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峰
【摘要】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對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園區作為改革開放的經濟載體,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必須加強園區的管理,服務企業。
【關鍵詞】工業園區 建設管理 服務措施
一、概述
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對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園區作為改革開放的經濟載體,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必須加強園區的管理,服務企業。
工業園、產業園、集聚區、制造基地等戰略規劃國內外由來已久,其目的是提升各地資源優勢、產業特長,從而引進一些符合要求配對企業,加強協作,形成集群,打造各自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有效推動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增加地方就業、居民收入、財政稅收等,促進社會穩定繁榮。
二、園區建設管理的問題現狀
(1)隨著中國工業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工業園區建造也顯得日益主要。工業園區的大片區開發建造,建造項目品種繁多,征地拆遷疑問矛盾杰出,事務穿插和諧難度大等疑問,一向貫穿于片區工程建造全部進程。比方:工業園區建造項目有土方平坦、市政路途、橋梁、跨線橋箱涵、污水處理廠、電力開閉所及環網柜、美化、路燈、治安監控系統、弱電歸納管線工程等等,觸及的建造項目多、專業面廣,且各種項目建造工序環環相扣,經常因某個建造項目或環節影響全部片區運作;征地拆遷疑問是工業區建造一個老大難的疑問,觸及土地、青苗地上附著物及水利設備賠償等,違章搭蓋修建、搶種搶建等拆遷疑問,影響工程的建造;觸及有關事務穿插有鎮(街)村、部隊(軍纜)、建造、水利、林業、供電、公路、水務等,各部門有有關行政答應或規章制度,往往因專業穿插抵觸或行政不答應等影響工程建造。
(2)園區吸納了很多產業低端企業。尤其是內地園區引進的項目有些并非高技術、有潛力企業,而是在沿海面臨原料成本增加、人力成本較大的落魄企業,而內地園區優惠政策、廉價勞動力和原料成本成為低端企業殘喘的溫床,這些企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當地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但是它們始終是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淘汰的對象。
三、管理服務企業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加強園區管理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發展”的準則審視園區的管理。用“特區”的思想研究園區的管理。用“改革實驗田”的觀念創新園區的管理。
(二)轉變職能
在園區發展過程中,政府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園區的管理,在諸多關系和利益的調整和處理中,政府起著主導作用。政府應站在改革的前列,切實轉變職能,提高辦事效率。
(1)放手,真正把園區推向社會,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要求,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
(2)放權,給園區加快發展必要的手段和條件。凡是能夠交給園區管委會的經濟管理權限和行政管理權限,盡可能都交管委會。
(3)服務,為園區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服務。
(三)加強部門配合
園區是一個經濟組織,也是一個社會組織,必須聯系到各職能部門和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關心、支持和共同努力。各部門要自覺地轉變和改進工作方式及工作作風,按照園區新的管理體制的要求,改革舊的、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規章制度,工作中多支持,多配合,多服務,為園區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四)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狠抓投產達效
按照重點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達效的原則,加強對項目的“全過程”服務,立竿見影解決項目落地、建設、投產中的各種問題,推動重點項目投產達效。一是區級重點工程項目,推動阿里巴巴二期、北汽海納川、本特勒、北內內燃機、聚美優品5個項目投產或投入運營,能源產業園投入使用;二是園區重點工程項目,推動都市麗人二期、三期投入運營,保稅倉庫、東南電梯、當當網二期等5個項目2017年內竣工或部分主體竣工,環日醫療、京津冀聯合醫院、華航精密儀器3個項目2017年內完成基礎施工。
(五)以完善功能為抓手,狠抓環境提升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改善園區生態環境,加快功能性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環境。一是啟動新一輪綠化提升改造工程,提升綠化層次水平,打造沿高速經典綠化景觀帶,老區實施精細化管理,打造花園式生態園區;二是開展大氣污染與水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倡導綠化節能低碳發展,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清理整頓環保違規項目,加快推進全域無煤化和清潔能源利用,完成污水處理廠PPP模式提標改造工作;三是不斷完善城市配套服務功能,加快總部大樓、高新公寓二期、京濱商業街、心腦血管醫院、玫瑰園酒店建設,確保2017年內投入使用或竣工,啟動超市、影院等配套設施建設。
(六)以制度建設為保障,狠抓園區管理
著力構建科學制度體系,促進園區規范管理、科學發展。一是建立健全企業服務監督體系,形成安全生產、環保、工程建設、科技、人才等各項工作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管理、服務、監管制度體系;二是規范內部各項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機關內部管理制度,強化考核測評機制,形成事事有據可依、處處有矩可循的閉環式制度體系;三是加強京濱行政服務中心審批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提升服務效能;四是樹立“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的理念”,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大檢查頻次力度,加強宣傳引導和專項應急演練,落實安全責任追究制,確保全年安生生產零事故。五是創新融資方式,進一步降低融資規模與融資成本。
四、結束語
工業園區是促進產業聚集的有效載體,集聚了大量的企業,如何加強園區管理服務企業,實現快速發展是所有園區共同探討的課題。加強工業園區建設管理對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市場經濟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園區,當前正在由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向管理體制與機制優勢以及環境優勢轉移。
參考文獻:
[1]王一兵.淺論園區管理模式改革與創新[J].數位時尚,2013,(10).
[2]林建家.工業園區工程建設管理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房地產業,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