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捷
【摘要】優秀的職業制片人,幾乎都擁有敏銳的洞察力、獨到的眼光和精準的判斷力,而在一個項目萌芽之初,只有一個劇本、小說甚至故事大綱的階段,用什么來做出敏銳精準的判斷?此時,制片人的核心技能就是優秀的影視文學審美。
【關鍵詞】影視文學 影視投資 制片人
影視投資、制作與其他的商業行為相比,有著非常顯著的區別。影視產品是獨一無二的精神產品,不同于樓房、汽車,不同于工業化量產的日用品,影視行業的每一件作品,其創作過程都凝聚了核心創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攝影、演員等的心血,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品味和價值。而將這些不同創作環節整合到一起,形成統一風格的綜合創作者,就是制片人。
不論在影視企業的管理中,還是在一個影視項目運營階段,制片人都處于基礎而核心的地位。從創作的角度來看,制片人處于一個影視作品的創作主導地位,是統籌者和權威管理者,是影視制作團隊的靈魂與核心人物,同時,他也是影視劇作品在面對觀眾和市場之前的主要評判者;從經營的角度來看,制片人又是影視劇投資的責任承擔者,是和投資人發生信托關系的“職業經理人”。制片人是商人,但在此之前他應該首先是藝術家。
優秀的職業制片人,幾乎都擁有敏銳的洞察力、獨到的眼光和精準的判斷力。作為投資方代表,他對導演、編劇和主演的選擇,體現著兼具市場眼光和審美的價值取向;還要能協調和整合編、導、演及各生產部門的組織才能和將藝術審美標準化為團隊進行藝術創造的共識。而在一個項目萌芽之初,只有一個劇本、小說甚至故事大綱的階段,用什么來做出敏銳精準的判斷?此時,制片人的核心技能就是優秀的影視文學審美。
制片人的影視文學審美能力,第一個方面,是必須具備準確把握戲劇人物塑造的能力、才能協助編劇確定人物設定、把控好人物發展方向。無疑,不管是舞臺上、屏幕里、銀幕中、還是現在流行的網絡劇,只要是“戲”,觀眾關注的焦點就是戲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觀眾總是從不同人物的命運波瀾當中,去感受喜怒哀樂,體驗情緒起伏。舊時代的戲班子里,通常說法是“戲就是捧角兒”,也說明一切戲劇的表達,最終都必須通過觀眾眼前的演員和他所塑造的鮮活人物形象來承載。一部電視劇能否成功,核心是能否塑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物形象。戲劇人物塑造的關鍵是塑造好主人公,也就是承載戲劇功能最多、受到觀眾牽掛最多的那個人物。但一部電視劇敘事體量龐大、線索繁雜,要想成功的保證每一集都有精彩的內容、每一個單元的戲劇情節都飽滿和引人入勝,還必須依靠大量鮮活的次要角色。紅花也需綠葉配。
第二個方面,制片人必須具備準確把握戲劇結構中各種戲劇性元素的能力。戲劇性元素包括情境、動作、沖突、懸念、場面、節奏等等,都是具體手段。這些元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恰恰是它們相輔相成的化學反應,共同構筑起一部優秀的、充滿戲劇性的電視劇本的基石。
一旦人物確立,通過戲劇性元素加以結構,操作層面把握好情節的因果關系,并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幾個層次逐步鋪開;在每一個局部的情節段落內和段落與段落之間做好勾連,“步步相逼”推進情節發展。只有通過情節跌宕的安排牽動觀眾心靈,才能在高潮階段直抵人心,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達到情緒體驗的頂點。這是制片人在評判劇本、把控編劇創作上必須努力做到的目標。
筆者作為多部影視劇作品的制片人、監制和文學編輯,在工作接觸到的許多劇本。一般來講,在把握戲劇性也存在一些誤區。第一種,是過分強調電視劇的宣教屬性或者小眾審美,導致戲劇性缺乏;另一種,則是片面理解、過度追求所謂的“戲劇性”,以至于過猶不及,喪失了電視劇應有的價值引領和基本的審美導向。
在過度追求戲劇性的作品當中,一類主要的認識誤區,是以偏概全,認為戲劇性就是“戲劇沖突”,更進而簡化為就是“沖突”,于是情節看點簡化成了各種“打、鬧、罵”。對于這種項目,需要與編劇充分溝通并作出調整:戲劇沖突無疑是戲劇性重要的方面,但是一旦孤立強調沖突,就忽略了戲劇沖突與人物,與戲劇情境、戲劇懸念等等各種要素之間的化學反應,放棄讓劇本變得豐富多彩的更多手段。
還有一些編劇,明白沖突來源于人物關系,但不在乎編織是否得當、是否符合生活常識,只顧人為的給劇中人制造糾葛、引發沖突,以為人物的關系越復雜、越離奇,人物的矛盾沖突越激烈,故事就越好看。這種“好看”往往適得其反,讓觀眾非常反感。或者過分強調懸念,反復刻意 “藏私”,瞞住觀眾本應該知道的細節。“懸念”本身無可厚非,但不可誤用濫用,一旦超過正常限度,就變成故弄玄虛。而觀眾最后得知真相“不過爾爾”,立刻會有上當受騙之感。
另外一類在戲劇性上走入誤區的編劇,認為戲劇性就是“偶然”,因為偶然帶來意外,意外給情節發展制造出乎預料的轉折點,于是劇中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偶然,甚至大多數關鍵情節的推動,一旦編劇無法順利找到內在的戲劇推動力,就投機取巧依靠“偶然事件”觸發。戲劇雖然高于生活還必須源于生活,必須遵循基本的生活邏輯和生活常理,過于偶然則過于傳奇,變得不可置信。故事人物大多數主動選擇、情節的大多數起承轉合,只能依靠真實合理的人物行為動機去觸發,建立在意義的因果鏈條之上來延遞,才能夠構建起真實可信的敘事情境。
總論:以上一些走入誤區的創作取向,編劇很難自己完成調整,通常都需要制片人幫助指導和校正,所以在制片人的諸多綜合素質當中,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影視文學審美素質,以及指導創作者進行劇本修改的能力,電視劇制片人尤其如此。一般而言,電影是導演藝術,電視劇是編劇藝術。由于電視劇劇本體量巨大,動輒四五十萬字,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往往更多是一個執行者、完成者的角色,可以添磚加瓦,卻很難推倒重來。正因為如此,在導演介入之前,制片人幾乎成為唯一能夠和編劇進行業務對話、并且有資格和權力對編劇的初稿作品提出修改意見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制片人就是每個電視劇項目里,負有第一責任的影視文學編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