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萍
【摘要】本文通過對農村留守老人特征的分析和上當受騙方式的歸納,解析農村留守老人上當受騙的原因并提出預防措施,爭創和諧社會。
【關鍵詞】留守老人 特征 方式 措施
關于老人上當受騙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和網絡,筆者做了一次社會調查,發現提升農村留守老人的防騙意識已經成了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農村留守老人的現狀
本文所指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全部子女)長期(通常半年以上)離開戶籍地進入城鎮務工或經商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而在家留守的65歲以上的老人。下文簡稱農村老人。
筆者采用入戶座談和路邊交談的訪談法,共調查了當陽市的育溪鎮、壩陵居委會和河溶鎮共計100名老人。其中男性45,女性55,其中90%的人有上當受騙經歷。可見事態嚴重。
根據調查,農村老人具有以下特征:
(1)淳樸善良,警惕性差。筆者走訪100名老人,口頭介紹是來做社會調查,沒有1名老人對筆者身份產生懷疑更無要求出示證件,而且90%的老人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交談欲望。
(2)文化程度底。在被調查的老人中,小學畢業占49%,初中畢業占12%,39%小學肄業或者文盲。
(3)體弱多病。調查中,70%的男性老人有腰疾或者腿疾,90%女性有腰部疾病。但是都不主動做身體檢查。
(4)精神慰藉缺乏。75%的老人一年見1次子女,20%的老人重大節假日可見子女,5%的老人幾年見1次子女。70%的老人只有在重大節假日或生日接到子女電話。
(5)受騙經歷:80%的老人買過假冒偽劣的產品,18%的老人買過保健品或者“高科技產品”。其中尤以靠近集市2公里范圍的老人占比最高,在受騙老人中占到了80%以上。
調查中,有些經濟體條件差的老人講述被騙經歷,痛哭流涕。被騙的金額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雖然個體被騙的數額相對不大,但對于沒有收入的農村老人來說,這是一筆巨款。這些錢是從牙縫里省出來、從雞屁股里面摳出來的。。
留守老人被騙,老人不僅遭受了經濟損失,精神也是極大的摧殘。有些老人明白被騙之后自責;一些老人因被騙和子女發生家庭矛盾,進而產生了悲觀厭世,甚至怨恨社會的心理。新聞報道2016年7月,湖北省公安縣一位老人,因免費領禮品被騙而自殺。
二、騙子的騙局
(1)免費發放禮品。騙子以推廣產品為名,免費發放小禮品。只要到場人人有禮,或戒或筷子、或面條之類。聚集到一定人氣后開始賣東西,今天賣出商品,第二天原價或者高出原價回購產品。騙子剛開始賣便宜的東西,后來東西越來越貴。到最后騙子卷款而逃,老人們還在會場等著退錢。窩在老人手中的商品都是以次充好,物非所值。
這種騙術是集體受騙。在諸多騙術中都有免費發放禮品的影子,因為這是騙子用來聚集人群最有效手段。在調查中還發現,很多老人對領取免費禮品樂此不疲,呼朋引伴。有的老人明知是騙局,但是禁不住每天有人占到便宜這一事實的誘惑,最后受騙。
(2)高科技下鄉。這種騙術也是利用免費發放禮品聚集人群。騙子們賣的所謂的高科技產品,價格更高。所以危害更大。比方說在調查中發現一個村所有老人都花2400元裝了所謂的凈水器,拆開以后,其實就是幾個廉價的過濾網。
(3)利用封建迷信。騙子以免費觀看各種雜技表演等方式聚集人群,比方刀扎喉嚨,噴火,胸口碎大石、崩斷鐵絲等等,然后宣稱表演者有“神功”,是菩薩保佑。趁機賣佛像和一些所謂的符。老人們聽說保平安,紛紛搶購。
(4)冒充國家公務人員。騙子們冒充國家公務人員,入戶辦理所謂的低保和各種各樣的涉農補助,然后以交調查費、工本費、手續費等等名目進行詐騙。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則以疏通關系費等行騙。這種騙術對國家政府的公信力有極大的破壞。
三、防范措施
農村留守老人被騙的原因很多,要想完全杜絕被騙不可能,但是只要我們從社會和家庭兩個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降低農村老人上當受騙的概率,尤其是集體性上當受騙的事件,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預防。
(1)加強宣傳。農村老人文化程度低,雖然大部分都有手機,但是不懂上網。因為文化有限,很多老人也不看手機的短消息。電視宣傳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電視里面有關于老人被騙的事情很少。大多數都是女大學生被騙的事情。所以社會對此重視不夠,這方面亟待加強。最有效的方式是街頭宣傳。可以借鑒禁止農村焚燒秸稈的方法。利用政府車輛加裝喇叭和大屏幕,制作一些宣傳片。可以組織一些志愿者下鄉進行宣傳,制作一些圖片新聞等等。農村的小道消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這些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能夠得到快速的傳播。也一定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加強政府作為。筆者在調查期間,遇上發放小禮品推廣產品的騙局。筆者給110打電話,110說這事歸工商部門負責,給12315打電話,工商說沒有執法權。而且無法鑒定他們賣的是假冒偽劣產品。雖然筆者冒著被打的危險極力勸阻,但仍有老人被騙。所以建議實行聯動機制,各個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并且實行負責制,不管是公安還是工商部門,誰接到預警電話,就應該對此負責。另外也要加強村委會的領導作用。不能利用村里地盤讓來路不明者經營賣場或者表演。
(3)建立農村互助組織。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農村老人對熟人的信任遠遠大于對陌生人或者官方的信任。為此,可以在農村中選擇一些文化程度較高,有威望的老人,形成一些非正式的組織。對這些老人進行培訓,然后再由這些老人對村民進行勸說,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地方鼓勵城市老人回鄉養老,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城市的老人文化程度較高,見多識廣,防騙意識強。由他們對農村老人進行引導也是有效的方式方法。
(4)加強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和溝通:關愛老人只有社會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有些騙術就是利用老人的情感訴求設計。如果老人和騙子比家人還親近,子女要深思:是否在情感上關愛父母不夠。現在交流方式多,可以通過微信、電話多陪父母聊聊天,有意識的提醒老人不要貪小便宜,有購物需求到正規超市。
在農村,主要是以群體性的詐騙為主。這種詐騙受害人,危害大。但因人群聚集隱蔽性不強,易于被發現,只要社會和家庭聯手,加上個人警惕性提高,治理起來應該不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