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傳祥
(天津市靜海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天津 靜海 301600)
中藥金銀花流浸膏的制備及體外抑菌試驗研究
杜傳祥
(天津市靜海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天津 靜海 301600)
金銀花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應用歷史悠久。臨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風熱或溫熱病初起發熱而微惡風寒者及下痢膿血,如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咽炎、急性扁桃體炎、風熱感冒等癥狀。研究證明,金銀花具有解熱、消炎、抑菌、利膽保肝、止血、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本試驗擬對金銀花及以金銀花為主的復方制劑的開發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以尋找療效確切、組分明確的藥物,為臨床醫療服務。
2.1 材料
2.1.1 藥材與試劑。金銀花(花),營養瓊脂,無水酒精。
2.1.2 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采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
2.1.3 儀器。真空干燥箱,ZK-82B型,上海市試驗儀器總廠;電子控溫電熱器,蚌埠市恒信試驗儀器技術研究所;高壓蒸氣滅菌鍋,上海醫用核子儀器廠;電子分析天平,FA1004型,上海精科天平儀器廠;粉碎機,JFSD-100型,嘉定糧油檢測儀器廠;游標卡尺,規格0~150 mm±0.02 mm,安徽桐城量具廠生產;恒溫水浴鍋,玻璃平皿,回流冷凝裝置,蒸餾裝置等。
2.2 方法
2.2.1 金銀花流浸膏不同濃度溶液制備。由于抑菌試驗選用的是不同提取物,因此須轉換為同一當量進行抑菌試驗比較,即配制成相當于1 g生藥溶于1ml水中的1∶1濃度溶液。金銀花流浸膏的制備:取金銀花100 g,用無水乙醇作溶劑,浸漬24 h后,以1~3 ml/min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續漉液85 ml,另器保存,繼續滲漉,至滲漉液色淡為止,收集濾漉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初漉液,混合后,再加無水乙醇稀釋至100 ml,靜置,后澄清,過濾,即得。從上述三者的1∶1濃度的溶液中各取5.0 ml于小玻璃瓶中,用梯度濃度配比法配成濃度分別為1∶2、1∶4的各提取物的水溶液。具體步驟為:取1∶1濃度2.5 ml加入第2個小瓶中,再放入2.5 ml蒸餾水,充分混勻,即為1∶2濃度;再從1∶2濃度的瓶中取出2.5ml溶液加入第3個小瓶中,再加入2.5 ml蒸餾水,充分混勻,即為1∶4濃度溶液。
2.2.2 抑菌試驗。①藥敏紙片的制備:將普通定性濾紙用打孔機打成若干圓形紙片,直徑為6.0 mm,置于干燥潔凈的試管內,用單層牛皮紙包扎,放入高壓滅菌鍋中經121.3℃、30 min高壓滅菌后,取出放入恒溫干燥箱內進行干燥。取經干燥后的紙片一定數量,放入金銀花的3種提取物不同濃度溶液中,浸潤后備用。②培養基的制備:在容量為1 000 ml的三角燒瓶中加入蒸餾水1 000 ml,放在電爐上加熱。用天平準確稱取35.0 g營養瓊脂,放入三角燒瓶中并不斷攪拌使瓊脂完全溶解,用牛皮紙封口,然后放入高壓滅菌鍋中經121.3℃、30 min高壓滅菌,取出趁熱倒入經過高壓滅菌的培養皿中,厚度約4 mm,蓋好蓋子,冷卻凝固后備用。應注意對培養基的保護,防止被細菌污染。將剩下的培養基放入冰箱保存。③參照菌株的培養:取狗的新鮮糞便,用生理鹽水稀釋后,接種環接種到培養基上,放置37℃溫箱中,4 h后取出,取少量疑似菌落涂抹到干凈的載玻片上,均勻涂抹適當大小的薄層,經自然干燥后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將其烘干固定,進行革蘭氏染色,顯微鏡觀察形態為大腸桿菌后,在無菌操作條件下,用接種環取相同菌落培養物,用劃線法接種在制作好的培養基中,然后用不同接種環分別以同樣方法對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進行接種。把各菌種置于37℃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培養,24 h后取出放入4℃冰箱中保存備用。④體外抑菌試驗:分別取上述菌株的新鮮培養物,在無菌操作條件下,用不同涂布棒均勻涂抹在接種過不同菌種的瓊脂培養基上,再用無菌鑷子,將在不同濃度藥液中浸潤的紙片均勻間隔貼于各瓊脂培養基表面,輕壓紙片使接觸良好,放入37℃恒溫培養箱中,24 h后取出,觀察抑菌圈,測量并記錄結果。判定標準:抑菌圈直徑小于9 mm為低度敏感;9.1~11mm為中度敏感;11.1~15 mm為高度敏感。
3.1 試驗結果
3.1.1 金黃色葡萄球菌試驗結果。金黃色葡萄球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金黃色葡萄球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
3.1.2 大腸桿菌試驗結果。大腸桿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大腸桿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
3.2 結果分析。由表1、2可知,金銀花流浸膏3個劑量組中,1∶1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14.32±0.6 mm),對大腸桿菌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9.76±0.7 mm);1∶2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10.84±0.5 mm),對大腸桿菌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8.34±0.5 mm);1∶4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8.72±0.4 mm),對大腸桿菌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8.02±0.8 mm)。從上述分析可知,金銀花流浸膏1∶1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而1∶2劑量組次之,1∶4劑量組效果最差。提示金銀花流浸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最佳抑菌濃度是1∶1。
4.1 關于試驗目的的分析。金銀花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具有解熱、消炎、抑菌、抗病毒、利膽保肝、止血、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抗生素的效價下降,所需劑量增大,副作用不斷增加,研究天然植物的抗菌活性,開發非抗生素類抗菌藥物顯得極為重要。我們應科學利用金銀花并加強金銀花保護宣傳,以保護生態環境并實現對金銀花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2 中草藥抑菌試驗存在的問題。體外抑菌試驗所觀察到的僅僅是中草藥中某些抑菌成分對細菌的直接抑制作用,或者說是中草藥中是否含有抗菌成分及其這些成分抗菌活性的大小,而中藥治病的作用機理除直接抗菌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中藥的多種復雜有效成分調節機體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力,甚至一些中藥的抗菌活性在體外抑菌試驗中顯示不出或不強,但在體內卻有較好的抗感染效果。
4.3 關于試驗結果的分析。通過試驗可以證明,金銀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對不同的菌種有不同的抑制效果,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高于大腸桿菌。隨著金銀花流浸膏濃度的升高,抑菌作用也隨之增強,且在1∶1濃度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程度達到高敏,抑菌圈直徑達到14.32±0.6 mm,在1∶4濃度下,大腸桿菌的抑菌圈直徑僅為8.02±0.8 mm,呈低敏效果。
由表1、2可知,金銀花流浸膏3個劑量組中,1∶1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14.32±0.6 mm),對大腸桿菌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9.76±0.7 mm);1∶2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10.84±0.5 mm),對大腸桿菌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8.34±0.5 mm);1∶4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8.72± 0.4 mm),對大腸桿菌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徑為8.02± 0.8 mm)。從上述分析可知,金銀花流浸膏1∶1劑量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而1∶2劑量組次之,1∶4劑量組效果最差。提示金銀花流浸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最佳抑菌濃度是1∶1。本試驗證明,不同濃度的金銀花流浸膏均有著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較為敏感,對大腸桿菌作用相對較弱。
[1]王發國,葉華谷,馬其俠,等.金銀花及其藥理作用 [J].生物學通報,2004(05):24~26.
[2]湯樹良.金銀花中的抗炎皂苷忍冬苦苷C[J].國外醫學 (中醫中藥分冊),2004(02):26~29.
[3]林丹,趙國玲,劉佳佳.中藥金銀花藥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試驗的研究 [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3(05):31~34.
[4]宋海英,邱世翠,王志強,等.金銀花的體外抑菌作用研究 [J].時珍國醫國藥,2003(05):42~45.
[5]趙良忠,蔣賢育,段林東,等.金銀花水溶性抗菌物質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6(02):27~29.
[6]張澤生,烏蘭.金銀花中綠原酸的體外抑菌和抗氧化性的研究 [J].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05(02):34~36.
[7]袁毅君,宋瑛.清熱類中藥的抗生育作用 [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1,21(5):28.
[8]孫德梅.金銀花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作用研究 [J].河南科學,2002(05):15~18.
[9]張紅鋒,白艷軍,藍宇淑,等.中藥金銀花提取物的體外抑菌作用 [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0(01):26~28.
[10]武雪芬,白雁.金銀花葉藥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試驗研究 [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03):448~449.
[11]馬志琴,宋曉紅.甘草金銀花煎飲預防大劑量化療口腔潰瘍的臨床觀察 [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8):2408.
[12]陳秋蘭.淺談金銀花在新生兒中的應用 [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3(11):1049.
[13]龔璀璀,鄭玉霞,鄭乃剛.金銀花在體內抗氧化作用的試驗研究 [J].實用醫藥雜志,2006,23(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