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摘要: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是黨的事業的后備力量。認真做好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務工作,是不斷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提高大學生黨員質量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必然要求。加強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黨員自身的發展,有利于營造和諧團結的校園氛圍,有利于推動民族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及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準確地反映出了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隊伍的現狀,并在深入剖析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創新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創新
一、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大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在不斷發展完善,努力提高大學生黨員政治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修養,是大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前提。以內蒙古民族大學部分學生黨員為例,就調查情況來看,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需要不斷改進完善。
(一)大學生黨員責任意識淡化
大學生黨員這個群體普遍黨齡較短,且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他們缺乏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政治敏銳度不高,常常忽略自己黨員身份,遇事容易出現片面性、情緒性。大部分學生黨員積極主動性不強,對入黨動機表現出功利性和目的性,入黨態度不純,本著畢業找個好工作而入黨。他們在入黨前與入黨后態度有突出轉變,入黨前積極努力,入黨后安于現狀,形成“自掃門前雪”的觀念。大學生黨員這個身份對部分學生黨員來講有名無實,不能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履行黨員權利和義務也形同虛設。
(二)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模式單一
教育管理模式單一,是普通高校都面臨的問題。對于民族高校而言,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單一更為突顯,大學生黨員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其表現為,理論學習效果不顯著,理論學習趨于形式化。學生黨員學習積極性不高,未能充分認識到政治理論學習的深刻含義及其重要性。大學生黨員多數都是“90后”,他們本身的性格特點決定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原有的專題培訓講座,志愿服務,參觀愛國主義基地等教育方法已經不再滿足于他們。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黨員認為首先應加強大學生黨員思想道德素質建設,但如今民族高校在發展黨員過程中硬性要求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黨員的隊伍更需要德智綜合方面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從而使學生黨員隊伍中產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觀念。其次努力加強學生黨員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充分利用好學校這個全方面培養人才的“溫床”,創新方法,不斷增強學生黨員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
(三)大學生黨員作風建設有待加強
在調查中,個別黨員思想敏銳度不高,對政治理論學習不積極,不認真,有流于形式的思想狀態。在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方面,85%的普通學生認為,大學生黨員與普通大學生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無差別。宿舍衛生差,使用違規電器,晚歸、不歸、飲酒都同樣發生在學生黨員身上。50%的普通學生認為,大學生黨員為真正發揮幫帶作用,發揮積極作用不大。學生黨員沒有充分認識到黨員的標準是什么,容易被普通學生同化,失去黨員責任意識,幫帶作用更是無從說起。
二、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網絡化的大環境對學生黨建工作的影響
(1)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進入了21世紀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消除了文化傳播的空間時空的障礙,信息得以快速傳播發展。處于成長中的大學生黨性覺悟還不是很高,對網絡中紛繁復雜的內容判斷力出現偏差,對新事物的鑒別能力還比較弱,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提高辨別能力有待研究;(2)信息網絡中,娛樂信息內容活潑,形式多樣,學生易于接受,而時政類信息形式內容單一,不易引起學生黨員的關注。即便學生黨員去針對性地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也不能很好的發揮出大學生黨員教育的作用。單一的,呆板的灌輸式教育已經不適應現實需要。
(二)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系統不完善,整體合力尚未形成
(1)大學生黨員教育需要正確的引導。在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負責人多數是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黨員教育工作也只是輔導員工作的一小部分。輔導員趨于年輕化,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研究不深入,學生黨員學習教育受到了限制。影響基層黨組織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趨于形式化,基層組織力量單薄,合力不足;(2)大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和理論集中學習時間太少,部分黨員出現了應付學習。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們的專業課、選修課、輔修課與第二課堂等課程時間不一,黨員學生集中學習時間難以統一。以內蒙古民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為例,在調查中發現,理工科學生除主要課程以外還有實驗課、金工實習課,每學期制定的理論學習落實有所滯后,政治理論學習總是在硬性要求下參加,學習效果不好。而畢業生黨員也主要關心就業、考研,考公務員等方面問題,對政治學習關注度不高。
三、創新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一)發揮民族高校特色,加強整合力度
發揚民族特色,使學生大一一入學就對學生黨員隊伍有深刻的認識。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大一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規劃好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按照學生黨員培養流程,有步驟的、有計劃地、有明確目標的,建立良好學習教育循環。讓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更多的是結合民族地方特色,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理想與奮斗目標。積極發揮培養人和介紹人的作用最大化,對其畢業后兩年內的黨員實際情況進行跟蹤反饋,取得良好的評價也是對民族高校學生黨員管理工作的一個肯定,最終達到整體合力的形成與完善。
(二)建立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網絡平臺,進行分類指導
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開展線上線下教育,網絡交流互動,真正使大學生黨員教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樹立學生黨員堅持擁護黨的領導,遵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的人生目標。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最終目的也是培養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突破原有的講座式教育,將空泛的教育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其充分像關注微博、微信等系列媒體一樣,使學生黨員教育學習起來輕松,具體化;開展黨員示范標桿教育,例宿舍學生黨員示范床鋪,不斷在強化自身行為規范道德建設的同時,以點帶面,帶動普通學生共同進步;在學習教育過程中,將說教式教育轉為體驗式教育,開展翻轉課堂,微型黨課,“青春大講堂”等體驗式教育,讓學生黨員重新自我定位。此外,利用現有的資源對學生黨員進行身心素質拓展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黨員健康全方面發展。
(三)創新學習方法,轉變傳統學習模式
建立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學習閱覽室,圍繞民族地區實際背景,開展大學生黨員集中學習,小組學習形式。構建學習型黨組織、創新型黨組織,定期交流心得體會分享理論學習方法。制定詳細學習計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開展理論學習,制定理論學習簽到表、學習進度表、理論資料借閱表,不斷豐富理論學習內容。訂購時政資料,便于學生黨員及時掌握時事政治方向,牢固樹立思想政治意識不動搖。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好書分享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身邊”等系列活動,豐富學習內容,增強學生黨員學習興趣。
(四)創新大學生黨建模式,建立大學生黨員教育基地
培養大學生黨員愛國主義良好的道德情操,依托第二課堂活動,建立長期服務創新方法,牢固堅持長期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不斷提升自我,爭做合格黨員。開展學生黨員幫扶困難學生活動,大力發揮學生黨員先進模范帶頭作用。開展黨員“一幫一”活動,安排學生黨員從思想道德素質修養與專業課學習,扶貧幫困等方面指導幫助同年級或低年級的同學,開展結對幫扶。
民族高校培養的是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人才,他們擔負著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政治建設的重任,大學生黨員只有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接受先進思想的教育才能將黨的優秀理論和先進思想帶到工作當中,影響周圍人學習黨的先進理論和成果,正確理解黨的民族政策,進一步加強民族理論政策和國情教育,有利于他們根據實際情況投入到地區建設之中,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共同發展和民族團結。民族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問題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只有個人認知、學校干預,社會共同培養下,才會涌現出優秀的大學生黨員,才能為民族地區的各項事業輸送棟梁之才,為祖國民族團結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