創造條件。
2.1 選擇適合品種,控制伏前桃。盡量選擇果枝節位高、通風透光好的品種,減少40 cm以下的棉鈴,控制伏前桃的數量,減少爛鈴。
2.2 棉花封壟前中耕松土。提倡行間中耕松土,破除地面板結,降低棉田濕度,改善棉花生長環境條件,減輕棉花爛鈴。
2.3 種子殺菌,輪作倒茬。播前對種子進行晾曬,使用紫外線殺菌,結合殺菌劑浸種殺滅病菌,減少種子帶菌量。土壤和病殘體是棉鈴病菌越冬的主要場所,輪作倒茬可以減少土壤帶菌,進而減少爛鈴。
2.4 改變種植習慣,加強田間管理。目前河北省廣大棉區對于氮肥的需求量較小,對磷鉀肥的需求量較大,應改變以往的種植習慣,減少氮肥使用量,增施磷鉀肥。根據土壤條件確定合理密度,根據田間長勢合理使用縮節胺調節植株的長勢,防止植株徒長,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爛鈴。雨后對有積水的棉田,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爛鈴。同時開花前培土,不僅對棉田排水防澇有一定的作用,對預防棉花倒伏也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從而減少爛鈴。一些棉田由于密度過大或長勢過旺,造成封壟過早,或行距較窄的棉田,為防止田間過分郁閉,應采取早去邊心,摘除無效花蕾,抹贅芽、摘老葉、去葉枝、剪空枝、拔空棵等措施,改善棉田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的消耗,促使棉鈴早熟,減少爛鈴。根據田間蟲害的預測預報和天氣情況,及時合理進行棉鈴蟲、玉米螟、盲蝽蟓等害蟲的防治,減少蟲害對棉鈴的影響,進而減少爛鈴。
2.5 后期及時摘除爛鈴和老熟棉鈴。在棉花后期即吐絮期連陰雨,棉田濕度增大,出現棉鈴病害,造成爛鈴。在此時期應及時摘除爛鈴、病鈴,減少病原菌的擴散,摳出棉絮,晾干,保證產量。在爛鈴嚴重時,應把老熟棉鈴(鈴期≥40 d)提前摘下,噴灑乙烯利溶液后晾曬,以保證棉田產量。
2.6 化學藥劑防治。化學藥劑防治是防治棉花爛鈴的一項重要措施。一般在爛鈴發生初期開始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65%代森鋅200~3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注意在噴藥時對準中下部的棉鈴進行噴灑,要做到均勻細致,不漏噴,不重噴。根據發生規律,1周噴施1次,連噴2~3次,防治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