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友
摘 要 亞里士多德曾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俗話也說“萬事開頭難”,可見開端對整件事情成敗的重要性。學生到初三才開始學習化學,但學生的心目中“數理化”是一家,數學基礎不好,到初二開始學習物理就很難,數學、物理沒學好,到初三學習化學就更難,而很多學生在初二學習物理的時候,被物理上公式的變形、單位的換算等已經弄得焦頭爛額,所以到初三時對于化學這門新增加的學科,多數學生既充滿好奇又有點畏懼。因此怎樣上好初中化學開學第一課,消除學生對化學的畏難情緒,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對整個初中化學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化學 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1 拉近師生的心里距離
老師們都說:要讓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得先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現在的中學生都喜歡年輕的帥哥美女老師,上了年紀的老師也都經常半開玩笑地說“老了、沒有吸引力了、學生都不喜歡我們了、學生都喜歡小鮮肉,我們這些老臘肉該被淘汰了”,作為一個四十多歲的初中男教師,和十幾歲的學生之間,在各方面的認識上代溝是很明顯,怎樣在化學第一課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里距離呢?總的來說就是要讓學生覺得這個年齡偏大的教師還不是一個“老”教師,與他們之間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語言。這幾年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我也總是在想一些辦法和策略,當然首先是要微笑面對他們,而不是板著臉顯得是對他們的不滿和仇視,因為笑臉相迎總讓人顯得更加親近和易于溝通,也才有想與對方溝通的意愿;然后在第一節化學課時先不要忙著學習化學,可以先和他們探討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欣賞他們喜歡的音樂,或者讓他們先唱一唱歌調節一下氣氛等。今年我在課件的文件夾中就收藏了一些音樂,然后在上課前幾分鐘就在課件中插入樸樹唱的《平凡之路》,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在下面小聲跟唱,等唱完一遍后,我叫班上的音樂委員起頭大家一起大聲地跟著音樂唱。我發現學生有詫異的眼神,好像覺得怎么老師也喜歡他們喜歡的音樂,我覺得這就已經達到了我的目的了。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幫我解決“我想買一輛山地車,但在究竟是買一體輪的還是鋼絲輪的、買鋼架的還是鋁合金架的上很糾結,你們幫我參考一下”,問題一出,學生各抒己見,當然各有各的優點,這是得不出結果的,但是通過這個環節,我覺得學生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我們不完全是師生關系,還是可以溝通和交流的伙伴關系。
2 讓學生體會有趣的化學
在課前準備了一個趣味實驗“雨落葉出紅花開”:先用稀鹽酸在一張白紙上畫上花,再用稀氫氧化鈉溶液在紙上畫上葉子,然后晾干,看上去這就是一張什么也沒有的白紙。在課堂上先向學生展示的是一張空白的白紙,告訴學生說我馬上開始變魔術了,注意觀察哦,然后讓學生觀察石蕊溶液的顏色(紫色),再將紫色石蕊溶液灑在白紙上,馬上顯示出藍色的葉子和紅色的花,學生一片驚訝、好奇。最后告訴學生這是非常簡單的化學原理,學完初三化學后,人人都能變這個魔術,而且還知道其中的原理。
3 讓學生初步感知有用的化學
在課本上提到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但學生對這點的認識是不到位的。我在網上收集了一些我們生活中、身邊讓學生能感覺到的知識和常識,補充在課件上,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讓他們感覺到化學其實并不遙遠、化學就在身邊,只不過以前不知道這就是化學知識罷了:
(1)選擇衣服的時候,貼身的衣物應選擇天然纖維(棉、毛)更吸汗和透氣,買衣服的時候有一小袋該衣服的面料樣品,捻燃燒后的固體,如果捻成粉末就是天然纖維,如果是顆粒狀就是合成纖維,燃燒的時候有燒焦羽毛的氣味的才是毛料;
(2)碘與人體健康:防止缺碘病的主要措施是食鹽加碘,炒菜爆鍋時加碘鹽,碘的使用率僅為10%,中間時放碘鹽使用率為60%,出鍋時放碘鹽使用率為90%,拌涼菜時放碘鹽使用率為100%;
(3)氟與人體健康:當人體缺氟時會患齲齒,氟多了又會患斑釉齒。目前商店里出售的加氟牙膏,有防齲齒作用;
(4)遠離鉛污染;買環保電池,防止鎘、汞污染;居室里的隱性殺手——甲醛等。
學生通過這些知識和常識,初步感知到,化學知識原來還那么有用、有價值,從而激發起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對化學領域的求知欲。
4 讓學生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習方法
學生中關于數理化的說法是“物理難、化學煩、數學作業做不完”,實際上就體現出化學的學科特點,初中化學體現出理科的思維特點,但更注重的是初步的化學基礎知識,“化學煩”體現在化學的基礎知識多、雜、細。很像英語的學習方法,要靠平時的積累,如果平時不努力,要靠幾天或短時間去突擊彌補是很困難的,因為化學中一道題往往要考察很多個也許是毫無聯系的知識點,如果一個知識點不過關就會影響整道題的作答。從中考題來看,多數是考察基礎知識的,考察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但多數的題也著重考察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應用的能力,這也是考察學生的理科思維。
5 根據化學的特點,提出一些建議
(1)對于化學的基本概念,不著重考察概念本身,不考背誦和默寫,要把書本上的概念換成自己便于理解的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2)對于化學用語的考察要求準確無誤,不能有絲毫的錯誤,不能像學習概念那樣“差不多就行”。
(3)對于相似概念或化學用語要求咬文嚼字,切忌混淆。
(4)不論是考試或者做題一定分三步走:第一認真讀題;第二是準確回憶知識點或者是生活常識;第三是將生活常識或者知識點與題干的敘述和要求結合起來思考。這樣經過“三步曲”后做題的正確率自然不會很低。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老師肯定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我堅信目的是一致的:盡一切可能,讓學生喜歡化學,學好化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