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迪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經濟市場體系中,小微型企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一大部分。眾多中小型企業為我國增加就業崗位,帶動經濟發展以及提升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中小型企業以及小微企業涉及到我國市場經濟經濟的各個領域,同時在改革開放以來,為我國市場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對于國民經濟GDP的飛速上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小微企業的銀行貸款融資活動也隨之日漸頻繁,緊隨其而來的是越來越大的信貸風險問題,如何降低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關系到全社會的穩定局面。
【關鍵詞】商業銀行 小微企業 貸款機制
隨著近幾年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許許多多中小型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這進行的如火如荼般的市場中。據統計,我國擁有全世界最為集中而龐大的小微企業群體,再加上一些無證經營的商家,我國小微企業群體已經突破六千萬,為我國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微企業在增加我國稅收,擴大就業崗位,維護市場經濟穩定,社會安定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由于小微企業創業成本低、崗位吸納能力強、產權高度集中,所以在產業結構優化,產品升級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融資問題成為小微企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大阻礙。
一、當前商業銀行微小企業貸款機制存在缺陷
(一)小微企業信用質詢體系不完善,信貸風險高
在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貸款活動中,首先要對相關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再對信用等級達標的客戶進行授信審查,之后再對其資產進行評估從而進行資產風險管理。應中國人民銀行的要求,地方商業銀行主要通過信用評級的方式進行風險控制,原則上主要按照統一評價標準、分類確定等級,定時隨市場調整貸息降低風險,分級進行有效的管理。具體的操作主要還是要看借貸企業所屬類型以及相關行業,及時考量企業的營收狀況以及以往信用狀況,依據這些信息測算企業清欠能力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由于小微企業缺乏融資擔保,銀行沒有有效的信用審核機制來降低風險,因此對于小微企業貸款問題總是一卡再卡,限制了許多小微企業的發展。大多數小微企業經營范圍處于產業鏈底端,行業內競爭激烈,極易受到行業內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風險抵抗能力較弱。而且小微企業科技水平不高,規模不大,資產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有效貸款,因此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許多小微企業由于沒有充裕的現金流導致資金鏈斷裂,不可避免的黯然退出市場。而且小微企業需要的大多是流動資金,借貸周期性頻率高且緊急,傳統銀行信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故而一些小微企業不得不尋求民間資本的幫助,而民間資本的高利息則增加了小微企業的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在這重重困境中,小微企業的死亡率高達50%-60%也就不足為過了。況且很多小微企業財務盈虧狀況不透明,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為銀行在審核考察時增加難度,難以準確預估企業財務風險。由于身處環境的惡劣,部分小微企業由于缺乏法律意識則,懷抱僥幸心理妄圖通過資產轉移的方式逃脫銀行債務。這更加促使銀行提高對小微企業的放貸門檻。還有就是小微企業大多沒有足夠的資產用于抵押,特別是從事第三產業的小微企業,無法提供等效價值的抵押物,又為銀行把控借貸風險增加難題。事實上,及時有等值的抵押物,銀行也不愿將貸款放出,因為大部分小微企業所能提供的抵押物大多是一些設備、車輛、存貨等銀行難以有效變現的資產,這無疑為小微企業融資新增阻礙。
(二)銀行對于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
由于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中小型企業,因此銀行在對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應該如何設計沒有先進的經驗以供參考和借鑒。傳統銀行對于企業貸款要求極為嚴格,風險把控較為要求較高,信貸審核手續極為繁瑣,況且許多小微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甚至在民間籌集資本,提升了經營風險,令銀行信貸人員望而卻步。由于缺乏對小微企業放貸的經驗,銀行對于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對于各種風險量化的指標不夠完善,容易出現一些系統性風險。而且銀行對于自身工作人員的放貸也存在風險。銀行之間也存在競爭,信貸人員的工資往往與他為銀行放出的借款數額相掛鉤,為了爭奪客戶,一些放貸人員難免進行一些違規操作。由于放貸的權限下放到地方銀行中低層信貸人員手中,在利益的驅使下難免會有一些工作人員抵擋不住誘惑,在一些利益輸送下違反銀行規定,未能細致調查客戶信息,掩蓋對方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小微企業匯報虛假信息,為了個人利益而出賣銀行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業群體數量極為龐大,導致放貸后,管理人員無法準確追蹤每一筆資金的流向,很容易導致銀行錯失追償欠款的有效時機。
二、降低小微企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相關建議
(一)將先進技術手段應用于銀行貸款風險控制中
商業銀行通過對客戶短期借款建立存量管理指標,并對相應指標進行限制,把控風險,降低每筆貸款的系統性風險,同時也可以簡化審核手續,提升放款效率,分散了信用風險。根據企業所屬行業、經營規模、發展前景等要素制定小微企業借款的風險結構。建立數據庫和完善貸款資金流向監控機制,在企業臨時提出較大額度的貸款時,商業銀行能夠及時查證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并對企業該項商業經濟活動進行評估,進而確定可拆借額度。信貸擔保是當前商業銀行對于小微企業貸款活動行之有效的一個控制風險的手段。通過對先進金融服務技術的運用,建立一個多元化的信貸擔保體系,使多家彼此信賴的企業合抱成團,一起向銀行申請貸款,通過分散風險的手段降低商業銀行的借貸風險,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二)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提高清欠能力降低系統性風險
在開發金融產品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控風險與收益關系,使之達到穩定的狀態。開發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通過多元化信貸模式與客戶需求相結合,尋求商業銀行與客戶的雙贏局面。努力提升信貸人員的業務能力,建立完善的經營管理模式,嚴格準確地調查客戶信息和市場水平,通過專業化的平臺建設提高業務處理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追責機制,控制信貸人員違規操作的風險,提高銀行對于貸款風險的判斷和掌控。通過分析企業的業務交易信以及真實性來判斷企業經營狀況,從而提高對客戶償還債務能力判斷力。利用新型金融交流平臺技術,連接與客戶溝通的紐帶,拓展如供應鏈金融、現金結算、企業機構理財等業務,幫助小微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也降低了銀行借貸風險。
三、結語
小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在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城市化建設發展、增加國家稅收等方面成就突出。而其所面臨的融資風險問題需要商業銀行和小微企業攜手應對。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在我國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