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摘 要 青少年的攻擊行為一直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探討與之相關的變量是非常有實踐意義的研究。目前為止,有關攻擊行為的研究已經非常豐富了,所以在此基礎上選取了研究成果相對較少的道德這一領域,通過研究道德推脫、父母沖突與攻擊行為之間的關系,最終能夠為現代教育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建議。
關鍵詞 攻擊行為 青少年 道德推脫 父母沖突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化,人們對精神層面旳追求也越來越迫切。青少年作為承載著家庭與社會夢想的對象,成為了關注的焦點與核心。然而,現在媒體頻繁報道中學生的一些暴力事件,呈現增長的趨勢,這對青少年個人、家庭來說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攻擊行為可能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人格發展和學業進步,甚至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青少年攻擊行為一直是心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1 攻擊行為與父母沖突的關系
父母沖突,是家庭關系中最核心和最顯著的一種人際關系沖突。大量研究顯示父母沖突會對青少年的攻擊行為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充滿暴力攻擊的婚姻沖突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不良的人際交往模式,孩子通過觀察父母的這種人際交往模式獲得了一種不良信念,認為攻擊是解決問題的主要策略。并且父母在沖突中的行為和后果,又會間接地強化青少年的這一錯誤觀念,使其產生更多的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可以分為外顯攻擊和內隱攻擊行為兩方面。父母沖突對青少年的外顯攻擊行為有顯著影響,沖突威脅、應對效果、沖突程度和解決情況對青少年的外顯攻擊行為有顯著的預測效果,且存在性別、城鄉和家庭類別上的差異。而內隱攻擊性不存在,具有相對穩定性,但隨著父母沖突強度的增加和沖突頻率的增多,青少年的內隱攻擊性也會相應提高。
同時父母沖突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還具有一定的長時效應,青少年在6年級時感知的父母沖突水平會顯著地預測其9年級時的內在問題行為。小時候目睹父母沖突越多的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戀愛中也越容易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
2 道德推脫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都建立了個人道德行為標準,這些標準起著自我調節作用,可以引導良好的行為和制止不良行為。而與這些標準相抵觸的行為會導致個體的內疚和自責,進而阻止個體不良行為,如攻擊行為。因此,個體的行為通常是與其內部的道德標準相符合的,較少展現出違反其內部道德標準的行為。但是道德推脫可以使道德自我調節功能失效,個體做出違背內部道德標準的行為,所以道德推脫會對攻擊行為產生顯著的推動影響。
Paciello的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早期的道德推脫水平能顯著預測其后期的攻擊和暴力行為的發生頻率。張棟玲對父母教養方式、道德脫離和攻擊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認為初中生道德脫離在父母教養方式與攻擊行為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因此道德推脫會對青少年的攻擊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對親社會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
3 攻擊行為與父母沖突、道德推脫的關系
雖然目前研究者們普遍認同父母沖突會導致青少年產生更多的攻擊行為,但是卻鮮有研究者關注父母沖突影響青少年攻擊行為的背后的作用機制。而道德推脫理論為我們理解這一作用機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青少年的道德推脫很可能會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攻擊行為之間起著中介作用。這樣假設的根據是:首先,父母沖突會明顯提高青少年的攻擊行為。其次,父母的虐待會明顯地提高少年犯的道德推脫水平,而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則會顯著地降低青少年的道德推脫水平。第三,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會通過道德推脫的中介作用進而減少青少年的攻擊行為。
因此,對三者的關系可以有這樣的結論,父母沖突會對初中生的攻擊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且道德推脫在父母沖突與初中生攻擊行為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
4 現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對青少年攻擊行為問題的相關研究較多,但仍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首先,雖然已經有較多被證實的因素會對攻擊行為產生影響,但仍存在某些未被識別的中介變量,對攻擊行為的發生起到中介效應,還需做進一步研究。
其次,今后研究可以更多傾向于對不同暴力犯罪青少年的干預方式的探索。
最后,通過對文獻的查閱,在國內對青少年攻擊行為的測量仍十分缺乏,沒有出現信效度、擬合度良好的量表。
5 對現代教育的建議
(1)社會、學校和家庭都要抓好道德教育工作,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2)要注意調節青少年的情緒,教會他們正確的調節自身情緒的方法,增強自己的控制情緒的能力。
(3)對男女生的攻擊性的預防要區別對待。
(4)建立健全社區管理機制,由他們來協助家庭教育,保護和指導青少年,能讓家庭教育更具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劉建榕.不同性別學童攻擊行為與家庭環境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77(22):103-105.
[2] 楊繼平,王興超.父母沖突與初中生攻擊行為:道德推脫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05):498-505.
[3] 楊繼平,王興超.道德推脫對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報,2012,44(02):1075-1085.
[4] 楊繼平,王興超,高玲.道德推脫的概念、測量及相關變量[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04):671–678.
[5] 趙春梅,楊伯溆.父母沖突對初中生電子游戲使用的影響研究[J].青年研究,2008(08):10–18.
[6] 羅貴明.父母教養方式、自尊水平與大學生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02):198-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