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
摘 要 長期以來,在教育心理學界對于父母行為控制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而對于父母心理控制卻研究甚少,其實,在育兒行為中父母的心理控制在兒童情緒發展的培養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兒童的情緒管理,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去忽略父母心理控制在整個育兒活動中的地位。本文論述了父母心理控制的定義以及父母心理控制是如何影響兒童的情緒發展,以及跨文化和性別差異的影響。
關鍵詞 父母心理控制 情緒管理 性別 跨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1 父母心理控制的定義
不同的學者對于父母心理控制有不同的定義,但是這些定義都有著一些相似點,父母心理控制指的是父母通過各種心理行為嘗試去控制兒童情緒,行為和活動,這些心理侵略控制行為包括:隱藏兒童的自理能力,阻礙兒童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能力水平(Barber & Harmon, 2002)。
根據學者Barber在1960年的定義,父母控制心理行為是一種嘗試干涉兒童心理和情緒發展的控制心理行為,例如,思想活動的干涉,自我情感表達的干涉。學者Stone, Buehler and Barber在2002年又補充定義了父母行為控制心理可分為語言控制行為和非語言控制行為,這兩者控制均干擾了兒童的情緒和心理自主性。
2 父母心理控制是如何影響兒童情緒管理
首先,Barber在1996證明了父母心理控制會導致兒童較低水平的情緒管理能力。父母心理控制不僅僅會導致較低水平的情緒管理能力,甚至也會關聯到兒童的情緒機能的失調,例如,情緒管理失衡和侵略挑釁行為(Han; Shaffer,2013)。其次,父母通過用語言來進行控制和影響兒童的情緒,例如“我說過的事情你必須做好,因為這些事情對你沒有害處只有好處”;“我想讓我的孩子知道我對他有多么的失望”;“我總是告訴我的孩子努力就會有收獲......”這些語言上面的控制與侵略無一例外會導致兒童較低的情緒管理能力,因為當這些語言控制積累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就會觸發一些心理上面內在的疾病。比如:抑郁癥,自閉癥等。這些疾病會進一步反向影響兒童的心理問題,因為這些語言會破壞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他們會認為他們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他們出生的目的就是惹他們的父母生氣,無論他們做什么在父母的眼里都是不對的。這種的內疚感也會使兒童覺得如果他們做不到父母的要求他們的父母就不會再愛他們了!久而久之,這些內疚感會導致兒童較低的情緒管理能力。第三點,這些情緒管理能力較低的兒童在這些負面的語言環境中產生內疚感后漸漸認識到:只要他們遵從父母的意愿去完成父母所安排任務就不會被責罵同時還能贏得父母開心,一旦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完成任務,他們的父母就會感到失落就會使用語言侵略來讓他們產生內疚感。其實,每當父母使用這些語言使兒童產生內疚的時候,兒童的情緒健康就會產生一次負面的影響,更有甚者在一次次的內疚感中情緒發生了失控。
3 討論
基于Barber在2002中的研究,父母的心理控制還和文化與性別因素息息相關,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不一樣的社會階級均會影響父母心理控制。所以,研究者收集了來自美國和中國的215名平均年齡在12.86歲的兒童和母親樣本進行測試,以求是否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國父母心理控制會高于美國父母的心理控制。在測試中,當比較母親的情感價值的時候,中國的父母會更加重視孩子的表現而決定他們的心理控制行為,這也加劇了為什么中國父母的心理控制會遠遠高于美國的父母心理控制(Ng; Pomerantz; Deng, 2014)。事實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父母的產生不同的心理控制,但是中國的文化背景無疑是讓中國父母對他們孩子的期待要明顯高于美國的父母一個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不同的父母類型也是另一大原因,相較于美國父母,中國父母更加具有專制性(Authoritarian),父母的專制行為也是導致父母較高心理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中國父母與來自歐洲文化背景的父母進行比較的時候,有288名來自中國和歐洲的父母和他們平均年齡在7-14歲的兒童進行測試,試驗結果證明中國父母的心理控制仍然是高于歐洲父母,但是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也發現父母的Child-Based價值觀也會影響心理控制水平。在中國,孩子的成就大小影響著父母的價值觀,此外,中國文化被稱為“面子”文化,其中個人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別人的尊重。所以,中國父母的“面子”價值觀會大大取決于孩子的成就(Ng; Pomerantz; Deng, 2014)。
4 應用
現代父母心理控制的負面影響已經被廣泛接受,父母、教師、學校三方面應該加強合作來減少父母心理控制對兒童情緒控制。根據以往案例,很難徹底解決父母心理控制,因為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十分復雜,其中還有幾個原因是由于文化差異和價值觀取向所造成的。所以,父母、教師、學校都應該考慮如何減少父母心理控制對兒童負面情緒的影響。在父母方面,父母可以使用心理控制量表來檢查自己是否過度控制兒童的發展,一旦發現自己過度使用了心理控制,父母首先應該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盡快考慮使用方法是否合理,父母還需要測試兒童自身的氣質類型,因為不同的氣質類型可能對應著不同的心理控制類型(Barber, B. 2006)。教師應該定期組織安排一些互助小組來幫助那些已經出現較低情緒管理問題的兒童。學校方面則應該邀請來自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父母分享他們的管理經驗和理論。
在早前的文獻中提到父母心理控制干涉了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情緒管理,其中使用心理控制的父母極大的影響了其子女的自我情緒管理。父母的文化背景,兒童的性格和與父母的關系均會在很程度上導致心理控制的出現。所以,通過減少父母負面情緒控制和語言表達,同時發展互助小組可以改善一個正確的父母心理控制狀態也會有利于兒童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 Aunola,K.,Tolvanen,A., Viljaranta, J.,&Nurmi, J.(2013).Psychological control in da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increases children's negative emotion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7(3),453.
[2] Barber,B.K.(1996).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Revisiting a neglected construct.Child Development,67(6),3296-33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