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平
【摘要】幼兒園餐后活動是幼兒在午餐后自主活動或在教師組織下所展開的活動。日常工作中,教師經過一上午的教學活動,會覺得要讓幼兒自由活動、童真綻放,不能再約束在備課本里條條框框。所以,教師一般會組織一些安靜的餐后活動。我們經常見到幼兒就餐后自己選擇喜歡的區域進行活動(玩積木、畫本、看漫畫……)或是餐后帶著幼兒在操場、幼兒園內隨意逛一圈,時間一到就帶著孩子到睡房里午睡,這樣的形式比較機械單一。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容易接受新的刺激,愿意嘗試新鮮的事物。日復一日,幼兒對重復的活動就會感到有點膩煩,開始抵觸。教師要照看還在就餐的幼兒,還要去活動區制止一些幼兒的不良行為。幼兒餐后活動成了幼兒教師頭痛棘手的問題,課后教學交流中我不斷總結和反省,取其精華,使幼兒的餐后活動能更加的豐富多彩。
【關鍵詞】餐后活動 組織 自主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到:“幼兒教師應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建立良好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那么如何組織好幼兒的餐后活動呢?我總結幾年來幼兒教學的實踐經驗,餐后活動要動靜相宜,因地制宜,才能更利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一、靜中樂學,激發潛能
(一)想象力與繪畫
在進行餐后活動的時間,幼兒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活動,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對部分幼兒選擇了畫畫,我們因循善誘,我們盡量拋棄那些在空白圖案上(卡通、人物、動物)涂抹顏色的畫本,因為這些線條已經限定死的畫本,限制了孩子想象的空間。他們只會拿中手中的蠟筆,在涂著自己喜歡的顏色。幼兒想象力培養不僅很重要,還關系到孩子今后的發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創造各種條件,讓幼兒異想天開,充分發揮想象力。幼兒的思維簡單、稚嫩,有時卻是令人驚喜,你會發現幼兒的想象空間無窮大。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搜尋一些圖片或者復印雜志上的一些圖片。對于像捏橡皮泥和玩積木的幼兒,也是一樣讓他們盡量發揮想象力的“魔法棒”。捏橡皮泥和堆積木幼兒優秀的作品,因為不易保存,我們就利用手機或者照相機,拍下優秀作品。洗印照片出來貼在活動墻上,標上幼兒的名字。下次更新時,照片就給幼兒帶回家保存,成為激勵幼兒一種極佳方法。
(二)童言無忌,口才培養
我們充分利用餐后活動時間培養孩子的口才,讓他們有機會參與練習演講與辯論。學習語言口才不是短時間就能夠見成效,而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鍛煉過程。餐后,教師每天可以挑選一個小朋友演講,教師可以點話題拋磚引玉。小朋友可以互相提問,不設定問題,可以講昨天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好吃的食物……。遇到膽小的幼兒,鼓勵幼兒講一兩句就可以,教師可以提示一下。對那些表現欲強的幼兒,教師可以讓他們講故事,可以重復課堂中的故事,電視里或者臨睡時聽到的故事,都可以嘗試。
(三)幼兒精彩瞬間,永恒珍藏
幼兒在學習期間,會留下珍貴的一些片段,照片、影像。餐后活動時,可以播放幻燈片和錄像,絕對能吸引所有幼兒的目光。當幼兒看到自己出現在電視畫面里或者看到自己在舞蹈上表演,聽到自己唱歌的聲音,那種幸福會洋溢著張張小臉蛋。當幼兒看到自己犯小錯誤照片時,幼兒會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教師可以配上語音講述小朋友錯誤在哪里,也可以讓小朋友發言這些行為的錯誤之處,用詞要得當、時間要短,不能讓小朋友感到委屈、自卑。這種直觀的讓幼兒改正錯誤比教師家長批評教育效果好很多。
二、動手動腳,健康成長
(一)手指動起來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可以傳授幼兒有趣的身體游戲,但要求游戲的選擇是活動量較小的游戲,手指游戲就比較適宜在餐后進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精細、細致的動作,有利于大腦發育。比如兒歌“五個好娃娃”。教師可以播放音樂,右手握拳,跟著兒歌做:“五個好娃娃,乖乖睡著啦,公雞喔喔啼,叫醒五娃娃,拇指姐姐起床了,食指哥哥起床了,中指哥哥起床了,四指弟弟起床了,五指妹妹起床了。”這個手指游戲簡單好學,教師通過一邊聽著歌曲用左手把右手的五個手指依次翹起,讓幼兒在游戲中記住五個手指的名稱。游戲和認知同時進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手指游戲有很多種類,教師可以靈活轉換游戲內容,讓幼兒手指運用自如。
(二)快樂游園,知識見長
餐后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們離開教室,進行餐后散步。可以在走廊或者操場,散步能夠起到放松心情、有助幼兒胃腸蠕動,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散步時,老師可以引導幼兒一邊散步一邊念兒歌、唱歌,這些都能讓幼兒愉快地散步。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它在幼兒的眼中充滿好奇和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幼兒園里植物的生長蛻變情況,教孩子認識園內植物的品種。比如我們看到花壇里一朵盛開的花,可以指著花朵詢問幼兒花的顏色、花瓣的形狀、花的香味,都可以讓幼兒親自體驗一下。
三、幼兒自主,教師配合
在幼兒園餐后幼兒活動中,教師要以愉悅的心情、正確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指導。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和天氣情況,恰當合理給幼兒安排餐后活動。在餐后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活動權,配合幼兒開展活動。同時教師要“收音盒”的姿態,收集各方(幼兒、家長)的聲音。教師們工作中與孩子們一起邊學邊玩邊思考,找準孩子們的興趣點,細心聆聽幼兒的心聲。讓幼兒講自己看的書、喜歡聽的兒歌、喜歡玩的游戲,教師要記錄下來,在餐后活動中分層次、分階段的滿足幼兒的要求。當幼兒發現自己提的意見在餐后活動實現后,他們會覺得教師不騙人、守信用,以后他們對提意見會更積極,這種好效果會輻射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總之,對于幼兒餐后活動組織開展,教師要追求餐后活動的時效性、有效性、有序性。在餐后活動中,不僅要注意提高幼兒自主活動興趣,智力潛能的開發、知識能力的掌握,也要給幼兒有選擇的空間,充分調動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我認為教師要經常在活動后總結經驗,找出什么是幼兒感興趣的,不斷創新、不斷進步,這樣才能做到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