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瓊
摘 要 本文用一堂課程統整指南設計的案例呈現我校生物科組開展學期課程統整的思路。通過闡述四個統整維度的理念、內容和設計說明提出四種優化高中生物教學的策略。它們是:統整教學目標、精準教學方向;統整各類教材,優化三類課程內容;統整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統整德育教學,引領學生態度。
關鍵詞 課程統整 高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
廣州市海珠外國語實驗中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的完全中學,學校近年發展迅猛,教育教學工作屢創佳績,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區、市內的美譽度不斷提升,報考我校的生源結構不斷優化。面對更優秀的生源,教師們對有關如何優化生物教學的困惑主要集中在:(1)教師該如何統整、優化教材資源;(2)面對不同梯度的知識點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如何統整基礎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種課程,優化學生學習體系;(3)生物學科考察學生的課內知識的掌握和課外生活經驗,教師該如何統整課內外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4)生物知識與社會、家庭德育問題緊密相連,教師該如何恰當的統整生物教學與德育教育功能,優化生物課程培養目標。因此用科學的理念引導我校的生物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在這種背景下,學校開展了《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學期課程統整的實踐研究》。期望通過實施課程統整研究來優化生物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優化教學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從整體的層面統整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更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興趣。具體操作過程如圖1:教師以國家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為綱,結合本校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狀況,統整各種生物教材與教學資源,研制出生物科學期課程統整指南,在課程統整指南的引導下研制、實施教學方案,最終受益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注重評價和反饋。
本文將以課程統整指南設計的案例為例,展示我校生物科教師如何采用課程統整的理念來設計《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知識板塊的統整指南。本部分的內容主要以國家課程標準(生物科)為綱,嘗試對生物學科教材(人教版)、教輔內容進行統整,在此基礎上,合理地統整基礎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類課程,同時注重對學生課內外能力的統整,加強生物課堂德育教育功能。
2 課程統整指南設計思路
2.1 課程統整指南的說明
《廣州市海珠外國語實驗中學生物科學期課程統整指南》主要包含四個統整的維度:
(1)維度一:目標統整:研析《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和《教師教學用書》,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再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特點,統整和敘寫教學目標。
(2)維度二:教材統整:以指定教材為主要教學資源,對多種教材進行“剪裁”,對基礎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類課程內容進行結構性的統整,形成學習內容的系統體系,以求達到教學資源的更優化。
(3)維度三:學習能力統整:對學生課內外的各種學習活動作統整,作系統安排。
(4)維度四:德育與課內外統整:實現學科間以及與德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統整,真正建立起屬于學校自己的完整的課程體系,以全面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
2.2課程統整指南實踐探索
本案例的內容是整合了必修2第5、6章、選修1和選修3的相關章節的育種知識。以下主要從統整理念、各個維度的內容和設計說明三個部分來展示指南設計思路。主要采用了四種課程統整策略:(1)統整教學目標、精準教學方向;(2)統整各類教材,優化三類課程內容;(3)統整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4)統整德育教學,引領學生價值。
2.2.1統整教學目標、精準教學方向
【統整理念】
本案例對教學目標的統整依據是參考國家編制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和必修2、選修1和選修3的教師用書。
【維度一案例】(見表1)
【設計說明】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的關鍵詞是搜集事例、簡述原理及運用;《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的關鍵詞是分析、判斷、推理、評價和運用;必修2-、選修1和選修3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的關鍵詞是簡述原理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經統整后的目標特點是目標層次從易到難、目標內容從表象到規律。對學生的要求是一個從識記到運用的過程。在運用部分的目標分為4個層次:區分 梳理 運用 自我歸納這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對表象知識的了解,到對知識的理解、區分和梳理,再到對知識規律的運用,最后由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反思、歸納,讓學生主動建構生物知識體系。
目標的精確化、標準化、具體化、可評價化,可使教師對教學目標了然于胸,使教學行為有的放失。教師明白了要教什么,學生也知道了他們要學什么,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精準,學生的學習效果達成度更高。
2.2.2統整各類教材,優化三類課程內容
【統整理念】
教師課程統整的思想吸收不同教材的精華,對教材體系做結構性調整,既對教材的拓展,也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資源,通過統整加工,使課堂教學資源得以優化,使之更適合本校學生的學習。
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或課型時,應該注意基礎性內容、與之相關的拓展性內容和探究性內容的分配和巧撘,既要設計與學習者原有學習基礎和認知水平一致的內容,又要多設計話題性、可操作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甄選對同一基礎知識不同版本的拓展或探究性內容。
【維度二案例】 (見表2)
【設計說明】
基礎、拓展和探究三類不同層次的知識內容分散在必修2的第5、6章、選修1的專題5和選修3的專題1。涉及的育種技術和方法有: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誘變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等。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運用建構概念圖對各類教材進行統整,把課本中相關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了相關主干知識的基礎上,打破章節之間的界限,把相關知識點從內涵、外延及功能上有機地串聯起來,實現學科內知識的相互綜合,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從而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體系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endprint
2.2.3統整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
【統整理念】
新課程理念提出:“關注課堂學生學習的過程,通過創設學習情境、開發實踐環節和拓寬學習渠道,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悟、構建并豐富學習經驗,實現知識傳承、能力開發、積極情感形成的統一。”本研究中,教師以學習內容為載體,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猜想、交流、小組合作的科學探究素養以及實驗觀察能力和控制變量法的思想。同時教師“上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如何充分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活動、掌握他們的認知規律。
【維度三案例】 (見表3)
【設計說明】
在這節課中,教師除了在課內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改良本地楊桃的改進措施,還設計和引導學生開展“參觀農科所基地”的課外實踐活動,并進行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用組織培養法培養花卉等幼苗和進行露地栽培以及DNA的粗提取和鑒定的一系列的實驗。這些活動讓學生通過組成調查實踐小組,通過分工合作,收集和分析信息,得出結論。很好的提供了一個讓學生將當堂所得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教師通過統整課內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實現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統整。
2.2.4統整德育教學,引領學生價值
【統整理念】
根據具體的知識內容選擇適合的德育目標,以課程內容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生物學科教學成為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有效渠道。
課程統整綜合了各類教材、教參的長處,并結合自己學生的情況,確定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目標,并使教學內容更系統化、更有針對性,達到最大的優化效果。同時注重課內知識和課外應用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社會環境問題的素養,喚醒了他們的生命觀念,促進了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J. A. Beane.課程統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熊士榮,張友玉.科學課程統整設計的范式研究[J].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02):13-16.
[3] 余黨緒.統整課程統整研訓——新課程背景下教研組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35(10):64-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