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摘要】開辦民生類電視節目幾乎是每一家地方電視臺除了時政新聞即聯播節目的第一首選,民生節目反映百姓身邊事、關心事,受眾面廣,辦好一檔民生類節目,容易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果說民生節目是一道菜,如何把這些食材加工好,讓觀眾喜歡“吃”,是欄目需要認真考量的指標。節目的編排效果體現在欄目這一“廚師”角色是否到位,可以說,電視編輯作為電視新聞節目制作流程中的重要環節,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堪稱節目的“靈魂”。為此,欄目制片人、編輯必須要用心、用情、用巧。筆者多年來作為民生類電視新聞欄目的編輯,感受頗深。
【關鍵詞】板塊設置 特色板塊 推陳出新 整合專欄
近兩年,為適應觀眾需求的變化,欄目除了繼續把常規新聞做好、做活外,也漸漸地針對不同的受眾需求,有針對性的開設相應的版塊,根據不同群體的收視需求,打造專業化版塊,努力實現欄目的升級和轉型。
一、打造特色板塊,集聚不同收視群體
特色版塊體現“特”,內容定位清晰。如《你忙我幫》是目前欄目最具影響力的版塊,立足為百姓辦實事,通過幫忙記者關注民生急事、難事、煩心事,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體現媒體的人文關懷。《民生視點》是與畢節當地另一家都市報紙《烏蒙新報》聯合打造的一檔對社會熱點進行深度報道的子欄目,該節目的前期采訪由兩家媒體派記者進行聯合采訪,并于同一天刊播。《食品安全之眼》主要針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曝光追蹤;此外《健康直通車》關注市民健康;《畢節家園》關注房產家裝;《科普視窗》關注科技動態,探求新聞事件真相;《陽光119》關注消防救援;微紀錄片《七十二行》關注各行業百姓的生存狀態、人生感悟,體現人文關懷;《媒體時空》關注媒體資訊;這些子板塊都有獨特而精確的定位。
二、欄目整體編排和布局
(一)認真選擇好頭條,布局好專欄節目。
頭條新聞很重要,堪稱“排頭兵”,可以起到節目的旗幟作用。頭條新聞選好了,整檔節目就會有分量,收視率就會高;反之,會直接影響觀眾對節目的整體印象,從而影響收視興趣。
曾經有的編輯在編排稿件時先把時效性強的動態性新聞放在開始部分,但后來大家也都形成了共識,就是選取頭條的原則不是時效性因素,而是重要性因素,要把最吸引人、新聞價值最高的放在前面,而且頭條新聞既要代表欄目的特色,又要能提高觀眾的收看興趣,所以,通常來說,90%的頭條新聞須是體現欄目特點的社會民生類新聞。其它才是重要資訊,突發事件和動態新聞。
根據欄目的時長情況,我們在編排節目時,前四條通常為“頭條+突發動態+常規民生新聞”,接下來是《你忙我幫》,可以說《你忙我幫》及之前的節目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接下來是一般的常規動態報道,最后是服務性專欄,如《健康直通車》、《畢節家園》等。由于另外的多個專欄為周播節目,為了平衡每天的專欄節目,分別從周一至周日固定安排播出時間,在原有的編排順序基礎之上追加在《你忙我幫》之后的時間段。根據內容或時效性的不同,對新聞信息進行歸類,然后再把若干彼此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節目組合成板塊,最后通過一定的方式串連成節目的編排方式。板塊化編排可以使電視新聞節目更加有序,取得更為理想的傳播效果。
(二)明確對縣區通訊員稿件的編排原則
(1)編排好重要的新聞。重要新聞靠前播出,甚至頭條播出。這類新聞主要是地方成就性報道,包括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對于做得很好的節目,我們也會進行重點的推出。由于市臺的節目覆蓋已經涵蓋了全市200多個鄉鎮,市臺播出的節目有了地方臺不具備的收視群體,這個平臺也讓各地方臺很重視,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節目質量的提升。
(2)找好規律,對稿件進行組合編排。將一組可以找到內在聯系的新聞組合在一起播出。包括同類、綜合、對比、回顧、背景鏈接等多種方式。比如同是涉及“三農”的題材可以進行組合編排,有效串接,同時歸納出共同的地方,延伸一些政策法規的普及等。
(3)利用好新聞線索,延伸采訪內容。地方臺提供的新聞稿件有的單從新聞價值上很一般,但是往往會蘊含一些較重要信息量在里面,我們的處理方式就是派出記者去把這些隱藏的線索挖掘出來,或者直接向該作者約稿,做相關的延伸內容的報道。比如某縣給我們傳來了一條關于表彰孝親敬老的動態報道,其中提到幾個受表彰人物的事跡,文字說得很少,但我們認為這些人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代表性,于是,我們派記者對其中的兩個人物進行了跟拍式采訪報道,挖掘一些感人的細節。再比如某縣舉行了一個開工儀式,將對一處天然的瀑布進行打造,文稿通篇講儀式上的內容,對該景區描述不多,我們記者后來專門就此景區的打造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報道,節目在微信公眾號推出后,吸引了眾多的網友關注點贊。相關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畢節城區的棚戶區改造,通訊員傳來的稿件主要立足點是介紹相關部門如何加快進度開展拆遷工作的內容,后經過我們的深入采訪后,抓住了城區水庫周邊居民納入改造范圍的這個點,把多年來未有效解決的水庫周邊環境問題得到解決這個點進行放大。在編排這類稿件時,我們不急于把動態的內容發出,而是在增加深度采訪的內容延伸后,作為一個話題式組合報道集中推出,體現了較大的力度。
三、結論
綜上所述,電視民生類節目的編排代表著欄目對新聞價值的判斷,體現欄目的個性特征。在新聞媒體競爭日趨激烈,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社會信息的共享性日益突出,傳統媒體已經不是一家獨大,資料顯示,近年來網絡媒體的廣告收入已經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廣告的變化其實是一個風向標,提示傳統媒體要不斷的變革、創新,要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強化新聞的深度、獨家,同時,我們必須充分發掘新聞節目編排手段,使新聞編排真正成為新聞的再創作。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繼續保持優勢,再創佳績。
參考文獻:
[1]湯國興.民生新聞的板塊結構與編排創新探討[J].青年記者,2013.
[2]車達.淺談民生新聞欄目的板塊策劃[J].新聞傳播,2014.)
[3]王應軍.民生之道[M].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