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摘 要 眾所周知,完形填空(Cloze Test)不但是高考重要題型之一,也是各級各類英語水平測試的重點和難點之一。作為一項綜合性測試,完形填空不僅能測出學生對詞匯、語法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有效地測試出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通常來說,完形填空以語篇為載體,將一篇短文中的一些單詞去除,留出空白,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已知信息恢復不完整的語篇材料,重新構建文章圖式。這一考查形式與德國心理學家沃瑟墨創立的格式塔心理學有關理論,尤其是圖式理論,有著相通之處,因此,本文旨在從認知圖式理論角度剖析完形填空,為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探究一個可借鑒的方法。
關鍵詞 完形填空 圖式理論 認知原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圖式理論概述
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沃瑟墨創立了格式塔心理學,他認為,一切心理現象都是整體性的,不可以被分析為元素,也不是元素的總和,而是整體先于元素,并決定其部分。根據這一理論,“圖式”一詞于1932年由德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最早提出。巴特利特認為圖式是由過去的經驗組成的,它在人的大腦中形成一種層次結構,這種人已具有的知識和結構對當前的認知活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963年,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也繼承了格式塔的相關理論,提出認知結構同化論,這一圖式理論對美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直到20世紀70年代,圖式理論才真正開始出現。近幾年,才開始被用于解釋外語學習及閱讀的心理過程。
2 圖式理論在完形填空中的應用及策略分析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學生在面對難題時,之所以陷入困惑,是由于割裂了問題的細節和整體的情境,而如果他們把問題看做一個整體,考慮整體的情境,大部分細節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同理,學生在面對完形填空時,如果只是片面地著力于解決被空去的詞或詞組,沒有充分調動所儲備的語言知識,將被空去的部分與整體的情境綜合起來考慮,并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重新建構語篇的完整圖式,就很難真正解決完形填空中的問題。
下面以一篇完形填空為例,以說明圖式理論在完形填空中的應用。
I left my husband at the hospital and headed for the grocery store.
1 my car motor, I rested my head 2 the seat. With two of my young children in hospital, I was 3 worn out.
While shopping, I suddenly felt 4 helpless and, throwing away my grocery list, I 5 my face in my hands and cried.
“Honey, are you all right?” I heard a 6 voice ask. I had been so 7 in my own thoughts that I hadnt even noticed the woman who was shopping beside me. 8 , I felt her hand as she reached towards me and 9 it upon my shoulder.
I slowly 10 my hands from my face and looked into the 11 of the silvery haired woman who waited for my 12 . “Thank you, madam. Im here shopping for groceries so that I can bring my children home from the hospital tomorrow.”
“Home from the hospital! What a 13 that shall be! Why, you should have a party!”
She 14 my grocery list and became my personal shopper. She even 15 me to my car. Then with a hug and a smile, she 16 me on my way.
It was shortly after midnight, while getting the groceries into my house, that I realized the 17 this woman had taught me. Joel is slowly 18 . Janna and I can learn how to take care of her 19 . “My kids are coming home from the hospital!” I shouted with 20 . “What a reason to celebrate!”
1. A. Turning off B. Cutting off C. Taking down D. Bringing down
2. A. behind B. over C. down D. against
3. A. frequently B. mostly C. generally D. truly
4. A. rarely B. constantly C. totally D. differently
5. A. pulled B. caught C. covered D. crossed
6. A. hard B. gentle C. clever D. familiar
7. A. limited B. arranged C. left D. buried
8. A. Suddenly B. Sadly C. Fully D. Unusually
9. A. based B. moved C. rested D. hit
10. A. rolled B. passed C. dropped D. carried
11. A. mind B. mouth C. hands D. eyes
12. A. surprise B. answer C. interest D. progress
13. A. celebration B. preparation C. chance D. shock
14. A. gave away B. closed down C. drew in D. picked up
15. A. drove B. walked C. pushed D. forced
16. A. sent B. stopped C. kept D. held
17. A. lesson B. appreciation C. subject D. business
18. A. relaxing B. recovering C. approaching D. returning
19. A. finally B. actively C. properly D. traditionally
20. A. anger B. joy C. disbelief D. impatience
2.1 激發圖式,把握大意
由于人所感知的客體和經歷的事情很多,大腦中已經具備了各種各樣的圖式,這些圖式往往儲存在人的長時記憶之中,一旦被激活,就會重新呈現出來。根據圖式理論,圖式即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對過去經驗的積極組織,圖式是由變量構成的。而能夠激活大腦中符合文章情境的相關圖式的當前信息即為變量。因此,學生在閱讀完形填空時,應當選擇適當的信息去激活存儲在大腦長時記憶中的相關圖式。這是圖式理論在解決完形填空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通過通讀這篇完形填空,學生關于父母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無助和悲傷以及孩子逐步康復的喜悅之情的相關圖示便會被激活。
2.2 圖式的重新建構
通過閱讀在大腦中激發的圖式與文章的吻合只是大致相同,并非完全相同。“圖式有許多變量,這些變量可以與環境的不同方面相聯系,從而使圖式圖式在具體化的時候有所不同”。學生在完成一篇完形填空時,就需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做出調整,對激活的圖式進行重新建構。
根據圖式理論,有三種圖式在完成完形填空的閱讀理解中發揮著作用,分別是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
語言圖式即學生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包括固有的詞匯量、語法等。語言圖式是建構文章圖式的基礎。沒有語言圖式,學生難以借助語篇提供的信息調動或者激活大腦中的圖式,因而無法理解語篇的真正意思。以第7題為例,如果學生不知道be buried in 這個固定詞組的含義,就無法進行正確的選擇,閱讀到此處時,也會陷入困惑,不解其意。
內容圖式是讀者對某個話題的熟悉程度,從狹義來說,即讀者自身對某些事情的經歷或文化背景。以第5題和第6題為例,根據我們積累的背景知識,文章中,作者因為孩子住院生病,苦悶無助,掩面而泣是作者在當時情境中的正常反應,因而第5題選C。而此刻,一個陌生的旁人想要寬慰的話語也必然是溫和的,因而第6題B項為正確答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所具備的背景知識進一步幫助其核實了所構建的語篇圖式。
所謂結構圖式,指的是讀者對語篇體裁和文本結構的理解。不同體裁語篇材料往往通過不同的結構才能夠被有效地表達。例如,議論文重論證,框架式結構明顯;說明文多科普,闡述事物特性居多;記敘文多以時間、地點為轉移對事件前因后果加以陳述。閱讀語篇時,只有調動了相關的結構圖式,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把握句與句,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提高答題的準確率。以13題為例,文本給我們的信息是作者的孩子要出院回家了,因此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作者不應再深陷苦悶和無助感當中,故而答案為A。
2.3 圖式的核實與驗證
這個過程指的是圖式信息的調整和補充。完成圖式的重新建構后,需進一步的對其進行審查,如果這個圖式與文章意圖相悖,則這個圖式不成立,我們需進一步重新建構;若這個圖式與文章意圖相符,我們只需對部分信息進行調整和補充使其更加清晰和準確的反映文本真實的意圖。
3 圖式理論對完形填空教學的啟示
完形填空是一個考察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綜合題型。圖式理論是關于人的認知活動的一個理論,對完形填空這一題型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教師在完形填空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建構圖式,幫助他們將已經具備的背景知識、個人經歷、科普知識與完形填空的文章信息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建構圖式的能力。一方面,重視語言知識教學,在詞匯,語法,句法等層面扎時學生的語言功底,這是解決解決學生閱讀障礙的關鍵。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并激發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背景去建構圖式,并且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大腦中儲存的圖式信息。再者,完形填空教學不應只停留詞匯和句子層面,而應該上升為語篇層面,培養學生語篇的推理和分析能力,這也是建構圖式的一個基本技能。綜上所述,圖式理論可以較為科學地指導完形填空這一特殊題型,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幫助學生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建構各種圖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高蘭生,陳輝岳.英語測試論[M].南京: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賈宏,孔憲遂.閱讀圖式理論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2(02).
[3] 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 Xiaoliang Xu. On the Schema Theory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J].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2012(10).